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年薪20萬以上的“90後”女性壓力很大,年薪越高越慘

如今的職場人究竟壓力有多大?有個網絡流行詞非常形象地表達了現狀——“社畜”,指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作為一種自嘲式的說法,這個詞也許存在著些許誇張,但現實必然會有與之相呼應的部分,才會喚起廣泛共鳴,成為口口相傳的流行詞。根據前程無憂近期進行的“職場人精神壓力調查”,結果顯示:85%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的職場給他們帶來了壓力,其中49%的受訪者把壓力等級劃定為“有一點”,認為“有較大壓力”的受訪者佔比29%,更有7%的受訪者認為“壓力很大”。可見,職場人被壓力包圍是常態。

壓力值最高人群:年薪20萬以上的“90後”女性

職場的壓力等級究竟和什麼有關呢?為此我們細分研究了樣本人群的各項數據發現:壓力會隨著薪資的增長而逐步攀升;“90後”在職場中感受到壓力的人群比例高於其他年齡層;職場女性的壓力幾乎在各個梯度都高於男性。

首先從薪資上來看,年薪20萬以下的人群中,認為“壓力很大”的僅佔了7%左右,而這個選項的數據在年薪20萬以上的人群中高達21%,呈現了跨越式的增長。事實證明,薪資越高,責任越重,壓力越大。

其次,從年齡層來看,最大的“80前”和最小的“00後”在職場中感受到壓力的人群比例相對較少,分別為78%和71%。“80後”該人群比例提升至86%,“90後”則成了最容易在職場感受到壓力的人群,比例達到了87%。這個結果似乎也合情合理,“80後”和“90後”漸漸取代前輩們成為了職場的“先鋒軍”,又怎麼會沒有壓力呢?

最後從性別上來看,職場男性感受到壓力的比例為83%,而女性的比例則高出了6個百分點,達到了89%。在不同梯度的壓力等級中,女性幾乎都高出男性或基本持平(見圖1)。也許讓女性壓力更大的不僅僅是職場工作本身,還有因生理限制從而產生的社會對“男女分工”的刻板印象,職場女性這條路並不好走。

年薪20萬以上的“90後”女性壓力很大,年薪越高越慘

錢少讓人憂愁,但人際關係令人憂鬱

職場人的壓力究竟來自哪裡呢?根據無憂近期進行的“職場人精神壓力調查”,結果顯示,排名前五的職場人壓力來源依次為:人際關係、收入太少、績效考核、年齡的焦慮、自身能力不夠(見圖2)。這和平常大眾普遍提及的因素相差不大,但在排名上比較出人意料的部分在於“人際關係”打敗了“收入太少”,位列榜首,成為職場人公認的第一壓力釋放源。可見這個世代的職場人雖討厭物質上的虧待,但更在意人際關係帶來的緊迫感。面對糟心的同事、領導和客戶,“上班如上墳”的心情也許並不是一句玩笑。

現下的市場行情不算好,因此在績效考核上,即使指標和往年相同,完成的難度可能也要高於往年,作為排位第三的壓力源也並不奇怪。

而排名第四的“年齡的焦慮”除了自身的真實感受外,可能也離不開一次次新聞和輿論的推波助瀾:某某公司裁員了,35歲以上員工率先出局;有些工作已經不招35歲以上的人了;30歲還沒做到XX,你就已經落後了;28歲想轉行已經很難了;剛畢業只有XXXX工資,你輸在了起跑線上……似乎每個年齡層都逃不過“被焦慮”的命運,你很難分辨這個壓力是被宣傳出來的,還是真實的威脅,但不管怎樣,只要大家都信了,它也就成了真切的壓力,並會隨著各類途徑繼續擴散,循環往復。

“自身能力不夠”的上榜反映出當代職場人在觀察外界和自省能力上的進步,也和之前幾項壓力源息息相關,互相影響。這一項是壓力也是動力,更是所有上榜壓力源中唯一能靠自身努力獲得顯著改善的因素。


年薪20萬以上的“90後”女性壓力很大,年薪越高越慘


失眠、發胖、掉髮,這屆年輕人太“南”了!

工作或生活上有些壓力是正常的,但當壓力過大時身體就會出現一些不良信號。

現在的職場沒有誰能輕輕鬆鬆,壓力之下“80、90後”們“未老先衰”地被打上了過勞肥、掉髮、失眠等等標籤,至於情緒失控、暴躁易怒等等精神問題已是見怪不怪。

壓力錶現:失眠

壓力下的失眠已不是一個小問題,失眠症狀幾乎覆蓋了全年齡層。根據無憂近期進行的“職場人精神壓力調查”顯示,超六成人因為工作壓力大而失眠,另有三成以上的受訪者有時會失眠,僅有4%左右的受訪者表示沒有睡眠問題。其中男性受訪者的失眠情況比女性更嚴重;在一線城市工作的人,因為壓力而失眠的比率達到了七成,遠高於二三線城市。

壓力錶現:發胖

胖是工傷,這已被央視“蓋章”確認了,而壓力大是胖的元兇之一。本次調查顯示67.4%的受訪者表示因為壓力大造成了體重增加,其中26.8%的受訪者表示在壓力之下變重很多。從城市看,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受訪者體重變重的比率有74%左右,比二三線城市高出了9個百分點。綜合來看,城市競爭越激烈,越容易變胖。

壓力錶現:掉髮

如果你以為只有中老年人會擔心脫髮、掉髮,那麼你已經與這個世界“脫節”了。2019年天貓“雙十一”假髮套成交人數中,“90後”成為假髮套主力軍。而在城市方面,上海市假髮套成交量第一,成為全國最“禿”,北京、廣州緊隨其後,接著是深圳、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蘇州。

本次調查數據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脫髮問題的心理預期,掉髮已是全年齡段的問題。數據顯示“80前”、“80後”與“90後”因為壓力而掉髮的比率空前統一,都在85%~86%左右,令人驚訝的是“95後”的掉髮比率竟然也有79.7%。

最強解壓方式:運動以及找到精神出口

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總要試著找尋一個出口讓它排解出來,否則容易傷身也傷神。那麼“買買買”和“吃吃吃”是否是職場人最常採取的排解方式呢?並非如此,職場人面對壓力,還是更願意用較為積極的方式去應對它。“運動”以較為顯著優勢領先於其他方式,排在最受職場人歡迎的排解壓力方式的第一位。

“買買買”排在第二位,可能是因為這是個最容易實現的排解壓力的方式,尤其是進入網購時代的今天,手指一動,喜歡的東西到家,壓力也隨之去了大半,但到了賬單日、還款日的時候,壓力又會回到身邊……

“沉浸於個人愛好”超過“大吃大喝”排在了第三位,精神上的壓力還需靠精神歡愉來紓解,因此大家更願意任性地沉浸在自己的精神家園裡。“發洩/傾訴”也是種精神放鬆方式,排在瞭解壓方式的第五位。值得關注的是,“求助於專業人士”排在了最末位,一方面也許是不少人羞於或抗拒承認壓力已經大到了需要求助專業人士的程度,另一方面對“專業人士”是否“專業”,大家也疑竇叢生。

年薪20萬以上的“90後”女性壓力很大,年薪越高越慘

在“運動”解壓和“買買買”解壓上,男女差別並非大家的固有思維所想,僅有2—3個百分點的相差。

從年齡層來看,“80前”人群在解壓方式的選擇上更積極理性,“運動”解壓的選擇人群比例最高,而在“買買買”、“大吃大喝”解壓方式上的選擇人群比例皆最低。“80前”人群相對於情感也較為內斂,選擇“沉浸於個人愛好”、“發洩/傾訴”和“求助於專業人士”的人群比例也最低。“90後”和“95後”人群更傾向於直接直觀的解壓方式,在選擇“買買買”、“大吃大喝”上的人群比率均比其他年齡層次的人群高;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更願意從精神出口宣洩壓力,選擇“沉浸於個人愛好”、“發洩/傾訴”和“求助於專業人士”的人群比例也最高。

而從薪資區分人群來看,年薪6萬以下人群更願意通過不需要高成本的“運動”來排解壓力,而年薪20萬以上的富有人群,則更願意以“沉浸於個人愛好”和“發洩/傾訴”的渠道消解壓力。

至於解壓效果,43%的受訪者均表示能排解掉一些壓力,20%的受訪者表示能排解掉大部分壓力,更有2%的受訪者表示能完全排解掉壓力。也有19%的受訪者表示排解後壓力反而更重。看來還是得找到針對自己行之有效的解壓方式,壓力才不會反彈。

文中出現圖片均由 123RF.com提供(除署名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