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只存續了98年,但是蒙古帝國並沒有消亡,之後還在哪些地方統治?

金風C玉露一相逢



蒙古帝國應該算存在時間為1206-1636年,但如果更確切那就是更復雜了,在今蒙古國史料中認為蒙古帝國並沒有消亡,在清朝只是短暫的休眠而已,其實算起來一直延續至今,就這樣蒙古國還把從成吉思汗一直到現今的蒙古地區統治者都可以歸納一個表,就這樣他們還把在世界其他地區也納入自己的歷史。所以向上述所說範圍就大了,主要圍繞蒙古西征留下的遺產,認為他們延續甚至更長,比如察合臺分支的印度莫臥兒王朝存在最遲到1857年,朮赤分支的克里米亞汗國到1783年,大體時間就在清朝中晚期。

就這樣還不夠,元朝滅亡不一定是蒙古帝國滅亡,可是蒙古帝國還在延續,明洪武帝朱元璋捕魚兒北伐和成祖朱棣五徵蒙古,並沒有將明朝疆域推到外蒙古地區,相反卻給元朝後裔留下了生存的空間,元朝於1368年滅亡並不是實質滅亡,而只是明將徐達佔領大都宣誓元朝滅亡,可上都以北廣大地區仍屬於元朝,包括東北和西南地區。所以元庭只算北遷而已,元朝統治者元順帝那時還在逃,在應昌病逝,可他的兒子就是太子愛猷失裡答剌繼位,為元昭宗。他繼承父業,繼續北逃,在蒙古嶺北行省中心哈拉和林安了家,1370年正式稱北元,這也正是1260年忽必烈戰勝阿里不哥遷都大都,元廷再次回到漠北,與明朝對立,形成了南北政權。


可是不久於1402年北元被韃靼取代,於是漠北又回到成吉思汗時代,恢復了原有的那顏制度,韃靼和瓦剌成為草原的主人,主要韃靼佔有主要地位,後來一直延續到土默特和察哈爾一系,達延汗在明朝中後期開啟了蒙古新的格局,這個格局一直被延續下來,形成了漠南漠北格局,直到最後一任大汗林丹汗敗於清皇太極,蒙古帝國也正式消亡。

所以元朝結束,不一定是蒙古帝國結束,明朝雖然消滅了元朝,打擊了漠北蒙古勢力,可西面三大汗國仍還存在,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後裔在俄羅斯建立了金帳汗國,二子察合臺在中亞建立察合臺汗國,波斯地區還有成吉思汗孫子拖雷系旭烈兀家族的伊兒汗國。尤其是察合臺汗國和金帳汗國勢力最大,西察合臺丞相帖木兒自立為帝,建立帖木兒帝國,四處征戰,與明朝勢不兩立,所以西邊蒙古勢力仍對明朝威脅很大,所以不該掉以輕心。



依我認為蒙古帝國在當時算最統一的就是在1206年到1260年之間,是蒙古的時代,帝國也是面積廣闊,擁有歐亞大陸,成吉思汗和他三子窩闊臺合罕,長孫貴由汗,長孫蒙哥汗功不可沒。1260年到1368年是另一時期,蒙古帝國正式分裂,由元朝統領的四大汗國時代。1368年到1636年是分奔離西時期,但還是主要以漠北北元,韃靼,瓦剌為主,其他副之。所以元朝只是一個時期而已,真正成吉思汗家族的蒙古帝國卻存在時間是很長的。


龍文說史


我們所說的元朝滅亡是指,1368年明朝將領徐達佔領大都,宣誓元朝滅亡。可是大都的北方、東北和西南還是屬於蒙古統治的地區,元朝只是政治中心發生了北遷,照樣還是南北政權對峙的局面。1370年,正式稱北元。

明朝當時雖然消滅了元朝,打擊了漠北蒙古勢力,可是西面的三大汗國扔還存在。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後裔在俄羅斯建立了金帳汗國,二子察合臺在中亞建立察合臺汗國,拖累系旭烈兀家族的伊兒汗國。總的來說,除了明朝中原地區的疆域,在現在俄羅斯、中東地區都是蒙古帝國統領的區域,這一點頗有成吉思汗當年的風範。

1206-1260,蒙古帝國面積最廣,橫跨歐亞大陸,成吉思汗和他三子窩闊臺合罕、長孫貴由汗、長孫蒙哥汗功不可沒。1260-1368蒙古帝國正式分裂,進入四大汗國時代。1368-1636是分崩離析時期,以漠北北元、韃靼、瓦剌為主。


關河南望


一般史學界把公元1368年7月28日,元惠宗妥歡貼睦爾攜廷臣嬪妃等,放棄大都、倉皇北遁,當作了元朝的滅亡。但正如題目所示,那時蒙古人在世界上還繼續在一些地方維持著它們的統治,簡述如下:

1.北元王朝,元惠宗雖然北逃、且很快病逝,但是其子昭宗仍然在應昌繼承了汗位,且雖然屢有曲折、仍代代傳遞下去,並在達延汗時期出現了中興的局面。在學術界把歷史上的這個政權,稱之為北元王朝。

2.察合臺汗國,元朝丟失中原的時候,佔據中亞的察合臺汗國已經分裂為東西兩個政權,其中西察合臺汗國在元惠宗北遁的第二年,就被新興的帖木兒帝國顛覆,而東察合臺汗國則繼續統治以西域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3.欽察汗國(金帳汗國),雖然已經出現內亂,但依然雄居羅斯、高加索及克里米亞地區。

4.札剌亦兒王朝,當時佔據西亞波斯的伊利汗國已然分崩離析,其中以蒙古札剌亦兒部貴族為首的部分軍事貴族,以巴格達城為中心,建立起了札剌亦兒王朝。


史海悠遊閭春暉


我是金風,我來回答,喜歡關注,持續發文!

說到13世紀的蒙古人,大家一定會想到成吉思汗,也是他的出現,改變了中國史乃至世界史,由他在1206年建立了“大蒙古國”開始,也正式拉開了他以及他的子孫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



中原地區的蒙古人政權的建立,出自忽必烈之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兒子託雷的第四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於1260年即位,1271年改國號“大元”,遷都現在的北京,也就正式拉開了元朝的序幕,但是直到8年後,才滅了南宋政權,達到一統。但是由於蒙古人的暴政,起義軍的壯大,“元”政權在中國歷史上只持續了98年就被朱元璋趕出中原,結束了在中原的統治,元順帝也逃亡北方,成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改朝換代能夠全身而退的皇帝之一。

雖然退出了中原,但是退到草原的王廷依然以“北元”政權的形式存在,還有現在的雲南,東北依然被蒙古人所統治,直到1387年明軍佔領東北,1381年攻入雲南,1402年元帝坤帖木兒被殺後,北元滅亡,才算真正結束在中國的統治。



但是蒙古帝國就消失了嗎?肯定沒有。西方人把後蒙古人建立的政權統一稱之為“蒙古帝國”,畢竟成吉思汗和他的後世子孫打下的不是很小的地方,是橫跨整個歐亞大陸的疆域,那其它的又有哪些呢?蒙古帝國除了元朝不說,還有“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利汗國”,四大汗國,畢竟打下那麼多疆域,成吉思汗子孫都能分一點,先說金帳汗國。



“金帳汗國”,最早由成吉思汗孫子拔都建立的面積達到了600萬平方公里的帝國,放在現在也是一個領土大國,包括了現在的俄羅斯部分地方,還有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烏克蘭,也真夠廣,民族眾多,蒙古人作為統治者只是其中的少數民族,所以在統治期間就逐步的被周圍民族同化,最後突厥語和文字成為了汗國的通用語。統治一直持續到了16世紀初,末代大汗被擊敗,才徹底滅亡。



“察合臺汗國”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及其孫子管理,面積達到了350萬平方公里,包含了現在的新疆部分地區,中亞部分,巴基斯坦北部地區,按照現在的說法,也是一個多民族構成的主體社會,內部也經歷了各種分裂和爭鬥,分裂成東,西兩部分,但是不管怎麼分裂,也是蒙古人在統治,所以我們在這裡不在敘述。直到1683年東察合臺最後一個大汗的統治結束才宣告消亡。



“窩闊臺汗國”,顧名思義,由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及其後人管理。在四大汗國當中,“窩闊臺汗國”也是面積最小的,就在現在的新疆部分地區和哈薩克斯坦部分地區,而且由於蒙古人內部的紛爭不止,在歷史上存在時間也是最短的,從實際建立到消失,只存在了61年,比元朝還短,1309年正式滅亡。

“伊利汗國”,由成吉思汗孫子建立,領土包含了現在的中亞南部到西亞,定都在現在伊朗的馬臘格,不得不說成吉思汗及其子孫骨子裡都有一種擴張欲,“伊利汗國”存在時間也不是很久,前後79年,自1335年不賽因死後,就迅速分裂成了阿富汗的卡爾提德王朝和伊朗的穆札法爾王朝等,所以阿富汗民族的反抗意識也是相當強烈的,近代蘇聯出動大軍都沒能打下來,現在美國都還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所以說,蒙古人的統治雖然元朝只存在了98年,但是察合臺汗國一直持續到了17世紀亡,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所以東西方學者也把13世紀稱之為“蒙古人世紀”。

我是金風,發文不易,喜歡關注,持續發文,歡迎評論,一一回復!


金風C玉露一相逢


蒙古帝國自汗位由窩闊臺系轉為拖雷系後,就已經互相敵視了,蒙哥死後,忽必烈在中原地主以及漠南新興貴族助力下由漠南向漠北打敗阿不理哥,接著才建立元朝,從蒙哥死後,蒙古帝國已經徹底分裂,如果說有什麼關係,那就是他們都是蒙古人,亞洲除了東南亞,北歐,東歐,都有蒙古人影子。


豬豬豬438


蒙古人在1234年取代了金國,得到了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1271年取年號元,所以蒙元時期得從1234年開始到1368年,共134年統治中國,1368年後開始了北元時代。


晴朗140215


為什麼強大的元朝只有98年,還毫無存在感?崖山之後無中華!首先來看,元朝是什麼樣的一個王朝?元朝是忽必烈於1271年建立的大帝國,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定都北京。在當時更準確一點說,元朝是蒙古帝國的宗主國,蒙古帝國由元朝、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與伊兒汗國等五大汗國構成。

元朝是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國家,但不是一個平等的國家,也就是說,元朝統治集團把人按民族分成了三六九等,尤其是南方漢人被劃分成了最下一等人。

元朝的統治者並不尊重其它民族人民,尤其是漢族人。元朝人進入中原地區後,把部分農業用地也強制搶走,變成了牧場,以適應他們的遊牧文化。

在元朝政府中,人口最多的漢人並沒有什麼實權,也就是說元朝統治集團把幾乎全部漢人排斥在政權之外。漢人中的知識分子和權貴必然會產生自己的權力要求,不能在元朝政府身上體現出來,就必然會在其它方面找回來,這才是元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元朝是一個文化上沒有創新的國家。一個國家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文化,文化上最傑出的成就就是思想,或者說哲學。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家輩出的年代,後世每代都有思想家出現。就在元朝之前的宋朝也有心學派祖師陸九淵和理學大師朱熹。

但到了元朝,從來沒有聽說過出現什麼知名的思想大師級的人物,產生過什麼跨朝代的思想。強大的國家一定產生絢爛的文化,一個是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一定在文化上是自信的,是堅信自己是站在世界頂峰的。

文化上的缺失,是一個國家衰敗的開始和標示。元朝就是如此,一個橫跨亞歐大際的超級無敵大帝國,因為沒有辦法建立統一的文化,不能建立文化上的認同,沒有存在多少年,就快速消亡。


最後,元朝的建立是中華文化的恥辱,也是傳統意義上中國的亡國史。後人稱,崖山之後無中華。元朝的建立,沉重打擊了中華文化的自信,漢唐強健的國風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曆代文人士大夫賴以支持的文化,在這一時間點,受到了打壓。


在元朝的之後的明朝,無恥文人開始增多,政府對文人的重視程度也大不如前,整個社會充滿了戾氣。到了明清交替之時,再一次盛產無恥文人,剛打開城門歡迎李自成的大臣,沒過多久再一次在路邊跪拜多爾袞的大軍。


文人的氣節在此已蕩然無存,文天祥的離開,南宋君臣在南方海戰後的集體投海自殺,不僅是漢人最後的節烈,而且是漢文化精神最後的絕響。元朝的建立是漢人心中永遠的痛,自然不會有什麼願意提起。再加上元朝不管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思想上,確實沒有什麼大的建樹,沒有什麼好提的。


山海經


漠西,漠南,漠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