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不能遗忘的古村落

不能遗忘的古村落!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111°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

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744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42.30万(2017年)。城镇化率64.3%,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三位。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2800年。

介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718年)。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死于此而得名。

春秋时期,晋顷公12年(公元前514年)始置邬县(在城东10公里今邬城店一带)。战国时期属魏国。

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

西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

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以后),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北周富政元年(公元578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

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兼领平遥县。

五代时介休县属太原府汾州。

元代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汾州。


张兰镇史村于2019年被列入国家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


不能遗忘的古村落

不能遗忘的古村落


史村建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由上堡、下堡、新堡成“品”字型组合而成。每个堡均筑有堡墙、堡门、门楼。采用土夯、石垒或砖砌,形成封闭坚固的外壳,起到防御的作用。现仍然保留部分新堡城墙及门楼遗址,下堡已全部损毁。


不能遗忘的古村落

史村中的街巷宽窄有变,形式各异,有丁字路口的处理、尽端小巷的安排,有青石板铺路,宽阔通畅的设计。这主要是结合村落防御设计形成的,丁字路结合街门、过街楼的设置等多种方式组成迷离莫测的气氛,使入犯者难于确知方位,形成自然迷路体系。门的位置常位于村落街道的紧要地点。在干线道路设防卫门,形成多重防御结构。现史村内部仍保存许多街门。


不能遗忘的古村落


史村现存民居以清代民居为主,少数明代遗构,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明清风格,其建筑形象极富地方特色。村内街巷与里弄纵横,各民居布局错落有致,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不能遗忘的古村落

不能遗忘的古村落


现史村保存有禅慧寺(佛)、财神庙、关帝庙、观音堂、关帝庙等古建筑。


不能遗忘的古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