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深夜十二點的朋友圈,媽媽們都活在悔恨中...”


“深夜十二點的朋友圈,媽媽們都活在悔恨中...”

晚上睡前刷朋友圈,刷到了好朋友阿花的最新動態:“寶貝兒,媽媽對不起你!”配圖是一張她兒子孤獨的背影。

我給阿花發私信問她怎麼了,她給我回復說:“ 晚飯的時候,我在廚房忙著做飯,兒子在邊上總嚷嚷著要我抱他,當時鍋里正燒著熱油,我衝他大聲的吼,讓他滾到外面去。他委屈的走出了廚房,當時他的那個背影讓我太觸動了!”

阿花當時正忙著做飯,沒有來得及細想這件事情。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白天的種種浮上心頭,對兒子的愧疚感直線上身,覺得自己真不是個好媽媽。

但是,等到第二天太陽昇起的時候,孩子又調皮搗蛋的在你面前竄來竄去時,那個暴躁的媽媽又上線了,如此往復。

“深夜十二點的朋友圈,媽媽們都活在悔恨中...”

“好媽媽”

我相信每一個做媽媽的,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溫柔可親的好媽媽。可是,“好媽媽”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呢?

曾經看過一個很感人的調查節目。節目中找來了二十對母子,分別隔開給對方打分,滿分是一百分。

媽媽們在給孩子打分的時候,很猶豫,斟酌很久,普遍給出的都是六十分左右的及格分。在媽媽們的眼中,孩子雖然可愛,可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各種小缺點。

而鏡頭切換到孩子們的時候,無一例外,孩子們說起自己的媽媽時,都是一臉自豪,並且毫不猶豫的給了一百分。

“媽媽平時會打你嗎?”記者問其中一個孩子。

“會啊,犯錯的時候會打。”

“那你怎麼還給她評一百分啊?”

“她打我,我還是很喜歡她,她是我的媽媽呀。”孩子滿臉笑意的答道。

鏡頭外的那位媽媽聽到孩子的回答早就已經淚崩,而她給孩子打的分數是六十五分:“很調皮,不專心,小動作很多。”

無一例外,在孩子們的眼中,他們的媽媽都是最棒的媽媽。

“深夜十二點的朋友圈,媽媽們都活在悔恨中...”

所以,“好媽媽”的定義是什麼呢?當孩子在天上選媽媽的時候,他看見了你,覺得你真好,於是就選擇到了你的肚子裡,成為了你的孩子。

從你做媽媽的那一刻開始,你就是一個好媽媽!

“控制情緒,試試這樣做”

夜半時分,我們總是很容易對白天教育孩子時出現的吼叫而感到深深的自責。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媽媽是喜歡對孩子發脾氣的。其實並不是孩子的問題有多值得動怒,而是在那一剎那,我們只是想要通過吼叫來抒發無助以及無力的心情。

繁瑣的家務,生活的忙碌。媽媽就像一個女超人一樣,撐著這一方天地。

我一直有一個很深刻的觀念,那就是在孩子三歲以下,無條件需要母愛的時候,媽媽應該放下手中任何一件覺得重要的事情,去回應孩子的需求。

孩子真正需要你的時候也就短短三年,而你手中的任何事情在孩子面前,其實都不值得一提。老人常說“三歲看到老”,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基礎打好了,以後也不會輕易變成個壞孩子。

“深夜十二點的朋友圈,媽媽們都活在悔恨中...”

當然,媽媽也是個普通人,當你真的控制不住自己脾氣的時候,或許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方法:

一、心情煩躁的時候,被孩子無端打擾

當自己心情煩悶的時候,可以讓爸爸或者家中老人幫忙照看孩子一會兒,自己出去透透氣。

如果條件不允許,必須獨自面對孩子。那麼你可以坦誠的把自己的情緒問題以及需求明確的告訴孩子。不要低估了孩子的同理心,如果你和他說“媽媽需要安靜一會兒,你可以輕輕的說話嗎?”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會很樂意配合的。

“深夜十二點的朋友圈,媽媽們都活在悔恨中...”

二、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

孩子犯錯誤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們的大腦和四肢的發育還不能完全協調,所以經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當你明白這一點之後,就能很好的理解他為什麼一個時間段內總會無端打破、弄灑東西了。

如果你還是會控制不住想要罵他或者打他,這時候就趕緊讓自己先離開“案發現場”,到另一個房間裡面去深呼吸三口氣,再回來處理孩子的問題,有了哪怕一分鐘的冷靜期,也會讓情緒緩和很多。

“深夜十二點的朋友圈,媽媽們都活在悔恨中...”

三、道理知道那麼多,但我就是個暴脾氣

道理知道那麼多,但我還是每次都會控制不住吼叫怎麼辦?

試試看寫日記吧,把自己當時的心情和想法真實的記錄下來。記住,記錄事件的時候一定不能給自己找藉口。把孩子的反應也都記錄下來,並寫下自己下次會怎麼處理。當你對整個過程有了客觀的瞭解之後,對孩子發脾氣的次數也會逐漸減少哦!

“深夜十二點的朋友圈,媽媽們都活在悔恨中...”

孩子的成長也是媽媽的成長,與其深夜十二點對孩子滿身愧疚,不如從現在開始,和孩子一起克服這些問題吧!我不一定是一個溫柔的媽媽,但我一定是一個願意陪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

作者介紹:林下,行走江湖的讀書人與寫作者,科學育兒和教育心理學達人,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