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京張高鐵10大車站全揭祕

100年前,從北京豐臺柳村出發,經沙河、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至張家口,全長201.2公里、第一條中國籌資、中國人設計、中國人建造的鐵路——京張鐵路,在“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先生的主持下,於1909年建成並投入運營。

一個世紀後,百年京張迎來劇變。時速350公里的京張高鐵將於本月底正式開通。建成後,乘高鐵從北京到張家口的時間將縮短到1小時內。

當年,幾條長凳、幾間小房的京張鐵路沿線車站,也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子客票刷臉進站、綜合服務中心取代傳統售票大廳……全新的智能化站房正逐一露出驚豔全貌。目前,包括京張高鐵支線崇禮鐵路太子城站在內的京張高鐵沿線所有車站即將竣工驗收。

京張高鐵全線共設10個車站,發自北京北站,途經清河站、沙河站(不辦理客運)、昌平站、八達嶺長城站、東花園北站、懷來站、下花園北站、宣化北站,到達張家口站。

張家口站

“人”字曲線致敬百年京張

京張高鐵終點站張家口站,位於張家口市主城區以南、京包鐵路張家口南站舊址。車站總建築面積約9.8萬平方米,站場規模6臺16線。目前,該站內部地面基本鋪裝完成,出入口閘機安裝到位,整體進入收尾衝刺階段。

車站北側為現有主城區,南側為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京張鐵路終點站,張家口站承擔京張城際的旅客列車及北部地區市郊旅客列車的始發終到作業,並在地下層設置城市通廊,作為連接城市南北的步行系統。

張家口站整體採用淺色建築材質,靈感來自於張家口地區廣袤無垠的自然風光,彷彿積雪山脈映於天際,呼應冬奧主題。

車站整體造型用大氣舒展的曲線將“人”字形的意向融入屋面及建築設計中,既表達對百年京張的敬意,也為候車廳提供更多自然採光。

太子城站

設置奧運臨時換乘中心

崇禮鐵路自京張高鐵下花園北站引出、終點至太子城站,計劃年底與京張高鐵同步開通運營。

太子城站為小型旅客車站,總建築2.1萬平方米,站場規模3臺4線,設島式站臺兩座。奧運期間為方便運動員及媒體人員出入,增設基本站臺一座。

車站屋面採用雙曲弧線造型,曲線形式與周圍山勢相呼應,雙曲屋面直接落地,建築造型與周邊環境自然融合,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充分尊重自然,體現山地建築特點。建築主體採用白色,曲線優美,展現中國現代高鐵文化。

作為奧運會重要接待車站,太子城站建設近6000平方米的奧運臨時換乘中心,設有快速進站通道、奧運臨時進站通道及賽時綜合服務中心和鐵路文化展廳,服務奧運賽時普通旅客換乘進站。

宣化北站

重構“大明古城”端莊形象

從下花園北站進入宣化北站。中建一局京張鐵路站房施工3標負責人張志濤介紹,宣化北站於2018年5月開工建設,目前施工任務基本完成。

宣化北站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北盆兒窯村附近,總建築面積9997平方米。站房主體地下一層,地上二層,局部設夾層。該站結構柱裝飾以紅色調為主,柱頭表現古建築斗拱意象。屋簷飾以木椽再現飛簷的靈動。屋頂採用中國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的廡殿形式。車站以“古城文化、新韻新宣”為靈感,宏觀構架提取宣化古城牆的城樓、城臺、城牆三大元素,以極簡手法重構端莊的大明古城形象。

懷來站

四幅浮雕詮釋“四張名片”

從東花園北,京張高鐵進入下一站懷來站。懷來縣是馳名中外的葡萄酒產區。懷來站站房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站房造型典雅。取意雞鳴驛古城牆香檳色的外幕牆,正面10根Y形立柱,造型質樸,似酒杯又似葡萄藤,更象徵百年京張的“人”字形鐵路。

在正立面的幕牆上,四幅銅浮雕鉅作涵蓋懷來的四張名片:一座古城(雞鳴驛古城)、一位英雄(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一瓶美酒(中國第一瓶乾白葡萄酒誕生地)、一湖淨水(官廳水庫),實現站城融合。

站臺上簡潔大方的青灰色清水混凝土雨棚充滿工業美感。中鐵建設集團京張高鐵懷來站項目經理程先坤介紹,自2018年5月10日開工以來,懷來站全力打造全國首例雙柱多曲面不對稱懸挑式飾面級清水混凝土雨棚柱。

下花園北站

大廳南“轉”取景雞鳴山

下花園北站是一個換乘站,旅客可在這裡換車前往崇禮。

下花園北站位於下花園主城區北側偏東,建築面積為5000平方米。中建一局下花園北站工區技術負責人陳飛介紹,目前該站施工任務已基本完成。

從空中俯瞰,車站前是一處半圓形下沉式廣場,既作為停車等設施,也是旅客休閒廣場,暗合“下花園”的地名含義。

車站地下一層,地上兩層,設計靈感為宣府八景之一“雞鳴曉月”和古道驛馬飛馳。整體外觀亦如彎月,並以現代風車葉片為造型,巧妙利用地勢扭轉角度,將室內景觀視線旋轉45度,面向南側雞鳴山。車站旅客都可一覽雞鳴山雄偉風采。

八達嶺長城站

建築使用壽命百年以上

昌平站再向北,就是整個京張高鐵建設中,施工難度最大、備受關注的“八達嶺長城站”。八達嶺長城站總建築面積49500平方米,分成地面站房和地下站兩部分,其中地面站房9000平方米,地下站40500平方米。

八達嶺長城站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核心區和老京張鐵路下方,距離北京北站70公里,分成地面站房和地下站兩部分。地面站房設計“尊重自然、形隱於山”,站房一側為出站大廳,與進出站通道相連;一側為進站大廳,進站後通過扶梯下到地下9米的候車大廳。地下站臺至地面站房全程提升高度約62米。

該站獨佔4個“全國之最”和4個“首次”。車站最大埋深102米,地下建築面積3.98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埋深最大的高速鐵路地下車站;車站主洞數量多、洞型複雜、交叉節點密集,是目前國內最複雜的暗挖洞群車站;車站兩端渡線段單洞開挖跨度達32.7米,是目前國內單拱跨度最大的暗挖鐵路隧道;旅客進出站提升高度62米,是目前國內旅客提升高度最大的高速鐵路地下車站。

據悉,八達嶺長城站站房外裝幕牆首次採用石材砌體與鋼筋混凝土框架相結合,將建築合理使用年限提高至百年甚至更久,體現了八達嶺長城站房歷史與文化的厚重感。

東花園北站

開設官廳水庫觀景平臺

東花園北站是京張高鐵出京第一站。官廳水庫的一泓碧水前,幾座巨大的風車在藍天下悠然轉動。精緻靚麗的東花園北站呈現在人們面前。

這座高鐵站正位於官廳水庫旁,直線距離僅1公里。車站在2號站臺特別開設觀景廊道,讓旅客能一覽官廳水庫無敵水景。

中鐵建設集團京張高鐵項目部技術部長劉健介紹,東花園北站為兩層設計,旅客進出站距離都非常近,可實現一分鐘進站、一分鐘出站。

東花園北站站房正面六根米黃色酒杯花形柱廊格外亮眼。東花園有中國最大的海棠花種植基地,自然風光清新唯美。該站文化主題也主打“春華秋實”。

昌平站

原址改建顯“古韻雄關”

昌平自西漢設縣,已有2000多年曆史,素有“京師之枕”美稱。昌平區南口鎮更是老京張鐵路部分建設和運營機構所在地。1909年10月2日,京張鐵路全線通車運營的剪彩儀式就是在南口舉行。這裡可以說是中國鐵路建設發展的基點站和基石之一。

此次,中鐵六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昌平站是原址改建車站,建築面積4995.91平方米。車站下進下出,最高聚集人數500人。

結合未來昌平“三城兩區”的規劃,昌平站整體理念為“古韻雄關、盛世太平”。候車大廳柱中、天花交界處、球形風口鋁板處緊貼“人字紋”理念;柱子造型與室外造型樹內外結合,交相呼應;旅客地道及候車廳吊頂封邊鋁板為鐵道“工字紋”元素。

北京北站南北縱向盡頭式排列

北京北站是京張高鐵始發站。該站自2016年11月1日起開始3年封閉改造施工,目前,車站站臺、雨棚施工基本完成,建設進入衝刺收尾階段,計劃年底投入使用。

北京北站改造後,站臺規模為6臺11線。車站整體呈南北縱向盡頭式排列。主站房在站臺南端,保留既有建築格局,分為地上6層,地下2層,整個站房面積為2.14萬平方米。旅客候車區域在地下1層和地面1層。車站連通西直門交通樞紐,地下可與地鐵2號線、4號線、14號線快速換乘。

如今,在同樣的起點上,北京北站見證著中國鐵路從蒸汽時代、內燃時代迅速跨入高速智能時代,向世界展示中國鐵路發展的最強音。本報記者 金可 文 和冠欣 金可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