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北宋“政和通寶”重和樣折二試鑄(極為罕見)

直徑:29.6mm,厚:1.84mm,重:6.59g,極美品

政和通寶折二隸書大字版試鑄樣,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年-1118年)所鑄。“政和通寶”年號錢有小平、折二銅鐵錢,且大多篆隸成對,版式有數十種之多。其平錢版別尤甚,名版不少,惟精惟美。有一種被泉界稱作“重和樣”者,書體瘦勁有力,鑄造精湛,質地多為白銅,深受藏家喜愛。所謂“重和樣”,孫仲匯、胡薇巜古錢幣圖解》中有解釋:“有一種細筆大字,書體接近重和通寶者稱政和重和樣,實際上重和年號在後,應該是重和模仿此版而鑄”。日本今井貞吉《古泉大全.丙集》曰:猶有以重和樣稱者,私考亦或御書錢歟。對於此版式,閻福善主編的巜北宋銅錢》中將其定名為“大字”版,此說較為符合泉界對版名新訂稱謂的標準。據文獻資料載,徽宗改元“政和”年號所取的寓意,來自《尚書.周官》:“庶政惟和,萬國咸寧”。孔安國傳:官職有序,故眾政惟和,萬國皆安,所以為正治。其語句含有奉行政務和諧,天下皆悉安寧之意。尤其是徽宗即位後經歷了崇寧、大觀年間複雜的朋黨之爭,為調和新、舊黨派間的爭鬥,採取了“惟和”、“惟善”的政治策略,表述了以和為貴、以和為安的理想願望,這也影響到以後改元的兩個年號裡均帶有“和”字。宋徽宗在歷史上不是個治國有方的皇帝,但他在藝術上的造詣,可謂登峰造極,尤其是他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素有“鐵畫銀鉤”之稱,極富詩情畫意,刻劃間若竹若蘭,大有清俊飄逸之感,令人叫絕。此外,他書寫的隸書、行書、草書亦堪稱佳作。在鑄錢方面的,御書錢的製作更是精湛考究,美侖美奐,達到中國鑄幣史上高峰。體現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趣情和文化屬性,以及徽宗對貨幣文化的重視。

據史料載,宋代鑄幣工藝採用母錢翻鑄法,“籍坑冶歲入之數,若改用錢寶,先是模製進御請書”。也就是說每逢改元鼓鑄新錢,先由專司鑄錢機構進奉御前請書錢文製作祖錢,復下發到各錢監備以規範制模,然後再行鼓鑄流通子錢。巜宋史.食貨志》載:崇寧四年(1105年),“立錢綱驗樣法。…詔頒其式於諸路,令赤仄及烏背,書畫分明。”大觀元年(1107年),“遂降錢式及錫母於鑄錢之路鑄錢院,於用鼓鑄。”宋.章如愚巜山堂考索》載:“宋喬年言諸路錢監現鑄小平錢,並依舊料例,仍令崇寧監製鑄樣,臣令工匠鑄到錫母五文足。”由此可見,北宋徽宗朝錢監鑄錢是先有樣錢、母錢存在,然後詔頒於諸路,並嚴格規範要求鑄錢品質,違者罪之。是品“政和通寶”折二隸書大字版試樣錢,出土於東北地區宋錢窖藏中,生坑鏽錆,品相極佳。其鑄工極為精湛,字口深峻,為白銅質;形制規整範周正,面背內廓和穿孔稍呈拔模斜度。版式為隸書大字,舊稱“重和樣”,錢文中“政”為“攴政”,這在折二錢中絕為少見。其書體細瘦俊逸,疏密有致,非一般匠人所能書就,故有人認為此版錢文殆為徽宗宸翰。從直徑、重量及製作工藝上分析,經與折二流通錢常品相比,是錢極有可能為當時初鑄之試樣。目前所知,其存世極為罕見,為碩果僅存之創見新品,是不可多得的北宋珍品之一。

2015年11月17日,此幣以估價200000-300000元的價格上拍於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但最終流拍。雖然最終的拍賣結果是流拍,但從其估價甚高之程度也可以折射出此枚錢幣的稀有和珍貴程度。同時,在這裡我也祝願大家在收藏之路上能有緣遇上此等神品並歸入囊中,請鑑賞實物圖:

北宋“政和通寶”重和樣折二試鑄(極為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