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手拉手模型是最常见的一类证明全等或相似的重要数学模型,全等型手拉手模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双等腰、共顶点、顶角相等 .

【模型解析】

模型一:等边三角形

△ABC 和 △CD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 C 为公共顶点,如下图: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结论:△ACE ≌ △BCD .

【例题1】如图,△ABD 与 △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 AE 与 CD,延长 AE 交 CD 于点 F .

求证: AE = DC, ∠AFD = 60° .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证明:

∵ △ABD 与 △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

∴ AB = DB , EB = CB , ∠ABD = ∠EBC = 60°,

又 ∵ ∠ABE + ∠EBD = ∠DBC + ∠EBD = 60°,

∴ ∠ABE = ∠DBC,

∴ △ABE ≌ △DBC(SAS),

∴ AE = DC ,∠EAB = CDB .

∵ ∠DAE + ∠EAB = ∠DAB = 60°,

∴ ∠DAE + ∠CDB = 60°,

∵ ∠AFC = ∠DAE + ∠ADB + ∠CDB = 60° + 60° = 120°,

∴ ∠AFD = 180° - ∠AFC = 180° - 120° = 60° .

模型二:等腰三角形

等腰 △ABC 和等腰 △CDE,点 C 是公共顶点,∠ACB = ∠DCE = a , 如下图: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结论:△ACD ≌ △BCE .

模型三: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 Rt△AOB 和等腰 Rt△EOF,点 O 为公共顶点,如下图:AE = BF , AE⊥BF .

现将 △EOF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一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来考虑: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结论:

① 图二、三、五,当 A、O、F 三点不共线时, △AOE ≌ △BOF;

② 图一、四、六,△AOB ∽ △EOF;

③ 由图六可知,点 E、F 的运动轨迹是圆弧 (注意特殊位置的最值问题).

模型四:正方形

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CEFG ,点 C 是公共顶点,如下图: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结论:△BCG ≌ △DCE .

【例题2】如图 ① 所示,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点 E 是 AB 的中点,以 AE 为边作正方形 AEFG,连接 DE , BG .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1)发现:

① 线段 DE、BG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DE = BG

② 线段 DE、BG 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DE⊥BG

(2)探究:

如图 ②,将正方形 AEFG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提示】(1)、(2)中,用手拉手模型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解题 .

【模型应用】

【例题3】如图,在长方形 ABCD 中,AB = 3 , BC = 4 , E 为 BC 上一点,且 BE = 1,F 为 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EF,将 EF 绕着点 E 顺时针旋转 45° 到 EG 的位置,连接 FG 和 CG,则 CG 的最小值是多少?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解析】

如图,当 CG⊥B'G 时,此时 CG 最小 .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解法的实质就是构造了一个和 △BEF 全等、共顶点的三角形,或者说是将 △BEF 绕点 E 旋转了45°.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FBE ≌ △GB'E ≌ △EOG,四边形 B'EOG 是矩形,∠B'EO = 90°,

从而可知 △E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 = OC , ∠EOC = 90°,

由 EC = 3,可知 OC = 3√2/2,所以 CG = 1 + 3√2/2 .

【例题4】在正方形 ABCD 中,CD = 2 , 若点 P 满足 PD = 1,且 ∠BPD = 90°,

请直接写出点 A 到 BP 的距离为多少?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解析】

其实点 P 的轨迹就是以点 D 为圆心,PD 长为半径的圆,∠BPD = 90°,可知 BP 与该圆相切 .

第一种情况:

如图所示,连接 AP , 过点 A 作 AF⊥AP,AE⊥BP,交 BP 于点 F,E .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可证:△ABF ≌ △ADP(ASA),

∴ FB = PD = 1 , AF = AP,

∴ △PA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设 AE = EF = x , 在 Rt△AEB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AE2 = AB2 - BE2 , 即 x2 = 2^2 - (x + 1)2 ,

解得:x1 = (-1 + √7)/2 , x2 = (-1 - √7)/2 (舍去),

此时点 A 到 BP 的距离是 (-1 + √7)/2;

第二种情况:

如图所示,连接 AP,过点 A 作 AF⊥AP,交 PB 延长线于点 F,AE⊥BP,垂足为点 E .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手拉手”数学模型

可证:△ABF ≌ △ADP(ASA),

∴ FB = PD = 1 , AP = AF ,

∴ △PA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设 AE = EF = x , 在 Rt△AEB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AE2 = AB2 - BE2 , 即 x2 = 2^2 - (x - 1)2 ,

解得:x1 = (1 + √7)/2 , x2 = (1 - √7)/2 (舍去),

此时点 A 到 BP 的距离是 (1 + √7)/2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