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東方衛視跨年演唱會",頂流加盟,異彩紛呈,卻有一個最大隱憂

因為最近在看東方衛視的《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於是就把跨年晚會的一票投給了東方衛視。

還有另一個原因,近年來演唱會"假唱風波"不斷,東方衛視承諾"全部真唱,假一賠十",這份真心,也應愉快收下。

從邀約的歌手名單看,新老歌手齊聚,且基本都是實力派,難怪敢喊出"真唱"口號,沒有假模假式的歌手,當然敢真唱。

看完演唱會,發現新老歌手其實各自佔據一片江山。新生歌手,以"新"獲取流量,老歌手以"穩"抓取眼球。真是新感情舊回憶全齊了。

下面,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東方衛視2019-2020跨年演唱會的亮點演出。


毛不易《衚衕》

這是一首毛不易比較拿手的、以講故事的形式演繹的一首歌。

通過歌聲,我彷彿回到小時候,滿衚衕奔跑,和小夥伴們一起打鬧,非常的有畫面感。

彷彿一瞬間,時間消逝如電,小時候玩過的衚衕已蒼老、物是人非,充滿無限感慨。

毛不易的歌,魅力就在於,他平平淡淡地就唱到你的心裡去。他的歌有種強烈的訴說感,可以與你的生活發生關係,情感產生共鳴。


肖戰《神奇》

可能對於肖戰的粉絲而言,肖戰唱什麼都是好聽的,可對於我而言,他尚需努力,尤其對於快歌而言。

這首歌肖戰如果唱得再幹脆些,再火熱些,會更吻合歌曲所要表達的情境。邊跳舞邊演唱,可能對於一個非職業歌手而言,也增加了難度和阻力。


總體而言,無論是唱跳還是抒情歌曲,肖戰還是有駕馭能力的,是個非常有潛力的歌者,只是技藝尚需提高。


鄭雲龍、阿雲嘎《Memory》

這首歌鄭雲龍和阿雲嘎演繹得深入人心,耳朵被鎖住般,從聽覺到心靈,經歷了一次深入血液的淘洗。

而且,兩個人聲音的配合,也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就像橙色和綠色,既不同又有相似處,這種美感無以言表。

加上這首名曲本就熟悉,經兩人的演繹,我的心也彷彿也飄向了遠方,帶給我一個無法企及的美麗幻境。


周深《願得一心人》

這首歌哪怕是晚會演唱,也是這樣的動情動人,實在難得。

這首歌讓周深演唱情歌的優勢充分發揮,唱得絲絲入扣,動人心絃,哪怕只有短短的一遍,也讓我一聽難忘。

李克勤 周深 《月半小夜曲》

在《我們的歌》裡已聽過一遍的這首《月半小夜曲》,這次聽又把我聽哭,兩個人的演繹,真的達到了珠聯璧合、天作之合的默契。

梁靜茹《慢冷》

女神老了,但聲音還是那樣美,聲音裡多了的是歲月沉澱的故事。

梁靜茹的歌聲,感動人的,不僅有故事,更有她獨有的、無人可替的韻味。我們喜歡梁靜茹,也正是因這一點。

張藝興《夢不落雨林》

這首《夢不落雨林》不是新歌了,再次聽,嗯,依然不是我的菜。不過張藝興的舞蹈我卻是百看不厭的。

跳舞好的人我一直很佩服,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吃很多苦,才能達到這種行水流水的水平,每次張藝興出來唱歌,我都被他的舞蹈吸引。唱跳歌手,非常難得!

陳慧嫻 《紅茶館》

沒想到陳慧嫻會出現在東方衛視的跨年演唱會上,兒時的記憶一下子又回來了。

這首《紅茶館》是非常非常喜歡的一首。還有《最真的夢》《跳舞街》《傻女》《飄雪》這些經典粵語歌曲,一時間彷彿倒帶回了粵語流行的那個年代。

草蜢 《忘情桑巴舞》

草蜢這些老牌的歌手組合能再次登臺,真是驚喜,而且唱功沒有衰減,非常難得。

當年的三個大男孩,現在已是中年模樣,不免唏噓。當他們再次唱起《忘情桑巴舞》《失戀陣線聯盟》,還是那麼活力四射,還能帶動大家搖擺起來,誰說青春活力只屬於年輕人呢!

張信哲《過火》

情歌王子也老了,雖然歌聲仍然那樣多情。

記得有一陣,我一度非常迷戀張信哲的歌,他的幾首經典,我著了魔的翻來覆去地聽。後來去KTV,發現不光我,大家都一樣的喜歡他。

《難以抗拒你容顏》、《太想愛你》、《慢慢走》、《過火》、《信仰》這些歌曲,幾首都耳熟能詳,可以跟唱。

張信哲的歌聲還是那樣好聽,也希望張信哲能夠繼續活躍在舞臺上,給大家帶來更多好聽的歌曲。

王琳凱《TIGER》

小鬼的這首歌非常燃、炸,舞臺表現也非常給力,整體編排設計非常的好。因為是完整地唱完,比起串燒,這首歌給人的印象更強。

小鬼的確是非常有才華的說唱歌手,這在《我們的歌》舞臺上能看得出來,不僅有自己的見解,而且在舞臺的編排設計上有天賦,這樣有潛力的歌手,應該多多給他機會。

看完整場演出,我突然發現,老歌我可以跟著唱,新歌我只有聽的份,這場演出,透露出一些這樣的信息出來:

1、 老歌更好聽,更入耳,不僅僅是熟悉了它們。

張信哲、草蜢、陳慧嫻、梁靜茹等歌手的歌,幾乎首首都好聽。

那他們的歌好聽在哪兒呢?

好聽在旋律。

我突然想起來一位業界音樂人提到的,音樂藝術的發展,其實是與技術表達息息相關的。以前的歌,旋律都特別好聽,是因為當時的技術,不具備把"聲音的特質"處理清晰的能力,那就得在好聽的旋律上下功夫。

這就像是無聲電影的階段,演員不能發出聲音,就必須在表演上更下功夫、才能讓人明白演員在表達什麼意思,比如卓別林的經典電影。

追求好聽的旋律,大家就都能跟著哼唱,也因此,過去的幾十年,誕生了大量非常好聽又好唱的流行歌。

2、 新歌更注重聲音的特質,不用追求大眾流行,同時能捕心。

再來看當代的歌曲,已經是各種曲風異彩紛呈了!電音、搖滾、說唱、流行、民謠、美聲、國風、各種混搭等等,由於技術上的革新,給了這個時代更有辨識度的歌手們以機會。

現在抖音上流行的、或者名不見經傳的歌手們,用自己的獨特的嗓音,打開了音樂之門,征服了很多的聽眾。

但你會發現,當代的歌曲,很大一部分難度加大了,只有歌手本人唱得非常好,非常特別,普通歌迷只有聽的份。

為什麼?

因為,技術進步可以讓"聲音的特質"彰顯出來,你不一定可以跟唱了,但歌手獨特的聲音或唱法,就是能俘獲你的心。

所以,現在的歌,都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每個人可以獨立成島,互不瞭解,也互不干擾,聽著自己喜歡的歌,自得其樂。

3、 難以出圈,會不會形成"審美繭房",讓我們活成孤島?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奧巴馬總統的法律顧問凱斯·桑斯坦,曾在他的著作《信息烏托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中提出:

在信息傳播中,因公眾自身的信息需求並非全方位的,公眾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通訊領域,久而久之,會將自身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

四個小時的演唱會,竟然大部分時間在唱老歌,新歌特別少,說明了什麼問題?

除了經抖音爆火的幾首歌外,我們發現由於現在信息的碎片化,能夠通過大家全部聽過的歌曲使大家達到共鳴的可能性越來越少了。

大數據算法,也在加速助推這種分野,國風圈、搖滾圈、民謠圈、電音圈、純音圈等等,每天習慣了聽日推,我們也習慣了只聽自己喜歡的類型,大眾音樂正悄然離我們遠去了。

所以在演唱會的現場,就出現了一種有意思的現象:老歌手的歌,大家可以一起哼唱,而新生代的歌手,我們是聽他們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脫離開大眾媒體的當代社會,我們或許都從"信息繭房"進入了"音樂審美繭房"而不自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