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孩子是通情達理還是叛逆,決定於你跟他的說話方式

小喇叭:劉鴻雁工作室,一對一微信諮詢進行中,有書面諮詢回覆與文字、語音諮詢,滿足不同家長的需求,如果您對孩子教育、家庭關係、個人成長存在困惑,請留意文末的預約二維碼。

不會跟孩子說話的父母,只會指揮、控制、恐嚇孩子。那麼,從一開始,你就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無論你說什麼,孩子都會置身事外,毫無參與感,要他完全聽你的是不可能的。他此時採取的態度,自然會是防衛、抗拒,甚至對父母充滿敵意。

孩子是通情達理還是叛逆,決定於你跟他的說話方式

這些說話方式不對,你中招了嗎?

1、命令、指揮的語氣

 

如下:

“你去找別的東西玩。”

“把這裡收拾乾淨。”

“不準大聲尖叫。”

2、警告、恐嚇、威脅的語氣

 

如下:

“如果你再來搗蛋,我就要打你的小屁股了。”

“玩具再不收回玩具箱,我就全部掃到垃圾桶。”

“你如果成績再這麼差,玩遊戲時間就別想了。”

3、忠告、訓誡的語氣

 

如下:

“妹妹小,不懂事,別和她吵架。”

“請別吵我,我快被你們吵死了。”

“東西用之前,請先徵得別人的同意。”

這些談話的方式,將產生下面的後果:

1.致使孩子抗拒父母。

2.孩子誤以為父母當他是傻瓜。

3.孩子覺得父母不顧及他們的需求。

4.孩子覺得有罪惡感。

5.刺傷孩子自尊心。

6.致使孩子層層武裝自己。

7.激發孩子攻擊父母的念頭。

當父母把這種說話方式當成習慣以後,其實是在剝奪孩子設身處地為父母著想的機會

,久而久之,孩子根本無從學習如何去“體諒別人”和如何“負起責任”。

那麼,正確的說話方式是什麼呢?我們以孩子“非要買什麼東西”為例,看看說話的要點。

舉例說明正確的說話方式


 

1、詢問用途  

  

當寶寶提出要買某種物品時,耐心詢問他買該物品的用途。詢問時注意態度友好,切忌“質問”。耐心對待寶寶的需要、聆聽他的意見,這樣即使受到拒絕,寶寶也不會感到特別失落。
  

孩子是通情達理還是叛逆,決定於你跟他的說話方式


  成功秘訣:基於尊重態度的不認可比隨意的承諾要有價值

通俗的說,就是:

· 不要:完全沒有耐心聽孩子說什麼,只是不耐煩說不同意。

· 要:耐心地聽他說完後,再說不同意。

雖然結果是一樣,但後面這種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最要不得的是下面這種:

怕孩子跟自己扯皮,應付地含糊答應他,結果卻仍然是不同意。


 

2、注意引導


  當寶寶說到要購買的原因是因為“某某小朋友有,我也想有”時,您絕不可輕易購買,以免滋長寶寶無節制的攀比心理

,這很容易讓寶寶形成不珍惜物品的態度。
  
  建議您用以下問題適當地加以引導:
  1)你覺得它(物品)好在哪裡?
  2)它(物品)是用來幹什麼的?
  3)你需不需要用這樣的東西?
  4)告訴寶寶發揮物品的使用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筆的式樣漂亮不漂亮不重要,重要的是畫出來的畫是否是動腦筋用心思畫出來,如果有了好筆,只是隨便塗塗畫畫也沒意思:筆上面有沒有筆套,也不要緊,大家看重的只是認真寫字的態度和寫出來的漂亮的字。
  
  成功秘訣:逐漸引導寶寶將對物品外部形式的關注引導到對物品用途的認識上來。
  

3、幫助思考  

  

如果條件許可,寶寶所要的物品是書或是玩具類等有一定價值的東西時,也可以引導寶寶思考:

 
  1)不一定非要買吧,可不可以向別人借?(如果借到了,請記住一定要提醒寶寶及時歸還。)
  2)如果借不到,可以引導寶寶用他眼中同等價值(如趣味性、新穎程度相等)的物品交換。

成功秘訣: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非要擁有,關鍵是體驗過了,感受到了,就行了。
  

4、明確表態  

當寶寶纏著你硬要買時,明確告訴寶寶你的態度: 


  1)不買,因為你已經有類似的東西。
  2)等你將類似的東西用完後,再考慮換這種用用看。
  3)爸爸媽媽工作賺錢很辛苦,生活中有很多要花錢的地方,不能隨便買這買那。
  4)看你的表現,再買少量(比如一個)嘉獎寶寶


  有的家長不是不知道怎麼獎勵孩子嗎?平時留意他想得到而沒有得到的東西。


  成功秘訣:輕易得來的不珍惜,來之不易的越珍貴,成人如此,寶寶亦是。
  
  最後,今天的文章還會分享給大家,與寶寶說話方式的幾個注意事項。

家長這麼做

  

1、真正地去“聽”你的孩子講話

  

孩子是通情達理還是叛逆,決定於你跟他的說話方式

各位媽媽是不是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一邊炒菜一邊盛飯時,女兒想跟媽媽說些什麼,媽媽有時是不經心地聽著,有時會打斷她,反而請她幫忙擺桌吃飯,但從未停下來,專心去“聽”她想說的話,除非她說的話,真是什麼天大的好消息。我們手頭正在做的事情不能停下來時,你可給孩子一個“確定”的時間,比如:“好,等我把飯菜擺好。”或是“再給我十分鐘。”

另外,在“聽”時,最好做目光接觸,要孩子曉得你是真的願意聽。

很多時候,孩子只不過想說你覺得不太要緊的事,但對他們而言,卻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拒絕他們,當他們真遇到困難時,就會自然地來找你談了。

2、不管孩子說什麼,千萬別笑他

  

孩子的世界與想法是和大人們不同的,

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則別去笑他。尤其當孩子很認真地告訴你什麼時,你輕蔑或不相信的態度,只會傷害孩子,而且以後也不再跟你談了

交談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溝通中的最好潤滑劑,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瞭解幽默與取笑的不同。

3、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當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有時不妨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4、充分利用身體語言

  

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為前傾地聽孩子講話等,這些小動作,都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

。當然,也別心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準備和他“聊”了。

5、別問太空洞的問題

  

譬如“今天如何?”“學校好嗎?”也別常用,“為什麼?”因為孩子會不自覺地想保護自己。學著用一些日常生活來勾引出話題。孩子有興趣的電視節目或作業即是一個好開頭。

6、瞭解孩子的想法

  

大部分時間,孩子只是想從他信任的成人中,確定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所以,我們可在瞭解情況後,做個回答或支持

7、孩子都需要與你單獨相處的時光

有一個母親,說她很珍惜接送女兒的時間。因為這個時間只有她和孩子兩個人,沒有父親的吼叫聲。

上面所談的,有些是說來容易做來難。但只要我們做父母的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隨時在意我們的身教與言傳,孩子是不會太讓我們失望的。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