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百年動亂—曹魏的第一代宗親將領(下)


百年動亂—曹魏的第一代宗親將領(下)

第三位,曹仁。

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從弟。

在現代很多關乎三國的遊戲中,曹仁的設定經常被視為‘曹魏之壁壘’,是守衛一方的大將,有他在的地方,必定固若金湯。我想,這應該跟關羽北伐圍樊城的事件有關。在魏書十七有提及:賊圍塹鹿角十重。這等局勢,怕是一隻蒼蠅都飛不進去。而曹仁更是在這場戰爭中堅守至援兵的到來,然後裡應外合,大破關羽。

魏書九也有提到此事:關羽攻樊,時漢水暴溢,于禁等七軍皆沒,禁降羽。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徐晃救至,水亦稍減,晃從外擊羽,仁得潰圍出,羽退走。

畢竟面對的是關羽,前面水淹七軍,斬殺龐德,逼降於禁,四方皆響應,不管是哪一個事件都是嚴重打擊士氣。在這種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曹仁能激勵將士,以不二之心堅守城池,實在難能匹敵。

但是在這之前,‘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議郎督騎’,曹仁並沒有守衛過一方,而是作為騎兵統帥征戰四方,立下許多汗馬功勞。

從一開始的袁術、陶謙、呂布、張繡到袁紹、劉備等人,曹仁甚至作為曹操的分兵軍隊的統領征伐作戰,像‘別攻陶謙將呂由,破之,還與大軍合彭城,大破謙軍。’、‘太祖徵呂布,仁別攻句陽,拔之,生獲布將劉何。’、‘太祖徵張繡,仁別徇旁縣,虜其男女三千餘人。’等事件足以表明,曹仁在是曹操前期作戰方面,給了很大的支撐。

我們可以試想,曹仁即為騎兵統帥,又多經歷戰事錘鍊,那曹操揚名後世的名牌軍虎豹騎是否就是從曹仁率領的騎兵隊伍中產生的呢。

我們看看下一位曹魏宗親將領。

百年動亂—曹魏的第一代宗親將領(下)

第四位,曹純。

曹純字子和,是曹仁的弟弟。

他是三國志中第一個明確提出統領虎豹騎的將領。

魏書九:初以議郎參司空軍事,督虎豹騎從圍南皮。

這是在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擊敗袁紹,袁譚、袁尚因爭奪冀州互為交戰,袁譚戰敗求救曹操,曹操率軍攻打鄴城時,袁譚復叛曹操。後曹操擊敗袁尚,繼而在南皮擊敗袁譚,而袁譚也被曹純的虎豹騎所斬殺。

為什麼說在前文中提到曹操的名牌軍虎豹騎很有可能是從曹仁說率領的騎兵當中產生的呢。因為同一時間的曹仁,正在攻打壺關,而且是連月不下(第一次攻打壺關)。

我們知道騎兵只能是在平原或者相對較為平坦的地勢上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比如衝刺和掩殺。而對於攻克城牆關隘來說,步兵及弓兵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與此同時,鑑於兩邊同時作戰的情況下,曹仁有經常獨立領導隊伍的經驗;曹純就成了曹操除曹仁這個不二人選之外的選擇,因此把騎兵的指揮權交給了曹純,虎豹騎也由此產生。

大家就在想,總不能就因為姓曹,又是宗親,就把這支隊伍交給曹純吧。

不是的。據英雄記記載,曹純有可能比曹仁更優秀。

純字子和。年十四而喪父,與同產兄仁別居。承父業,富於財,僮僕人客以百數,純綱紀督御,不失其理,鄉里鹹以為能。好學問,敬愛學士,學士多歸焉,由是為遠近所稱。年十八,為黃門侍郎。二十,從太祖到襄邑募兵,遂常從征戰。

曹仁與曹純是親兄弟,在曹純十四歲的時候,他們的父親就去世了,但家業卻是由作為弟弟的曹純來繼承,並且財富積多,門客僕人達到百人。

可怕吧。十四歲的少年,又能經商,又能管理這麼多的下人。

而且曹純‘綱紀督御,不失其理’、‘好學問,敬愛學士,學士多歸焉’,足以證明曹純秉性優良,眾望所歸,在還未加入曹操陣營前,就負有盛名。

在後來的北征烏丸,擒獲烏丸首領單于蹹頓;南下荊州,追擊劉備,收降其眾,進而降得江陵。可再次證明,曹純的能力是非常強悍的。

只是在建安十五年,這位厲害的曹氏宗親將領就去世了。

百年動亂—曹魏的第一代宗親將領(下)

第五位,曹洪。

曹洪字子廉,也是曹操的從弟。

曹洪對於曹操來說可謂是再生父母。

在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因關東諸侯心懷不軌,只是造勢並無作為。當董卓兵敗孫堅,開始西遷長安,關東十八諸侯也沒有追擊的想法。只有曹操率本部兵馬追擊董卓,先是敗給呂布,又被徐榮截住掩殺。曹操失去馬匹,徐榮又追得緊,曹洪就把自己的馬匹讓給曹操,並說:“天下可以沒有我,但不能沒有您。”遂讓曹操騎著馬,自己步行,直到汴水。汴水深而不能過,曹洪又去找來船隻,曹操才得以脫險,逃回譙縣。

曹洪為曹操招募到強悍的兵力。

揚州刺史陳溫與曹洪關係要好,曹洪率本家千餘人去找陳溫招募士兵,招到帶甲士兵兩千人,後又到丹陽招募到數千人,這無疑是給剛起步的曹操一記強心劑。眾所周知,丹陽兵是非常有戰鬥力的。像徐州陶謙,為什麼一個堪稱大將的人,卻能獨佔一州,並敢於袁紹、曹操等豪傑對抗,其老本就是丹陽兵。後陶謙把徐州讓給劉備,這支隊伍就到了劉備的手上,隨他顛沛流離,成了蜀漢的基礎。像廣陵太守陳登,為什麼能多次阻止小霸王孫策的侵犯,並且有吞併江南的志向,也是因為這支令人聞風喪膽的隊伍。

曹洪成功抵禦張郃、高覽的進攻。

官渡之戰時,在袁紹前後失去顏良、文丑的情況下,許攸又因族人犯事被審配下獄的事情叛投曹操,在郭圖等人的讒言下,命張郃、高覽攻擊曹操本營。曹操則是聽從許攸的建議,偷襲袁紹的屯糧之處烏巢,留下曹洪與荀攸鎮守大本營。

魏書十提及:太祖乃留攸及曹洪守。

其結果是張郃、高覽久攻不下,曹操成功偷襲淳于瓊,火燒烏巢,張郃及高覽知郭圖肯定會把罪責推到他們身上,遂降曹操。要知道,張郃、高覽可是與顏良、文丑齊名的‘河北四庭柱’,能成功抵禦河北兩員名將的攻擊,可見曹洪多勇。

曹洪擊敗吳蘭,逼退張飛。

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

漢中爭奪戰中期(217年),劉備派吳蘭兵屯兵下辮,曹操派曹洪、曹休攻打吳蘭。劉備又派張飛屯兵固山,想要斷曹軍的後路。在諸將遲疑的時候,曹休提出‘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於是曹洪聽從了曹休的建議,進軍擊破吳蘭,張飛果然退兵。

大家可能會覺得,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既然無法形成夾擊,張飛退走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足以證明什麼。但換個角度來說,張飛可是號稱萬人敵,兩軍交戰勇者勝,對付一個曹洪不在話下,不是也恰恰說明,張飛是忌憚曹洪的嗎。

曹洪富裕卻吝嗇。

曹丕在年少時候,跟曹洪借錢被拒絕,因此懷恨在心。後來曹丕繼位,就藉著曹洪門客犯事將曹洪下獄準備處死。幸得卞太后求情,方得活命,貶為庶民。到了曹叡繼位,曹洪才得以復拜為後將軍、樂城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