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秦昭襄王時代,如何評價上半場主政的魏冉?

海天


一、謀立昭王,居功至偉。

本來秦國的王位是不大可能落到贏稷頭上的,贏稷的即位主要歸功於兩個貴人襄助。第一個貴人就是他哥哥秦武王贏蕩。按照宗法繼承製度,父死子繼,王位應該是在秦武王這一系傳承,萬萬是不可能落在他贏稷頭上。但是有時候運氣也是種實力吧,先談談秦武王。秦武王從他的諡號就可以看出來是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按照古禮法,開疆擴土曰“武”,他在位四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攻取了韓國重鎮宜陽,從此秦軍東進再無阻礙。可能取得的成就有點大,再加上喝了點小酒,嬴蕩同學飄了,他不但要效仿楚莊王問鼎中原,還要舉起來秀秀肌肉。

結果“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史記》)真是作的一手好死。贏稷遇到的第二個貴人就是他的舅舅魏冉。秦武王死後,並未指定繼承人,電視劇裡演秦武王彌留之際指定贏稷為繼承人在史上並沒有記載。對此,《史記》載“武王取魏女為後,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這裡值得玩味的是誰立嬴稷為秦王,太史公沒說明,但是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提到“武王無子,異母弟稷為質於燕,國人逆而立之,是為昭襄王。”。那麼國人背後又是誰在運作,能讓一個遠在燕地為質的落魄王孫成功回到秦國,打敗秦武王的諸位兄弟,繼承王位呢?很明顯,這個人就是魏冉。《史記》載“諸弟爭立,唯魏冉力為能立昭王。”嬴稷即位後,魏冉將那些對嬴稷不服的諸位兄弟大臣都予以誅殺,並且暗害了秦惠文後,也就是嬴稷的嫡母。(惠文後是嬴稷嫡母,羋八子是嬴稷的生母。)這樣一來,嬴稷的潛在危險全都被魏冉清除了。嬴稷年少,國政全歸於魏冉和羋八子。


二、知人善任,舉薦白起。

魏冉當政之後,貫行了秦國一如既往的戰略:攻打山東六國,加快天下一統進度。魏冉除了自身軍事素質過硬,能打仗以外,還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他舉薦了後世被稱為“人屠”的白起。

白起在秦昭襄王當政期間攻城略地,斬殺無數,幾乎無一敗績,被後人稱為戰神。而這一切輝煌的成就離不開魏冉的舉薦以及提拔,魏冉和白起私交很好,史載“白起者,穰侯之所任舉也,相善。”(魏冉的封號“穰侯”)。魏冉當政期間,秦國進一步蠶食六國的土地,他舉薦的白起在昭襄王統治晚期在長平之戰中重挫當時唯一可以匹敵秦國的趙國,自此秦國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三、功高震主,被罷相位。

魏冉這個人為了秦國做了很多貢獻,勞苦功高。但是專權擅事,日益不能被昭襄王所容忍,最終范雎的出現導致魏冉走向敗亡。魏冉當初為了增加自己封地,讓秦軍勞師遠征伐齊,最終取得陶地作為自己的封地。這種損公利私,讓國內的老秦人很不滿魏冉的當政。昭王三十六年,範睢來秦。向昭襄王說了一番話,大致意思是:大王你也老大不小了,即位三十六年了,還未親政,朝政都由羋八子、魏冉把控,他們比王室都有錢,天下人只知魏冉,不知秦王。且魏冉欺君竊權,千里伐齊取陶地,用秦國將士的鮮血為自己謀私利。於是,魏冉被罷權,憂憤死於封地。看來雄才大略的皇帝都喜歡搞舅舅啊,秦昭襄王、漢文帝、漢武帝都是如此,不過這也是必然現象。這些雄主即位多賴母舅襄助,即位之初為了很好掌控權利也只能重用母舅。隨著雄主地位的鞏固,母舅權柄過重威脅了皇權,被清算也是理所當然的。

故穰侯之敗非是自己驕奢淫逸,用公兵謀私利,也不是范雎給他在昭襄王面前上眼藥,實乃昭襄王奪權的必經之路。


子不語自成蹊


魏冉擁戴秦昭襄王登基有功,制定蠶食六國計劃有勞,貪財好利有過,結黨擅權有失。總的來說他既有一代明臣開疆拓土的能力,也有貪官汙吏貪汙的慾望,只能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論功績,魏冉是繼商鞅之後的秦國又一賢相。相對商鞅而言,魏冉更是允文允武的相國,他在早期正是憑藉軍事上的優勢才可以順利擁立秦昭襄王登上王位,這一點是無法抹殺的。在他當政時期曾擔任秦國將領進攻魏國。魏國被迫獻出河東方圓四百里的土地。其後,又佔領了魏國的河內地區,奪取了大小城邑六十餘座。宋代司馬光的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魏冉援立秦昭王,除其災害,薦白起為將,南取鄢、郢,東屬地於齊,使天下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強大者,魏冉之功也!”

穰侯之過也不必諱言,魏冉當政時期貪婪權力和土地。秦昭王三十六年,當時相國魏冉與客卿灶商議,要攻打齊國奪取剛、壽兩城,藉以擴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國家軍隊是公器,而魏冉竟然為了私利擅自動用軍隊,可以算得上是跋扈。而在內部魏冉,涇陽君、高陵君等人則過於奢侈,以致比國君之家富有。魏冉罷相後走出國都關卡時,載物坐人的車子有一千多輛。而且,在任內晚期嫉賢妒能,打壓外國來的說客和才俊,取代他的範睢進入秦國時就受到了他的嚴格盤查,是利用了詭計好不容易才冒險過關。所以說,穰侯功過清楚,秦國的富強他有巨大的貢獻,他個人的墮落自己也要負上很大的責任。


經典守望者


秦昭襄王時代,魏冉主政過一段時間,秦國向東擴充土地,削弱諸侯的勢力並一度稱帝於天下,各國諸侯無不俯首臣服,魏冉功不可沒。

魏冉的功勞主要有四點:

1.穩定亂局,擁立昭王

秦武王沒有兒子,死了後,武王的弟弟們都虎視眈眈瞅著王位,血雨腥風看來在所難免,秦國風雨飄搖。魏冉是秦昭王的親舅舅,是秦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弟弟。魏冉在宣太后的支持下擁立昭王繼位,宣太后就是大家熟悉的羋月。昭王年幼,宣太后便親自主持朝政,讓魏冉執掌大權,魏冉平定了季君公子壯及一些大臣們的叛亂,昭王兄弟中凡是圖謀不軌的,都被誅殺了,迅速穩定了亂局。

2.識人用人,舉薦白起

昭王十四年,魏冉舉薦白起,讓白起替代向壽為將。白起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被後世稱為“戰神”,拜將後,東殺西伐,拔城略國。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3.謀略破縱,唯秦獨大

當時六國啟用合縱對付秦國,魏冉首先破壞了魏、趙、楚三國的聯盟,扶持趙國等削弱齊國的力量。破壞了合縱,秦國伺機獲利,逐漸強大。

4.親力親為,為秦築礎

魏冉不光有智謀,而且還是一個實打實的實幹家,作為將軍也很稱職。魏冉在主政第四年,攻擊魏國,魏國獻出河東四百里,拔下魏國六十餘城。秦昭公十九年,輔佐昭公稱西帝。昭公三十二年,攻魏,魏國臣服,破壞了魏、趙、楚的聯盟。三十三年,魏國背叛,魏冉伐魏,打跑了魏將軍暴鳶,殺了四萬人,拿下三縣。三十四年,魏冉再次攻打趙國、韓國和魏國,大敗芒卯,殺敵十萬人,奪取了魏國的卷、蔡陽、長社,趙國的觀津。接著又把觀津還給了趙國,並且給趙國增加了兵力,讓它去攻打齊國。三十六年,欲伐齊,被范雎所讒,罷免了相國。

可以看出,魏冉主政時期,迅速穩定了動盪的局勢,設法削弱各諸侯國的勢力,為秦國後來稱帝蕩平了障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長安遺少白衫新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此問題的答案參考資料為《史記·穰侯列傳》

魏冉何許人也

魏冉是秦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同母異父的長弟,楚國人,羋姓。魏冉年輕時頗有才幹,在秦惠王、秦武王時期便深受秦國國君器重,得以在秦國為官。

魏冉對秦昭王的繼位有哪些貢獻

秦昭王是秦武王的弟弟。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與人比賽舉鼎,受傷而亡。秦武王死後,幾個弟弟爭奪秦國國君的位置。魏冉當時在朝為官,他聯合秦惠王的弟弟、秦昭王的叔叔樗裡子,共同擁立在燕國當質子的秦昭王為新君,是秦昭王得以稱王的最大功臣之一。

秦昭王繼位後,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公子壯夥同惠文後等人發動政變,企圖取代秦昭王。危難時刻,秦昭王以魏冉為將軍,負責保衛國都咸陽,順利平定公子壯等人的政變,幫秦昭王穩定了局勢、鞏固了王位。

魏冉在秦昭王時期的主政有何作為?

秦昭王7年,在宣太后的支持下,秦國任用魏冉為相。至秦昭王36年被範睢取代,魏冉活躍秦國政壇頂層近30年(前後三次任秦相),對秦國在這一段時期的強大做出了很大貢獻。

一、舉薦白起。秦昭王13年,魏冉舉薦白起為將,代替向壽攻打韓國的伊、闕兩個地方,斬首24萬,還抓了前來救援的魏國將領公孫喜。從這場戰役開始,白起正式登上了戰國的歷史舞臺,此後,白起為秦國屢立戰功,攻城拔寨無堅不摧。在戰爭年代,魏冉能識人用人,挖掘任用白起這樣的名將,可謂貢獻很大。

二、開疆拓土。魏冉當任秦相期間,數次帶兵攻打魏國。第一次是在秦昭王20年,這次伐魏,取得了輝煌成果:攻取魏國大小60餘座城池,秦國向東拓地400裡。第二次伐魏是在秦昭王32年,這次伐魏,一直打到了魏國國都大梁,但由於其他國家的乾澀,被迫撤離。第三次是秦昭王33年,魏冉為將攻下了魏國的蔡陽等重鎮,斬首10萬。

司馬遷說:“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可見魏冉主政期間,對秦國的貢獻很大。

結語

秦昭王之所以得立,在於魏冉的出力,此第一大功。魏冉為相數十年,舉白起為將,降香合力,為秦國開疆闢土,對東方六國構成高屋建瓴之勢,為日後秦的統一奠定了堅實基礎,此第二大功。不過由於魏冉的“貴極富溢”之態,君臣間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後來他受範睢“讒言”,加上自己確實貪財,有時打仗為自己的利益考慮,被人家抓住把柄,因此被秦昭王冷落,後被迫離開秦國,孤獨的死於自己的封地——陶邑。


孤舟釣江雪


我來答。

魏冉是秦惠王小妾羋八子的異父同母哥哥,秦昭王的親舅舅,在惠王當政時就任職用事。

惠王死後,長子秦武王繼位。武王是一個喜好武力的人,本人也是一個大力士。有一次武王和大力士孟說比誰力氣大,比試中大鼎不甚脫手,受重傷不治身亡。

武王沒兒子,死的太倉促也沒指定繼承人。他的兄弟對王位展開了激烈爭奪。這個時候就是比拼誰的能量更大。諸弟爭位,唯魏冉力為能力昭王—《史記穰侯列傳》。根據《史記》記載,此時的魏冉在朝堂上勢力很大,秦昭王的母親羋太后也是個女強人,二人合力將秦昭王送上王位。魏冉當即被封為將軍,戍守咸陽,迅速平滅了季君叛亂,昭王的其他兄弟凡對王位有威脅者,都盡滅之。

自此魏冉走入了秦國政治中心,他的一生經歷了四起四落。

秦昭王七年,魏冉第一次被任命為丞相。

秦昭王十四年,魏冉舉薦白起為將軍,在伊闕之戰中,打敗了韓國、魏國和東周的聯軍,斬首二十四萬人,奪取了魏國河東之地,第二年又奪取了楚國宛、葉兩座城邑。自此打開了向東進出中原的通道,佔據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優勢。

十六年,復相,封地為穰,後又加封陶邑,被稱為穰侯。

昭王十九年,魏冉帶兵進攻魏國,佔領魏國河東400裡的土地,此後又佔領了魏國的河內地區,奪取大小城邑六十餘座。當年魏冉操持,秦昭王自稱西帝,尊齊湣王為東帝,一個月後估計其他諸侯國反應太大,又取消了帝號,仍舊稱王。這次稱帝事件充分體現秦國在魏冉當政時國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已經可以自己稱帝而不畏懼眾諸侯國的反應。

魏冉第三次被任命為丞相時,命白起攻取了楚國的郢都。

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穰侯打算攻打齊國的剛、壽兩城,藉以擴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范雎向秦昭王進言,魏冉為了一己私利動用軍隊,且私人生活過於奢侈。秦昭王罷相,責令穰侯離開政治中心咸陽回到封地,鬱鬱而終。

生活過於奢侈,這是穰侯被打擊的表面理由。實質是秦昭王與羋太后之間的權力鬥爭。穰侯、涇陽君、高陵君,要麼是太后的弟弟,要麼是太后的兒子,太后不斷給自己的族人增加封地,並把持朝政,已經影響到了秦昭王的王權。

一人說破,便屈居下位。—《史記》。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昭王從穰侯手中收回權力並沒有什麼腥風血雨。穰侯和漢武帝的舅舅田蚡犯了同樣的錯誤,認為皇帝會因為親情對他無條件的信任,皇帝有一種天然的心理,任何人都不值得相信,是名副其實的寡人,任何人都不能和最高權力者分享權力。


李三六看歷史


魏冉,據《史記》記載:原為秦宣太后親弟,在秦昭王初繼位時因助昭王平定季君之亂為年少的秦昭王掃除宮廷內亂而名聲大噪,後因秦昭王年少,宣太后親自治理國家,而任命魏冉處理具體政務。後來被仼命為秦相又封魏冉於穰邑,又加封陶邑,是歷史上有兩個封邑的權臣,號為穰候。是當時秦國“四貴“之一。從他種種的事蹟來看,筆者認為,此人既是能力超群的人,又一個貪婪成性之徒;既是功秦國功臣,又是秦國禍害。怎麼評價魏冉這個人,他對於秦國的發展有什麼貢獻?

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評價魏冉穰候的:”昭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貴極富溢,一夫開說,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於羈旅之臣乎?”譯過來的意思是:穰候是秦昭王的親舅父,而且秦國之所以能夠向東擴大土地,削弱諸侯,並曾稱帝天下,使天下之君都向西叩頭朝拜,又是穰候的功勞。到他尊貴達到極點、富足超過限度的時候,一個普通人向秦昭王一開陳其利害,即刻就身遭屈辱、權勢削奪,以至於憂而死,何況是那些寄居別國、無親無故的外來之臣呢!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明了穰候是因貴極富溢的原故最後被身遭屈辱權勢削奪後憂憤而死的,也確實如此,但是為何是這樣的結果呢?筆者在整理《史記》中的《秦本紀》和《穰候列傳》得出筆者的淺見,魏冉嚴重地破壞了秦國的戰時法治秩序和秦國戰略實施方向所以他不得不被驅逐。

說到魏冉的功績第一個就是擁立之功,沒有魏冉的全力支持,秦國國君的位置就沒有昭王什麼事情了。秦武王舉鼎而死之後,自己沒有子嗣,因此王位就要在諸位兄弟中選出,秦惠文王的兒子很多,有能力有野心的也不少,因此競爭相當激烈。當時昭王並不佔優勢,因為他還在燕國當人質呢,基本上就只能當個看客,然後客死異鄉。

正因為魏冉的軍功不小,而且秦昭襄王的權力分散在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手上面。所以秦昭襄王不得不奪回權力來保宗室,所以范雎的到來就促使秦昭襄王真正掌了權,沒有權力的魏冉也只能沒有之前那麼風光了。呂不韋當初就應該得想想他的前輩魏冉的下場,這種天堂地獄過山車般的下場。

魏冉知道,自己的命運早就和姐姐以及這個外甥綁在一起了。現在群臣裡大多數人都反對由昭王贏稷繼位,不過對於大多數大臣魏冉並不擔心,因為那些人不過是跳樑小醜,左右不了大局。魏冉心裡是有個名單的,這個名單裡的第一個就是樗裡疾,樗裡疾是右丞相,號稱智囊,且在贏氏家族裡地位崇高他的態度至關重要。當初就是他鼎力支持贏蕩繼承王位,這次他會支持誰呢?

看到這裡魏冉這個人作為秦國的相國,似乎十分完美,但是這裡就要涉及到魏冉做這些事情的初衷了。他的初衷不是為了秦國的一統天下,而是為了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他不斷的通過東征西討積累戰功、財富和地位,致力於對付齊國,很大的原因是自己的封地就在臨近齊國的邊界。佔領了齊國的土地就可以納入自己的封地,這不是謀國而是謀個人的私利。

隨著秦昭襄王贏稷慢慢長大,這位舅舅越來越讓他不放心了,但是贏稷是個韜光養晦的高手,沒有把握他是絕對不會出手的,他一面培養自己的親信,扶植自己的勢力,一面等待機會。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制魏冉於死地的人範睢,建議撤去魏冉的相位,罷黜宣太后,把外戚的勢力一網打盡。贏稷立刻採納了範睢的要求,罷免了魏冉的相位,這是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了,因為魏冉再也沒有重整旗鼓的機會了。


歷史名將錄


魏冉前半生在姐姐羋月支持下,做成了一些事情。但此人有些淺薄,有些放肆,思前不顧後,把秦王這個外甥當個孩子。孩子總有長大的時候,舅舅也會到年邁。做人要低調,否則連親戚都做不成了。


美妙行


魏冉於秦國還是有功勞的,其主要功績為擁立秦昭王,鞏固宣太后權力和地位,舉薦白起,擊楚攻魏。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23歲那年逞能舉鼎,因力有未逮,鼎落致身負重傷而死,由於其沒有兒子,導致兄弟爭位。當時魏冉實力較大,擁立了同母異父的姐姐宣太后的兒子嬴稷為王,是謂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一切權力威脅。

之後魏冉憑著他與昭王的特殊關係在秦國獨攬大權,居功自傲,一生四次出任秦相,黨羽眾多,樹大根深,深受宣太后寵信。

公元前293年,魏冉保舉白起為將,令領兵攻打韓國和魏國,在伊闕打敗韓軍、魏軍,斬首二十四萬餘人,俘虜了魏將公孫喜。這是自商鞅變法後,秦國首次對魏作戰完勝。而後東向攻城略地,擊敗“三晉”和強楚,戰績卓著,威震諸侯,“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已經官拜穰侯的魏冉出使齊國,約齊湣王與秦昭王同時稱帝,秦稱西帝,齊為東帝。隨後秦欲聯合五國攻趙,並三分趙國,但是秦國這一滅趙戰略被一身兼六相的蘇秦以合縱破解。

公元前284年,在以秦燕軍隊為主,並聯橫韓、趙、魏共計五國,連橫破齊,魏冉藉助秦國的武力專注於攻齊,奪取陶邑(今山東定陶西南)後,私下作為自己的封地,擴大自己的勢力。引起了秦昭王及部分大臣的不滿,對秦王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為自己種下禍殃。

公元前266年,范雎入秦進獻鞏固王權、打擊外戚集團、逼退太后、遠交近攻、蕩平六國之策,被秦昭王採納並重用,將權臣魏冉罷職削權,遷到關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後“身折勢奪而以憂死”卒於陶邑。

魏冉在秦國曆史上,也算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丞相,比起甘茂等庸碌之相,算是非常偉大了。但是隨著權勢越大,也就越發居功自傲,膽大妄為,加之歷史發展的需要,最終被秦昭王拋棄。在秦國發展的新時期被新的人才取代,其眼見整個宣太后的外戚集團包括華陽公主和自己在內被連根拔起,心中憂憤,鬱鬱而終。毫不例外的步上了歷史上所有權臣的後塵,讓人不勝唏噓。


謝金澎


評價單方面歷史人物自然是有功必有過,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功大於過,或是功過相抵的言論都是錯誤的,不過今天的問題是他的功勞,那我們就單說他的功勞,至於過錯後期有相應的問題再來回答。

1、擁立之功

魏冉的武王死後擁立秦昭襄王為王,秦武王當時並沒有兒子,死後,魏冉是秦昭王的親舅舅,是秦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弟弟。昭王年幼,宣太后便親自主持朝政,讓魏冉執掌大權,魏冉平定了季君公子壯及一些大臣們的叛亂,昭王兄弟中凡是圖謀不軌的,都被誅殺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穩定朝政大局。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站出來不徇私的人不多,雖說他是嬴稷的舅舅,但嬴稷的確有才能,因此這並不能說是徇私只能說是為了大秦的百姓疆土。

2、重用白起

白起的能力大家都知道是殺神,被譽為古代四大名將,白起成為大將後,秦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迅速使秦朝之崛起,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可見魏冉識人之眼見,不比秦惠文王差。魏冉使出計謀破壞各國聯軍,秦國從中獲得了比較大的利益,讓秦朝成為強國之首,天下僅其一家獨大。


魏冉不光有智謀,而且還是一個實打實的實幹家,作為將軍也很稱職。魏冉在主政第四年,攻擊魏國,魏國獻出河東四百里,拔下魏國六十餘城。昭公三十二年,攻魏,魏國臣服,破壞了魏、趙、楚的聯盟。三十三年,魏國背叛,魏冉伐魏,打跑了魏將軍暴鳶,殺了四萬人,拿下三縣。三十四年,魏冉再次攻打趙國、韓國和魏國,大敗芒卯,殺敵十萬人,奪取了魏國的卷、蔡陽、長社,趙國的觀津。接著又把觀津還給了趙國,並且給趙國增加了兵力,讓它去攻打齊國。三十六年,欲伐齊,被范雎所讒,罷免了相國。

可以看出,魏冉主政時期,迅速穩定了動盪的局勢,設法削弱各諸侯國的勢力,為秦國後來稱帝蕩平了障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紅塵


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評價魏冉穰候的:”昭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貴極富溢,一夫開說,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於羈旅之臣乎?”譯過來的意思是:穰候是秦昭王的親舅父,而且秦國之所以能夠向東擴大土地,削弱諸侯,並曾稱帝天下,使天下之君都向西叩頭朝拜,又是穰候的功勞。到他尊貴達到極點、富足超過限度的時候,一個普通人向秦昭王一開陳其利害,即刻就身遭屈辱、權勢削奪,以至於憂而死,何況是那些寄居別國、無親無故的外來之臣呢!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明了穰候是因貴極富溢的原故最後被身遭屈辱權勢削奪後憂憤而死的,也確實如此,但是為何是這樣的結果呢?筆者在整理《史記》中的《秦本紀》和《穰候列傳》得出筆者的淺見,魏冉嚴重地破壞了秦國的戰時法治秩序和秦國戰略實施方向所以他不得不被驅逐。

說到魏冉的功績第一個就是擁立之功,沒有魏冉的全力支持,秦國國君的位置就沒有昭王什麼事情了。秦武王舉鼎而死之後,自己沒有子嗣,因此王位就要在諸位兄弟中選出,秦惠文王的兒子很多,有能力有野心的也不少,因此競爭相當激烈。當時昭王並不佔優勢,因為他還在燕國當人質呢,基本上就只能當個看客,然後客死異鄉。

正因為魏冉的軍功不小,而且秦昭襄王的權力分散在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手上面。所以秦昭襄王不得不奪回權力來保宗室,所以范雎的到來就促使秦昭襄王真正掌了權,沒有權力的魏冉也只能沒有之前那麼風光了。呂不韋當初就應該得想想他的前輩魏冉的下場,這種天堂地獄過山車般的下場。

魏冉知道,自己的命運早就和姐姐以及這個外甥綁在一起了。現在群臣裡大多數人都反對由昭王贏稷繼位,不過對於大多數大臣魏冉並不擔心,因為那些人不過是跳樑小醜,左右不了大局。魏冉心裡是有個名單的,這個名單裡的第一個就是樗裡疾,樗裡疾是右丞相,號稱智囊,且在贏氏家族裡地位崇高他的態度至關重要。當初就是他鼎力支持贏蕩繼承王位,這次他會支持誰呢?

看到這裡魏冉這個人作為秦國的相國,似乎十分完美,但是這裡就要涉及到魏冉做這些事情的初衷了。他的初衷不是為了秦國的一統天下,而是為了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他不斷的通過東征西討積累戰功、財富和地位,致力於對付齊國,很大的原因是自己的封地就在臨近齊國的邊界。佔領了齊國的土地就可以納入自己的封地,這不是謀國而是謀個人的私利。

隨著秦昭襄王贏稷慢慢長大,這位舅舅越來越讓他不放心了,但是贏稷是個韜光養晦的高手,沒有把握他是絕對不會出手的,他一面培養自己的親信,扶植自己的勢力,一面等待機會。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制魏冉於死地的人範睢,建議撤去魏冉的相位,罷黜宣太后,把外戚的勢力一網打盡。贏稷立刻採納了範睢的要求,罷免了魏冉的相位,這是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了,因為魏冉再也沒有重整旗鼓的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