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作為開國皇帝的劉秀,無論文治武功都是頂尖水平,但為什麼有人覺得他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不高?

好個影視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劉秀趁機而起,掃滅群雄,平定天下,光復漢室,建立了東漢王朝,成為東漢的開國皇帝,史稱漢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作為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文治武功俱是一流,本應該是值得史書大寫特寫的一代傑出帝王,但是知名度反而不高,遠不如漢高祖劉邦那樣婦孺皆知。


漢光武帝劉秀雖然是開國之君,但是延用漢朝國號,給人感覺沒有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漢光武帝劉秀的江山不是通過繼承得來的,而是身經百戰,掃平群雄,艱苦創業才建立了東漢王朝。

漢光武帝劉秀雖然是東漢王朝的開國之君,但是延用了西漢的國號,仍然以“漢”為國號,沒有采用新的國號,沒有標新立異,所以知名度相對不高。


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的光芒被西漢王朝所掩蓋。

漢高祖劉邦有斬白蛇起義,有驚天動地的楚漢之爭,有張良,韓信,蕭何那樣的人才輩出,有大風起兮雲飛揚的豪邁高歌。

西漢有文景之治的輝煌,有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有衛青,霍去病,李廣那樣的名將傳奇。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英雄輩出,更有經過《三國演義》的精彩傳播。

所以整個漢朝的精彩傳奇基本上掩蓋了劉秀所建立東漢王朝的光輝,所以作為東漢開國之君的漢光武帝劉秀反而知名度相對遜色,所以給人感覺其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不高。


花開花落緩行客


東漢光武帝劉秀,被稱為是一個幾近完美的帝王,沒有什麼明顯的毛病。都是開國皇帝,劉秀不像他的祖先劉邦那麼“無賴”,也不像朱元璋那麼心狠手辣,也不像趙匡胤那麼忘恩負義。而且劉秀還是歷史上學歷最高的皇帝(太學生出身),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晚婚皇帝,同時還是自由戀愛。

在各大型王朝中,東漢的開國史可以說是最不出名的,名氣低的近乎可怕。但是劉秀創建東漢的過程,遇險次數之多,也鮮有帝王能及。擁有傳奇經歷的劉秀,自然也是流傳著很多故事,有些就慢慢演變成了成語。咱們就來盤點一下和劉秀有關的幾個成語,有幾個都是大名鼎鼎。

綠林好漢。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荊州發生饑荒,於是王匡、王鳳等人被饑民推為首領,嘯聚在綠林山。綠林山在哪呢,湖北省荊門市代管的京山市有一座大洪山,就是當年的綠林山。後來馬武、王常、成丹等人也率部加入,漸漸發展到8000多人,自稱為除暴安良、殺富濟貧的綠林好漢。後來各種小說中的“綠林好漢”,出處就是從這裡來的。

劉縯、劉秀兄弟也在南陽起事,組成“舂陵兵”,成為綠林軍主力四大派系的一支。換言之,溫潤如玉的光武帝劉秀,也曾是綠林好漢。只不過,劉秀沒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

推心置腹。劉秀率軍打敗了銅馬軍,銅馬軍最後向劉秀投降。結果還沒有完全接受投降,高湖、重連又率軍前來,與銅馬軍合兵一處,銅馬軍也出爾反爾不肯投降。劉秀又率軍與之大戰,最後把他們打敗招降,封他們為列侯。可是他們覺得自己之前出爾反爾,心裡十分不安。劉秀知道他們的心事,令他們各自回營安撫士卒,而自己輕騎入他們營中視察,一點也沒有防備和不信任他們的表現。降軍都說“蕭王(劉秀)推赤心置於人的腹中,我們願意為蕭王賣命,樂為之死!”都死心塌地歸服劉秀。

有志者事竟成。劉秀派耿弇攻打佔據青州十二郡的張步。張步派大軍分別把守歷下、祝阿、臨淄,對抗耿弇。後來被耿弇一一拿下,張步親率大兵反攻臨淄。臨淄城外一場血戰,耿弇大腿中箭,但他砍斷箭桿,帶傷戰鬥。他的部將陳俊認為張步軍勢大,應該暫避鋒芒,等待援軍到來。

不過,耿弇卻認為,不能把困難的局面留給援軍,堅持奮勇作戰,最終大敗張步軍。劉秀大喜,前來勞軍,在眾將前稱讚耿弇說:“當時你在南陽要求來平定張步,我還擔心你口氣太大,牛皮吹破了難以收場。現在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清初才子蒲松齡因此創造了一副家喻戶曉的對聯。上聯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下聯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當然,這副對聯寫的不是劉秀。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披荊斬棘。這兩個成語都和馮異有關。“大樹將軍”馮異是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他為劉秀建立東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馮異任徵西大將軍,會同鄧禹、鄧弘進軍關中,進攻起義的赤眉軍。但是赤眉軍氣勢正盛,交戰不利,馮異兵敗,退於澠池附近,築城堅守。後來馮異用計,假扮赤眉軍發功進攻,最終取得勝利。捷報傳來,劉秀下詔稱讚馮異,其中有一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馮異平定關中之後,長期重兵駐守長安,於是有人就開始向劉秀打小報告,說他擁兵自重,有不臣之心。劉秀對馮異十分了解,一點也不懷疑他。直到後來馮異回到洛陽之時,劉秀隆重地接待了他,並對著滿朝大臣說:“馮異是我當年起兵時的主將,為我在艱難的創業過程中劈開了叢叢荊棘,掃平重重障礙,平定諸郡,是有功的冠軍之臣。”

得隴望蜀。劉秀命將軍岑彭進攻西城、上邽,在戰前,劉秀又給他寫信囑咐他,如果西城、上邽拿下來,就應該順勢而為,進攻蜀地的公孫述。他又自嘲說:“人都是不知滿足的,既然平定隴地,又想要進一步平定蜀地。每發一兵一卒,讓大軍繼續征戰,我都會多出幾根白頭髮。”得隴望蜀的本意,是指劉秀運籌帷幄,提前謀劃。劉秀就是按照這種先近後遠、先內後外的戰略指導,最終掃平各方割據勢力,平定全國,表揚他不斷進取的精神。但是現在這個成語成為貶義,指的是人貪得無厭,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置之度外。劉秀基本掃平了全國,這時沒有平定的割據勢力,只有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個軍閥了。隗囂表面上向劉秀稱臣,表示歸順,實際上只是拖延。而公孫述自稱蜀帝,擁兵四川地區。劉秀的大軍已經連續征戰多軍,十分辛苦了,這兩個地方交通不便,攻起來非常吃力。劉秀知道他們翻不起什麼大浪,於是選擇先讓軍隊休養和整頓,恢復戰鬥力。他對眾人說“就置此二人於度外耳”。後來劉秀軍休整後,終於先後消滅了這兩個割據勢力。

樂此不疲。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經常和朝中的公卿、郎、將等有學問的大臣一起講學,鑽研經學道理,經常到半夜才休息。皇太子看他這麼辛苦,怕他身體吃不消,於是就勸他,父皇您有大禹和商湯的聖明,但卻不像黃帝和老子注意修身養性,希望您能注意保養身體。劉秀聽了回答,“我自樂此,不知疲也”。劉秀出於對江山社稷的責任感,是發自內心的把繁重的工作當作快樂的事情來做,這才會不知疲倦。

手不釋卷。東漢末年,東吳大都督周瑜、魯肅相繼死後,呂蒙成為東吳的大都督。但是呂蒙沒太有學問,孫權曾告訴他,“光武帝的軍務那麼繁忙,還手不釋卷,你要多讀書。”呂蒙受到劉秀事蹟的鼓舞,也開始抓緊時間不斷學習,很快就得到了很大提升,讓人驚歎:“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呂蒙不再是以前那個讓人輕視的吳下阿蒙了。

糟糠之妻。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死了丈夫,寡居在家。劉秀怕她心情抑鬱,想要給她再找一個丈夫,於是問她有沒有中意的人。湖陽公主看中了大帥哥宋弘,告訴劉秀:“宋弘容貌威嚴,品德高尚,別人都比不上他。老姐我非宋弘不嫁。”劉秀就讓湖陽公主坐在屏風後,召見宋弘,談話中,劉秀試探宋弘,問他:“俗話說,人的身份顯貴了,就會換一批人做朋友,富裕了,就會娶新人做妻子,這是人之常情吧。”宋弘聽了,就知道劉秀想幹什麼,嚴肅的回答說:“不是這樣,我聽說的是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這才是應該堅持的品德”。劉秀知道宋弘心中有鐵,只能回頭對湖陽公主說:“算了,換個人吧,宋弘這傢伙軟硬不吃,你根本沒戲。”

劉秀雖然為了自己的姐姐去試探了宋弘,但是他自己也是一個對愛情忠貞的人,除了對郭聖通。劉秀和陰麗華的愛情故事,在中國曆代帝王之中,是不多見的。能與之相比的不多,只有五代朱溫之於張夫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之於馬皇后。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因為他沒有大殺功臣,沒有四處征伐,也沒有上泰山,下江南,沒有留下什麼雖遠必誅的名言!


青青菜藍


王者無敵。沒有對手,大家就覺得他的經歷平淡,沒意思,所以不出名。

劉邦得天下比較驚險,故事多,人們愛討論,所以就更有名。

這就好像NBA金州勇士打開拓者,沒人愛看。

但事實就是事實,劉秀是兩千年帝國時代最優秀的君主,沒有之一。


山爸點亮中國


首先,劉秀的文治武功絕對一流,豐功偉績在華夏曆史上屈指可數,毛澤東主席曾經盛讚他是最會打仗,最會用人,最有學問的皇帝。至於知名度他本該享受最高級別的知名度,可是他的名氣相比於其他開國帝王小了點,我想原因有二。

一、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大家都知道大漢王朝是劉家開創的,分為兩個時期,劉家或者當時都說漢朝,是史學家把他拆分為東漢和西漢的,西漢前期有劉邦一代布衣打下天下,後有文景之治盛行局面,中有劉徹雄才大略,不可一世,後有昭宣之治,被後人稱為強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西漢,所以劉秀農民起義建立的東漢知名度被西漢給掩蓋過去了,畢竟是第二次起兵,對於老劉家不新鮮。

二、劉秀性格內秀,在位實行中興懷柔政策,大興儒學,少用兵,致力於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也使他落下個善待功臣,中興盛世,再造乾坤的好名聲。但同時也體現不出他的霸氣的一面,像劉邦,劉徹,李世民,朱元璋,康熙和毛澤東為了千古霸業,為了國家安定,一勞永逸,哪個不是對外數次用兵,所以劉秀的知名度也就相對小了點。





雙雙53233


首先,劉秀的知名度很高,只是因為西漢高祖劉邦,以及文帝劉恆、景帝劉啟(文景之治開創者),武帝劉徹,西漢傑出的皇帝太多了。而劉秀創立的東漢,沿用漢國號。其實這就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劉秀的光芒。其次,劉秀雖說是宗親之後,但劉秀能當皇帝卻是以農民起義為開端的。歷史上的皇帝肯定不會宣傳農民起義,導致劉秀被宣傳的少也在情理之中。第三,據說劉秀是毛主席非常敬佩的皇帝。昆陽之戰中劉秀能以少勝多,哥哥被更始帝劉玄殺害後,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最後逃脫劉玄控制,撫河北,平銅馬,掃赤眉,奪中原,平西蜀,最終一統天下。劉秀的軍事素養,用人方略是值得後世學習的。後來劉秀安撫功臣(沒有妄殺一個功臣),釋放奴婢,去奴籍,休養生息。劉秀的文治武功是值得稱讚,彪炳千秋的。


風雪夢不逝


原因有三:一,劉秀太完美,一個人太完美了,等於沒有個性了,跟凡人就有了距離感,所以留不下親民的傳說;二,劉秀沒有做過什麼驚世駭俗的舉動,一生經歷在帝王中沒有什麼突出的事件;三,優秀的人只有同樣優秀的人才能懂(抱歉,有吹牛的嫌疑了,但是真心話),老子說“夫唯不爭,顧莫能與之爭”、孫子兵法“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都是在說登峰造極的人把危險消滅在萌芽、而不是救火式亂撞。劉秀,完美的不像凡人,所以凡人中沒有他的位置,自然就沒什麼知名度。


空氣質量關注者


一、東漢在歷史上影響度、知名度與西漢、唐朝相比相對較低,影響了劉秀知名度。

二、劉秀打江山,建立東漢王朝非常不易,但是東漢是西漢王朝延續,影響了劉秀知名度。

三、東漢距今時間較遠,影響了劉秀知名度。

四、現今有關東漢的影視作品較少,影響了劉秀知名度。像清宮戲多,康熙、乾隆等知名度高。

五、巜三國演義》、《水滸傳》這樣的暢售小說,有利於提高知名度,而沒有這樣文學名著來描寫劉秀,影響了劉秀知名度。

六、楊堅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是因為他結束中國數百年的南北朝局面,劉秀建立的功業沒有如此顯眼。

七、劉秀集中蕭何、韓信、張良漢初三傑的才能,是封建皇帝當中學歷最高之一,但是行事、辦事比較低調,不好大喜功,不喜歡張揚自己,這也影響劉秀知名度。

八、劉秀做的事情基本中規中距,沒有什麼特別過激行為,像殺功臣了,對外發動戰爭了等待,這樣也影響劉秀知名度。


大白白野


劉秀不像秦始皇,開創了一個時代,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

劉秀不像劉邦,流氓出生推翻大秦,楚漢爭霸。打敗比自己實力強勁的西楚霸王項羽,建立第二個大統一王朝大漢。

劉秀不像李世民,搞個玄武門兵變這個傳奇的事件,殺弟逼宮,篡改史書標榜自己。

劉秀不像朱元璋,平民草莽出生,確建立一個強大的大統一王朝。

劉秀作為東漢的開國皇帝,論文治武功和帝王權術,在中國皇帝表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而且劉秀是皇族後裔,起點要比白手起家的開國之君高。劉秀運氣比較好,一個位面之子幹掉了一個穿越者。而且在統一的過程中,劉秀沒有遇到比較強勁的對手。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比其它開國皇帝要遜色一些。

說句實話,劉秀雖然開闢了一個新王朝,但是仍然是用漢為國號。這難免被西漢的光芒所有掩蓋,再說在東漢皇帝表中,除了劉秀這個開國皇帝有所作為外,東漢像樣的皇帝沒有幾個。同樣是以漢為國號,論後繼之君的作為遠沒有西漢那麼耀眼。這也使劉秀隨著東漢王朝的質量一樣掉價。

不過東漢王朝後期政體也是源於劉秀挖的坑,劉秀是靠士族上位的。新朝的快速瓦解就是因為王莽超前的政治觀念得罪了士族,隨著劉秀東漢的建立,門閥士族也隨之擴大形成。影響了後世中國幾百年的歷史。

劉秀雖然是個很不錯的皇帝,但是他跟楊堅一樣,雖然都是帝國的開創者,也是盛世的締造者。但是創業建國之路都比較順風順水,各人起點也高,沒有其它開國之君那麼傳奇,沒有太多讓人飯後茶餘談論的史料。橫掃六合的秦始皇,楚漢爭霸的劉邦,玄武門兵變的李世民,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縱橫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討飯皇帝朱元璋。和他們比起來,自然是不夠耀眼。但是要比司馬炎,努爾哈赤這種名聲要大得多吧。


新和時代母嬰1


東漢很厲害的,在西域影響力很強,班超班固兄弟們。在西域地區,僅憑几句話就可以向其他國家借到軍隊。東漢奠基者。劉秀,更是文武雙全。可媲美於李世民。都是世家大族,靠著地主豪強的支持。涿鹿群雄。不怎麼出名,是因為兩本書。一部《史記》,一部《三國演義》。劉秀的時期處於中間。司馬遷是漢武帝時期的。根本都寫不到他,把大漢的前期楚漢相爭,寫的很精彩。後面的《三國演義》。現在又是東漢的末期了,這兩本書大放異彩。致使處於中間時期的劉秀。顯得有點籍籍無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