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前言:①《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一文,源自一本《宋瓷軼事》的小冊子敘述內容,及民間《宋煌官窯》、《大宋哥窯》、《大宋御哥》、《大宋官窯》、《哥弟窯》等銘文款識瓷器實物藏品的人文元素解讀結果而成文。元、明、清各代對哥窯瓷器的史料記載,與現存民間哥窯實物瓷器,有巨大的差異,所以本文從"以物證史"的角度,力求"史物"相互印證,從而揭開哥窯瓷器千年之神秘面紗;

②在本人考略的過程中,印證出北宋哥窯瓷器與北宋汝官窯、官窯瓷器,有著千絲萬縷的糾葛。汝官窯在北宋建隆元年,即960年(建朝當年)就燒造出了《建隆元年清涼寺御製》銘文款識瓷器。這不奇怪,汝窯是當時成熟的窯口,只要投入人力、物力,便可隨時成功燒造。爾後,約961年或靠後,《宋煌官窯》銘文瓷器才出現,其釉面氣泡特徵均為"寥若晨星",釉料厚薄及釉色也與汝窯器如出一轍,可以肯定《宋煌官窯》瓷器的燒造技藝,完全似借鑑汝窯而來,也難怪野史資料《宋瓷軼事?》上說,兩窯口是混建在一起的,窯址均在商丘清涼寺。順便點睛一下,汝官窯與《宋煌官窯》的成功燒造,是導至《柴窯》瓷器慘遭封殺的根本原因。

上述只作概況交待,另作專題考略。本文只對《大宋哥窯》瓷器的來龍去脈展開追問一一

一.哥窯的前身與《宋煌官窯》瓷器

在說哥窯的前身前,我們先來破解"官哥不分家"這句歷史留存的民間千年傳說,"官哥"係指宋代五大名窯之官窯與哥窯瓷器,"官哥不分家"的字面直譯,是指官哥瓷器同出一家之手,而非官窯哥窯瓷器不易分辨。這便是"官哥不分家"的正解。

既然是一家,那我們就來追考官哥的先後次序,以及關係糾葛。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一)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二)

上圖一,是宋太祖趙匡胤在961年至963年區間燒造的宋朝第一款官窯瓷器,銘文曰:《宋煌官窯》。《宋煌官窯》瓷器是宋太祖趙匡胤自己欽定的銘文,其中的"煌"字,是有來歷的;民間傳說趙匡胤在龍袍做好後,即行將舉事奪權之前,曾請教商丘清涼寺住持如何規避不吉?住持告訴趙匡胤:將軍命相聚火,事始點佔位東離(先天八卦之東方),向如旺火,故宜晚間舉2萬眾火把形勢,功成矣。史載陳橋兵變龍袍加身時間正是晚上,所以趙匡胤對"火德"一說深信不疑,這便是宋朝第一個官窯口瓷器之"煌"字銘文的來歷。野史上還有另一種說法,"宋煌"之意是表述:跟隨的人眾,一起來創造宋代的輝煌。後者可信度極低,不可考據。

圖二的金絲鐵線明白無誤,分明是"鱔血為上"的哥窯特徵,為什麼會是《宋煌官窯》的銘文呢?這正是我們要解讀的問題,現在我們把這個疑問暫放一邊,先來對這款民間"史物"做一些追問一一

這款《宋煌官窯青釉金絲鐵線三足鬲式爐》瓷器,為仿青銅器器形,它是宋朝第一款帶哥窯特徵,又具官窯銘文的瓷器,燒造時間約961年一976年區間,它的明眼特徵為:鐵足紫口,金絲鐵線。這與前朝五代、唐朝時期的已知窯口,如《柴窯》《定窯》《越窯》《磁州窯》《邢窯》《銀光窯》《耀州窯》《汝窯》等窯系瓷器的表現,有本質的區別;在與已知考古發掘出土的唐朝、五代瓷器對比,亦無同類別或相近之特徵。因此,在無新的"物證"出現前,我們可以暫時做個結論,即《宋煌官窯》瓷器,為北宋宋太祖朝創燒。其窯址就在商丘清涼寺周邊。

有了這個暫時結論,我們就可以對北宋的官窯、哥窯、汝官窯(另題考略),作出有的放矢的脈絡追問及考證。

二.《大宋哥窯》銘文款識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

公元976年,即北宋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皇弟趙匡義依"金匱之盟"約定續登皇位,廟號為:宋太宗。

宋太宗深知,在皇哥禁鑄青銅器的皇規下,其瓷器所代表的政權、皇權、皇威及經濟之重要,他親眼目睹後周朝之皇家貴族、大臣軍將,無不對《柴窯》瓷器的頂禮膜拜;也親身經歷了"建隆-乾德-開寶年清涼寺御製"與《宋煌官窯》對支撐和鞏固開國之大宋朝廷的作用,因此,繼位伊始,宋太宗便口諭修內司接管原由大內內侍管理的汝官窯及宋煌官窯口,又諭大內內侍廣羅天下制瓷技藝名匠,其目的就是他要準備創燒屬於他太宗帝的《大宋官窯》瓷器。

977年,即太平興國二年右,宋太宗窯口組建完畢,所謂完畢,就是在商丘清涼寺原《宋煌官窯》口上進行擴展和人員補充。

為了感激皇哥信守"金匱之盟"的約定,亦為了延續和懷念皇哥的開國偉績,更為自已留下"胸懷坦蕩"的君王美名,太宗帝口諭修內司:《宋煌官窯》瓷器繼續燒造,在燒造技藝不作更改的前提下,將瓷器銘文改為《大宋御哥》《大宋哥窯》。而他行將燒造的瓷器諭旨為《大宋官窯》《哥弟窯》等銘文款識。

至此,在公元977年,即太平興國二年的時間節點上,《哥窯》銘文款識瓷器誕生了。下面圖三~圖五就是"物證"。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三)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四)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五)

(將前面的圖①②《宋煌官窯》金絲鐵線,與上面的圖③④⑤《大宋哥窯》《大宋御哥》之金絲鐵線做一類比,不難看出系出自同窯同家之技藝。)

宋太宗代表自已的瓷器銘文則是《哥弟窯》《大宋官窯》(見圖六、圖七物證圖片)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六《哥弟窯》)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七《大宋官窯》)

圖六之《哥弟窯》銘文意思為:太祖太宗共同燒造。燒造時間約977年左右。宋太宗借用皇哥的窯口,署以"弟"的銘文,這說明宋太宗很欣賞"金絲鐵線"的技藝表現。

圖七之《大宋官窯》瓷器特徵只有人工開片(鐵線),金絲已不見了蹤影,這是宋太宗有意而為之的,其目的是意欲與《大宋哥窯》區別開來,以此體現自已獨特的價值與審美趣味。事實上,自977年後的150多年間,哥窯少有創新和發展,而官窯卻層出不窮、品種源源不斷,這與更迭的七朝皇帝均為太宗帝的子嗣後裔有直接關係。

三.哥窯的演進歷史地位、去向及史物證據

自977年開始,到1127年北宋滅亡的150年間,《大宋哥窯》銘文除了字體的變化與稱呼的不同之外,其御製窯的核心訴求,沒人敢更改。

《大宋哥窯》瓷器均受"臣庶勿用"的皇權限制,雖然宋徵宗朝的崇寧元年,將《大宋哥窯》變更為《皇宋官窯》,但皇權的核心訴求亦在其中。皇宋官窯的解讀是:先皇創建的宋朝官窯。

可以斷語,《大宋哥窯》瓷器,80%隨了趙宋族人及皇親國戚的陪葬品,20%在靖康之恥中被禁衛軍及金兵搶奪一空。至於後來的南宋或金代仿燒的哥窯器,是否歸為哥窯序列,還有待更進一步的科學測評,這裡就不作考略了。

下圖八至圖十二,就是北宋150多年間,哥窯瓷器的物證代表,因為釉色眾多,器形各異,只例銘文款識的變化內容作參考。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八)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九為哥窯瓷器,銘文為《崇寧元年皇宋官窯御製》)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十為"治平二年"燒造)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十一,此器為汝哥合成技藝,疑似977年宋太宗諭旨燒造)

北宋,哥窯瓷器出現的時間節點及演進脈絡考略

(圖十二)

上述圖片均為"鱔血為上"的紅金絲特徵。

四.本考略自我小結

①除圖七《大宋官窯》瓷器外,其餘十一圖之哥窯瓷器基本特徵相吻合,說明北宋150多年的燒造技藝代代相傳,從末間斷;

②所有元明清各代對哥窯瓷器的歷史記載,只有"鱔血為上","哥窯出北地"二句真實可信,其餘隔代史載均不堪引證。所謂"北地"係指南北宋之北宋;

③民間千年傳說"官哥不分家","哥窯為御製窯",真實可信;

④哥窯瓷器,自始自終均有銘文款識;

⑤哥窯瓷器系宋太祖朝創燒,宋太宗朝擬名;

⑥哥窯原始窯址疑似建在商丘清涼寺。

全文完 謝謝閱看!

古瓷探史:明友許

二0二0年元月二十日於遵義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