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驅車從大理出發往南,一路經過巍山、南澗、雲縣、耿馬等地,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最終到達的地方叫做滄源,一個佤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的85%都是佤族,中國近一半的佤族都在這裡。

抵達滄源天色已晚,滄源縣城酒店很多,人卻很少,除了“摸你黑”狂歡節那幾天之外,酒店又便宜又舒適。在縣城入口處挑選了一家,休整片刻,便出門覓食。燒烤各地都差不多,滄源口味偏辣一些,就不多贅述。

次日,起床發現大霧瀰漫,心想壞了,這天氣定是什麼也看不了,沒想到吃個早餐的功夫就徹底放晴了。滄源特色早餐叫米幹,與米線很像,口感卻截然不同。放上豆豉、醃菜、油辣子等,爽滑可口,湯汁醇香。米幹據說農貿市場附近的幾家比較不錯。吃完順便再買一些爽口的涼拌木瓜、涼拌芒果、涼拌多依,帶著路上吃。邊疆少民地區,口味多以酸辣為主,很多水果都被用來涼拌。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米幹

買好小零食,立馬駕車出發,前往中國最後的原始村落——翁丁。翁丁意為連接之水,因小河在此連接得名。直到解放前仍然為原始部落,這裡的佤族被稱作“直過民族”,表示他們由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因此一些原始的習俗得以保留下來,包括他們的建築仍然非常原始,五千多年前的河姆渡遺址中出土的建築與這裡非常相似,同為幹欄式建築。在炎熱地區幹欄式建築不僅能夠抵禦蛇蟲走獸,隔絕地面溼氣,而且還冬暖夏涼。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建築外觀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還是躍層建築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建築內部

說到原始,一定對他們的生活習俗感興趣,佤族人生性奔放,姑娘跳的“甩髮舞”動作幅度大,極具爆發力,木鼓是佤族人非常重要的東西。說完這些常規的,再說一點少見的。過去的佤族人生活在原始社會,信奉原始的宗教,他們相信用人的頭顱祭祀穀神、雨神,莊稼就會長得好,這屬於“血祭”的一種。因此每年農曆三月,佤族就會獵人頭,把人頭血灑在種子上,祈求風調雨順。翁丁村內有人頭樁,解放初期這裡存放了170多個人頭,現在仍然能看到部分人頭骨。獵人頭的習俗也導致了村寨之間互相殘殺,解放後這種祭祀方式才被徹底根除,取而代之的是用牛頭祭祀。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人頭樁畫面太過血腥,只放兩張牛頭的照片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翁丁目前由於地處偏遠,遊人不多,整體給人一種古樸的感覺,非常難得的沒有商業化的東西。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佤族的特色美食很多,比較出名的是雞肉爛飯,雞肉煮到軟爛,飯也煮到軟爛,二者相融,加以簡單的野菜相配,入口即化,唇齒留香。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還有醃製的各種水果,芒果、木瓜、橄欖、梨,看看朋友們能認出多少?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縣城裡還有一位老奶奶在賣粑粑卷,其味美也,不可言喻。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總體來說這裡的口味比較重,偏酸偏辣。從翁丁回來吃點東西,和老奶奶買了一個粑粑卷,又出發去看崖畫。崖畫顧名思義是畫在懸崖上的畫,滄源崖畫之眾多,人物形象之豐富是世界罕見的。大約兩百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共發現15處崖畫,可辨認的圖像近1200個。崖畫創作於3000多年前新石器時期,據推測是由鐵礦石和動物學混合製成顏料,描繪了古人狩獵、祭祀的畫面。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歲月在這裡停留了三千年,探訪雲南邊境小城——滄源

滄源崖畫現在尚未開發,此次前往遇上修路,弄得灰頭土臉的。整個景區內只簡單修了一條山腳到崖畫的石板路。在參觀過程中除我們之外只有兩個人,雖然距離縣城不遠,可惜對於外人來說知名度不高。不過正是由於遊客較少,崖畫才得以保存。雖說灰頭土臉但來得值,如果對歷史人文類的景點不甚喜歡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失望了。從崖畫繼續往裡走,還有一個景點被稱為“雲南第一天坑”,不過修路的原因這次與它無緣了,期待下次再來一睹真容。

下一站臨滄,據說那裡的米線種類豐富,很有特色,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