12.06 新市古鎮:千載歲月裡的孤獨與唯美

在浙北,說起古鎮新市,越往年齡大的人打聽,就越知情。它是閃耀在老人記憶裡的一座古碼頭,這座古碼頭位於水天一色的江南浙北溼地,充滿歷史文明、充滿名人故事、充滿綢緞、茶樓、書場、美食和女人。整座碼頭市聲嘈雜,車如水來馬似龍……

新市有深蘊的歷史,人事極其豐盛,浙北的村落裡,獨此而無它。在人們眼裡,它是孤高的,像山一樣的形象。歲月凡塵遮蔽不了它的光輝,即便遙遠,也是塔尖閃爍。浙北大地上流淌的古運河,把千載歲月裡的孤獨與唯美都凝聚在了這座古碼頭——古鎮新市,它越來越接近河蚌裡的一顆七彩珍珠。

北宋有一位高僧,很喜歡新市,他與當年的蘇東坡、覺海寺住持若愚法師都是往來密切的摯友,他也經常攜著文化名流經常出入於新市。在他眼裡,新市古鎮是孤獨的,也是唯美的,因為當年新市被欣賞的,都是一些朝廷大官名宦,詩人墨客與畫家,它所具有避之於俗世的孤高,在江南眾村落中,兀然而現。所以,他的詩《夏日寄愚坦二上人》中展現出古鎮新市別樣的江南唯美情懷出來:

仙潭從古水雲鄉,不羨西湖六月涼。
支港官河通市井,採菱拾翠有舟航。
觚稜逈與星辰接,鐵鳯疑參鸛鶴翔。
九夏登臨輸二子,一時摹寫付詩嚢。

說起新市古鎮的孤獨,那是指它的綺麗高貴與慧性靈氣,它始終與凡塵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一條西河口斜剖了古鎮,更像一隻生命活躍的河蚌,在運河畔鼓動著腮頰呼吸。它的風俗和文化,別樹一幟的高雅,適合思想者修行,文化人隱居。

那些思想者是喜歡孤獨的,所以喜歡上了新市。他們個性上的孤詣獨造,就必然會選擇一處適合自身個性生活的地域。歷史上,新市是被很多思想家選為極佳的修行棲居處。

像陸修靜。南朝時期著名的道學家,道教南派領袖級人物。為避“太初之亂”,他就選擇了新市住了下來。新市讓他獲得很高的修性,道行高深。大約住了七八年後,才去廬山修築精舍,終老修行。新市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偉人,編了許多傳說,其中“仙潭”之說最為有名。百姓為他建了一座“陸修樓”,北宋徽宗御賜“寂真觀”匾額。

像釋若愚。北宋的一位高僧,出家投門於新市覺海禪寺。新市讓他佛法精深,禪悟玄遠。他在覺海寺大約住了三十八年,這位法師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建立“墨妙亭”;二是築了“無量壽佛閣”;三是開壇弘法;他三十八年的努力,換來了新市覺海寺佛法大名的聲譽遠播。千里傳揚,千秋垂史。

像趙汝愚。南宋的一位名相,他在自己人生最為青雲之時,選擇了在新市建造“趙侍郎園”,大致的年份是在淳熙八年至十年期間(公元1181年—1183年)。新市讓他獲得升職機遇,獲得一生摯友。他當年的職務是“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一職,主管官吏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直到後來擔任南宋丞相。

新市如此孤獨和唯美的地方是可以出高人的。這千載歲月裡,新市人才輩出就說明了這一點。

像吳潛,官至南宋丞相。吳潛出生在新市,考試中了狀元,為政勤廉,正直無私、憂國憂民、忠義愛國。他任丞相期間,在家鄉新市辦起了一家“履齋書院”,為新市開一代文明新風,家鄉百姓為了紀念他,把他所在的“吳家園”附近的一座橋,改名為“狀元橋”。

像沈銓,清代大畫家。畫技工緻精麗,受到日本國的熱捧和崇敬。他的畫作江南獨樹一幟:“江南高手誰第一,吳興沈生世無匹”。沈銓把一生獻給了繪畫事業,在繼承院體派傳統的基礎上,獨創了強大的南頻畫派,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應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鄭培、高鈞等東渡日本,歷時3年,被譽為“舶來畫家第一”,形成了日本江戶時代長崎畫派,以圓山應舉最為著名。

像趙紫宸,是中國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神學家之一,中國處境化神學的早期締造者,也是中國系統神學的最早倡導者。他在西方基督教界享有較高聲譽,被譽為向東方心靈詮釋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學者。歷任東吳大學文學院院長、燕京大學宗教學院院長,又曾擔任1948年8月普世基督教協進會成立大會的6位主席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常委,北京燕京大學協和神學院、江蘇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教授。

像童潤夫,紡織科學技術專家。參與創辦了國內第一家棉紡織染實驗館,是中國最早的紡織科研機構。編譯出版《紡織標準工作法》一書。積極開辦紡織學校。發展整個民族紡織工業。學校的畢業生後來均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的技術骨幹力量。解放後,任上海市棉紡織工業公司總工程師,參與領導上海各公私合營棉紡織廠的生產技術工作。

新市古鎮是歷史文明的神奇事物,像一顆珍珠,孤獨而唯美。我站在它的面前,它的孤獨是深藏在水鄉晚空裡的平靜暮色,厚重而又高傲;它的唯美,是倒影在運河裡的幻色霞彩,繽紛而又靚麗。


新市古鎮:千載歲月裡的孤獨與唯美

浙北古鎮新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