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歷史上有哪些才女?

用戶2364083269737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20位才女,個個大名鼎鼎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鹹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

左棻,出土墓誌作左棻,字蘭芝,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詩人。少好學,善屬文。為晉武帝貴人。今存詩、賦、頌、贊、誄等20餘篇,大都為應詔而作,《離思賦》最著名。原有集,已失傳。

黃娥(原作“峨”,後亦作“娥”),字秀眉,明代女文學家,四川省遂寧市人。楊慎之妻,世稱黃安人、黃夫人。父親黃珂官至尚書,自幼博通經史,能詩文,擅書札。黃娥與楊慎的結合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段著名的佳話,他們夫妻二人的詩詞成就都很卓著,在明代自成一家。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人 ,祖籍隴西上邽 ,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詳,漢成帝劉驁妃子,西漢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浙江嘉興人。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豔”。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為側室。

唐琬 (1128~1156),又名婉,字蕙仙,浙江紹興人,南宋時期民間女子。據《贈亡妻》描述,唐琬是鄭州通判唐閎的獨生女兒,母親李氏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鴻儒少卿唐翊。唐琬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陸家曾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訂親。陸游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與唐琬成婚。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 。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後人將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流傳至今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趙飛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趙氏,號飛燕,《飛燕外傳》稱其名為趙宜主。史書並未記載其是哪裡人,僅稱其為長安宮人,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貧窮,選入宮中為家人子(即宮女),後在陽阿公主處學舞,為漢成帝劉驁第二任皇后。元壽二年(前1年)漢哀帝崩逝,被貶為孝成皇后。一個多月後被貶為庶人,下詔令其看守陵園,當日趙飛燕自殺身亡。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生於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但一生愛情鬱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後餘篇。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後,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為蜀郡臨邛的冶鐵鉅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頭吟》,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五代十國間,被稱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約883~926),成都人,宮中號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為王建妃,故亦稱小徐妃,姐妹皆受寵幸。其姐子王衍(世稱後主)登基後封其為翊聖皇太妃。花蕊夫人與其姐交結倖臣,納賄干政,導引後主荒戲失政,後與王衍皆被後唐莊宗所殺。

王昭君(約前52年—約8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李師師(1090年-1129年),北宋末年青樓歌姬,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多見於野史、筆記小說。據傳,李師師曾深受宋徽宗喜愛,並得到宋朝著名詞人周邦彥的垂青,更傳說曾與《水滸傳》中的燕青有染,傳說愛慕燕青,由此可見,其事蹟頗具傳奇色彩,也間接證明了李師師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蘇蕙,字若蘭,魏晉三大才女之一,迴文詩之集大成者,據《晉書·列女傳》記載, 蘇蕙是始平(今陝西省武功縣蘇坊村)人,善屬文。武功蘇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蘭,是陳留縣令蘇道質的三姑娘。若蘭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繡,十二歲學織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豔的書香閨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但所言皆屬庸碌之輩,無一被蘇蕙看上。後嫁於秦州刺史竇滔。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蹟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

班昭(約45年-約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故後世亦稱“曹大家”。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傳為甄宓,實則無記載 。史稱甄夫人。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莊姜是春秋時齊國的公主,姜是齊國皇族的姓,因為嫁給了衛國國君衛莊公,人稱莊姜。最早出現在《詩經》裡的一位美人,出身貴族,侯門之女,且美麗非凡。宋人朱熹在《監本詩經》中認為莊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她是春秋時齊國公主,衛莊公的夫人。《詩經·衛風·碩人》中描寫莊姜時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挖掘機機手,事事我幫您


挖掘機機手


“才”的含義包含甚廣,即有才幹才學之意,又有本領才能等等諸多含義。“才女”亦然。狹隘的理解本題,我們以為是指才學。那麼,按照文人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這一範圍來說,古來可稱之為“才女”的猶如天上繁星般無法盡述。我們僅摘取“詩”這一例來看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才女。

一、女性作品偏少的究竟

翻開近代中國的文化史冊、什麼詞典鑑賞等等,我們發現似乎女性作者偏少,被選中者可謂寥寥無幾,是因為歷史上真的缺少女性作者嗎?我的觀點是:否。究其原因,皆因古代社會向以男子為中心,女子為附庸,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中,女性參與社會活動受到了極大限制,相對而言,女性作品較少就可以理解了。其次,就算是有女性作品衝破藩籬脫穎而出,但也被視為“離經叛道”而受到壓制。

《文史通義.婦學》載有一語,對女性的壓制可見一斑。“名門大家閨娃閣,徵詩刻稿,標榜聲名,無復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矣。此等閨娃,婦學不修,豈有真才可取?”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二、中國第一位女詩人莊姜

莊姜是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第一位有名姓且作品流傳至今的女詩人。她是齊國公主,衛莊公夫人,生的花容月貌。《詩經·衛風·碩人》是這樣描寫莊姜容貌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確是個美人!但莊姜不僅風華絕代且還善詩。據朱熹的考證,詩經裡收錄有莊姜的五首詩,分別是《燕燕》、《終風》、《柏舟》、《綠衣》、《日月》。其中,屬《燕燕》一詩沒有爭議且最為著名。

莊姜畫像

三、中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許穆夫人有“中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之稱。她在國家蒙難時不顧個人安危,大義凜然,馳驅赴難吊死慰生的壯舉感動了舉國兵士,她的詩作《竹竿》、《泉水》就是在戰場間隙也在衛國兵士中傳誦!較之於另一位舉世聞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言,她的詩要早於整整三百年!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收錄的女詩人的作品就有許穆夫人的詩歌《載馳》。

許穆夫人畫像

四、歷朝歷代,女詩人代有風流

如果要細分冠以第一的女詩人我們一時也舉他不盡。不管她們是出身於書香門第,還是或長於名門閨秀,亦或自民間市井小家碧玉,或者是落魄煙花陷身柳巷,她們無論是描寫個人遭遇,還是狀四時景物,或是發古之幽情,還是道人間悲喜,都成為中國文學最為璀璨的一頁。下面,我們根據詩作不同內容,大致疏理以下較為著名的女詩人。

a、閨思類

1、鮑令暉。代表作《題書後寄行人》;

2、晁採。代表作《子夜歌》;

3、薛濤。代表作《春閨怨》;

4、花蕊夫人。代表作《宮詞》;

5、魏夫人。代表作《江城子》;

6、吳淑姫。代表作《小重山》;

7、李清照。代表作《聲聲慢》;(作品繁多,僅取一例說明)。

8、聶勝瓊。代表作《遮鴣天》;

9、珠簾秀。代表作《醉西施》;

10、端淑卿。代表作《阮郎歸》;

b、時政類

11、許穆夫人。代表作《載馳》;

12、勾踐夫人。代表作《烏鳶歌》;

13、虞姬。代表作《和垓下歌》;

14、蔡琰。代表作《悲憤詩》;

15、朱淑真。代表作《自責》;

16、徐君寶妻。代表作《滿庭芳》;

17、蕭觀音。代表作《絕命詞》;

18、薛蘭英。代表作《竹枝詞》;

19、杜小英。代表作《絕命詩》;

20、徐德音。代表作《秋懷》;

c、詠古類

21、徐惠。代表作《秋風函谷應詔》;

22、梁瓊。代表作《昭君怨》;

23、鄭允端。代表作《題望夫石》;

24、柳如是。代表作《西泠十首》;

25、吳綃。代表作《嘯臺》;

26、朱鎮。代表作《詠蘇若蘭》;

27、李懷。代表作《永遇樂》;

28、秋瑾。代表作《赤壁懷古》;

d、邊塞類

29、蔡琰。代表作《胡笳十八拍》;

30、上官婉兒。代表作《彩書怨》;

31、魚玄機。代表作《早秋》;

32、方維儀。代表作《出塞》;

33、鍾令嘉。代表作《登太行》;

e、寄意類

34、班婕妤。代表作《怨歌》;

35、謝道韞。代表作《泰山吟》;

36、謝芳姿。代表作《團扇歌》;

37、周韶。代表作《白鸚鵡》;

38、楊瓊華。代表作《秋雲》;

f、鄉愁類

39、王昭君。代表作《怨曠思惟歌》;

40、蔣興祖女。代表作《減字木蘭花》;

41、黃靜淑。代表作《望江南》;

42、李因。代表作《長安秋日》;

g、農事類

43、張夫人。代表作《古意》;

44、楊皇后。代表作《宮詞》;

45、徐媛。代表作《漁家傲》;

f.、遊記類

46、武則天。代表作《石淙》;

47、李舜弦。代表作《釣魚不得》;

h、雜題類

48、李冶。代表作《寄校書七兄》;

49、杜秋娘。代表作《金縷衣》;

50、商景蘭。代表作《悼亡》。


天涯孤旅a


有班昭、蔡文姬、謝道韞、薛濤、魚玄機、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林徽因、張愛玲。

1、班昭

班昭(約45年-約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故後世亦稱“曹大家”。

班昭博學高才,其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東觀臧書閣,續寫《漢書》。其後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為老師,號“大家”。鄧太后臨朝後,曾參與政事。

2、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3、謝道韞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蹟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

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

在盧循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後殺害。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

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4、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

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

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後人將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流傳至今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5、魚玄機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鹹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

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蹟見《唐才子傳》等書。

6、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7、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寧路仲人(海寧簡志),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與李清照齊名。

生於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但一生愛情鬱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鬱早逝。

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後餘篇。

8、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浙江嘉興人。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豔”。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為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改名為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

9、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福建閩縣(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10、張愛玲

張愛玲(1920.9.30—1995.9),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分享大愛我在路上


中國歷史上有四大才女之說,分別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和卓文君。不過我覺的除這四位外,我國東漢時期還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奇女子,她就是班昭,也許她的名氣不及上述四位,但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史學家,參與編纂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籍《漢書》。

班昭出生於東漢時期,字惠班,名姬,是東漢史學家班彪的女兒,班固和班超的妹妹,她們家人是漢代十分有名的大儒,在朝中也是地位顯赫,尤其是班彪更是當時遠近聞名的大文豪,在漢和帝永元元年的時候,班固涉嫌參與竇憲擅權案,被打入大牢,含冤而死。他當時正在編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於是作為班固的妹妹,班昭便將自己關在了,勵志完成哥哥的遺志,班昭先是翻閱參考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還對其中缺失的部分進行了修補,幾近完成了記載劉邦至王莽230年曆史的《漢書》,在我國曆史中意義深遠。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班昭的才華也是被很多人所欽佩,當時就連漢和帝都經常召班昭入宮,去後宮授課,並且,班昭還受到當時鄧太后的賞識。她又寫下了一部名為《女誡》的書籍,這本書籍當中,她論述了女子在“夫家”需要處理好的三大“關係”,即對對丈夫的恭順,第二種是對舅姑的曲從,第三種,是對叔妹的和順。但此書因現代女權意識覺醒而受到爭議,但這無礙班昭依舊是我國首屈一指的大才女,金星上的班昭隕石坑是以她的名字命名。



環球人文地理


1詞國俊傑——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後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

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後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傑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讚揚。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存詩文集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

2名垂千古——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精於天文數理,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

蔡文姬一生完成了《續漢書》四百卷,填補了《漢書》殘缺的空白,她留下了蕩氣迴腸、動人心魄《胡笳十八拍》與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五言長篇敘事《悲憤詩》。

她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

蔡文姬從小以班昭為偶像,也因此從小留心典籍、博覽經史,並有志與父親一起續修漢書,留名青史。

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她初嫁於衛仲道,後因無子,丈夫死去而回到母家,又因匈奴入侵,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生育兩個兒子。

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迴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

曹操將蔡文姬贖回來後,將她嫁給董祀。而後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

蔡琰披散著頭髮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

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蔡琰說:“你馬廄裡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

蔡文姬非常有才氣,是歷史上少有的才名蓋過美貌的女子。

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文姬亦擅長書法,其文筆宋刻《淳化閣帖》有收錄。蔡文姬一生,特別是歸漢後,繼承父親的遺志,撰寫了《續後漢書》,對祖國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

3史筆千秋——班昭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漢族,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之妹,博學高才,嫁同郡曹壽,早寡。

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遺稿散亂,未竟而卒,班昭繼承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貴人師事之,號曹大家(GŪ)。善賦頌,作《東征賦》、《女誡》。

班昭為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

班昭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后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十分美滿。

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

《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

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

作為第一位女史學家和文學家,班昭名留青史,光照人間。

4多才風雅——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詩人、皇妃。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三門峽)人,上官儀孫女,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即唐玄宗)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

上官婉兒一生跌宕起伏,與武后、中宗相始終。其門第高貴,卻身世坎坷。出生當年,祖父上官儀因議論武后的廢立而獲罪被殺,其父庭芝從死,婉兒隨母配入掖庭。

上官婉兒天資聰敏,少年時代就在宮廷脫穎而出,《景龍文館記》記載:(婉兒)年十四,聰達敏識,才華無比。天后聞而試之,援筆立成,皆如宿構。

上官婉兒不僅有文詞,而且明習吏事,逐漸獲得了武則天的信任,得以參與奏章的批覆和政令的擬定,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兩朝專美”一詞形容上官婉兒在武后和中宗朝的顯赫地位,實不為過。後被李隆基所殺。

在七、八世紀之交,作為初唐宮廷詩歌的發揚光大者和終結者的上官婉兒,比普通的詩歌作者更能體驗到時代風騷,故能最終超越乃祖創制的“上官體”,在“採麗日新”的基礎上,注入剛健之氣和開闊之境,促成了唐代詩歌從初唐宮廷詩到盛唐之音的轉變,從而為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

婉兒雖為失敗者卻得到了不少同情,死去的第二年就恢復了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諡為“惠文”。

李隆基即位後還念其文才廣徵她的作品,編成文集二十卷,一代曠世才女,不至於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5璇璣絕唱——蘇惠

蘇蕙,始平(今陝西武功縣)人,善屬文,魏晉三大才女之一,迴文詩之集大成者,傳世之作僅一幅用不同顏色的絲線繡制織錦《璇璣圖》。

《晉書·列女傳》記載,武功縣蘇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蘭,是陳留縣令蘇道質的三姑娘。若蘭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繡,十二歲學織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豔的書香閨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但所言皆屬庸碌之輩,無一被蘇蕙看上。

蘇蕙十六歲那年,跟隨父親遊覽周原名剎阿育王寺,在寺西池畔看到有位英俊少年仰身搭弓射箭,弦響箭出,飛鳥應聲落地;俯身射水,水面飄出帶矢游魚,真是箭不虛發。池岸有一出鞘寶劍,寒光閃亮,壓著幾卷經書。若蘭頓生仰慕之情,攀談中知此一少年即是竇滔。雙方父母作主,竇滔與蘇蕙於前秦建元十四年(374)結為夫妻。

根據《晉書·竇滔妻蘇氏傳》與李善少《江淹別賦》中的《織錦回文詩序》所言,可知竇滔在苻堅當政後,覺得文武才略有了施展的機會,入仕前秦,政績顯著,屢建戰功,升任秦州刺使。

後因被奸臣忌功嫉能,讒言陷害,被判罪徙放流沙(今新疆白龍灘沙漠一帶),與妻蘇蕙在阿育王寺北城門外海誓山盟,揮淚告別。

蘇蕙表白對竇滔的忠貞不渝的愛情,等他回來團圓,海枯石爛不變心,誓死不改嫁;可是竇滔到流沙後卻另尋新婦,蘇蕙得知,由思轉為鬱憤。

花前月下,椒房燈前,孤寂怨恨,吟誦成詩。後突發奇想,又經反覆推敲構思,將所寫詩詞編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裡。

然後懷著滿腔幽思、廢寢忘食地把詩詞織在八寸錦緞上。蘇蕙把這副錦緞命名為《璇璣圖》,寄於負心的竇滔。

竇滔讀到這些情意真摯悲切的詩文,良心發現,痛恨行為之不檢,遣離情婦趙陽臺歸關中;具備車輿禮邀迎接蘇蕙到襄陽,從此夫妻情好如初。為此事竇滔曾受到人們的遣責。

《璇璣圖》為一塊八寸見方的手帕。原圖以紅黃、藍、白、黑、紫。五色絲線織繡,容納八百四十一字,分二十九行排列而成。

外圍與內部井字圖案,是紅字,四角縱橫皆六字黑色。上下兩方縱六橫十六和左右兩方縱十三橫六字各為藍色字。井字中心,上下兩方縱四,橫五和左右兩方縱五橫四以及井內中心四角縱橫各三為黃色。

縱橫回璇反覆逆順讀皆成章句,可組成三、四、五、六、七言詩,共得7,958首。每首詩語句節奏明快,對仗工整,韻律和諧。如訴如怨,情真意切。讀之,傷感處催人淚下,愉快處使人破涕而笑,真可謂妙手天成。

寶媽在家沒有收入,考消防證,挑戰17萬年薪,滿足2點就能考廣告

好好學

查看詳情

多才多藝的蘇蕙還是一個多產的女詩人。有文記她除《璇璣圖》詩文外。還有詩著五千多首,可惜都以散佚,無人蒐集。

詩歌影響,自她以後,千多年來,歷代不少文人學士,也創制了許多回文詩詞,如南朝齊的王融,唐代的藩孟陽、張薦,宋代的王安石、蘇軾、李禺,明代的湯顯祖、張芬,清代人張淮、邱瓊山、謝默卿等,也都寫過多首迴文詩。

但能象蘇若蘭的《璇璣圖》能讀出幾千首的,目前還沒有。不過,後人的迴文詩詞也有創新:有的詩詞可隨句倒讀;有的詞點破原句,倒讀構成同體詞;也有將詩句倒讀後變成一詩詞的,難度逐漸加深。

後來的迴文詩詞不論有幾多變新,蘇若蘭總是他們的啟蒙老師。

6雁過留聲——薛濤

薛濤,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薛濤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幼年隨父鄖流寓成都,八九歲能詩,早年喪父,母孀居,二人相依為命,生活極其窘困,十六歲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後定居浣花溪。

薛濤姿容美豔,性敏慧,8歲能詩,通曉音律,善辯慧,工詩賦,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成,為當時著名的女詩人。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製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裡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薛濤的詩,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

7道觀哀豔——魚玄機

魚玄機,晚唐詩人,唐武宗會昌二年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城郊。初名魚幼微,字蕙蘭。魚父飽讀詩書,卻一生功名未成,只好把滿腔心血都傾注到獨生女兒魚幼薇身上,對她刻意調教。

幼薇五歲便能背誦數百首著名詩章,七歲開始學習作詩,十一、二歲時,她的習作就已在長安文人中傳誦開來,被人譽為“詩童”。

當時正在長安的大詩人溫庭筠慕名往訪魚幼薇,並以“江邊柳“三字為題,讓其即興賦詩一首。魚幼薇略作沉思,一會兒,寫下一首詩:“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溫庭筠對玄機的聰明睿智非常欣賞,從此便常常出入魚家,悉心教授詩詞歌賦,成為這位“詩童”的老師和朋友。

不久,江陵名門之後李億來京,出任因祖蔭而榮獲的左補闋官職,與之一見傾心,魚幼薇成為李的小妾後,兩人柔情蜜意,然而李億的妻子裴氏,對玄機妒不相容,懼內的李億被逼寫下休書,忍疼將玄機掃地出門。

走投無路的玄機,只好到長安咸宜觀做了一名女觀。其實她和李億分別後,還深深的愛戀著。三年的時光在刻骨的思念和等待中熬過去了,她朝思暮想的愛人李億卻已偕嬌妻出京,遠赴揚州任官去了。

聽此言,玄機如遭五雷轟頂,自己的一腔情意竟付之東流,真情難換薄倖之心!從此她看破紅塵,及時行樂,對愛情不再幻想,走上了一條放蕩不羈的人生之路。

唐朝的道觀一般作為遊覽和交際的場所,京師諸觀的女冠大都喜歡作詩,某日她在觀外貼出了一副“魚玄機詩文候教”的紅紙告示,這無疑是一旗豔幟,不到幾天工夫,消息就傳遍了長安。

自認有幾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風流公子,紛紛前往咸宜觀拜訪魚玄機,談詩論文,聊天調笑,以至昏天黑地,魚玄機的豔名也就越傳越廣。這種香豔的日子,表面上看來悠哉美哉,實則是魚玄機對不幸婚姻的一種反抗。

魚玄機身邊有一位美麗的女婢,名叫綠翹。史書上記載說,一天魚玄機因事外出,恰值其要好的男友陳韙來訪,綠翹在觀內接待了他。

玄機回來後懷疑婢女與陳韙苟合,狂妒不已,在鞭笞綠翹時,失手將其打死。人命關天,難逃抵命,最終為京兆尹溫璋處死。年僅二十六歲的魚玄機,就這樣匆匆走完了她悲悽的一生。

魚玄機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蹟見《唐才子傳》等書。

8傳世佳情——卓文君

卓文君,漢代才女,西漢蜀郡臨邛(今四川邛崍)人,大富商卓王孫的女兒。《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載有她的事蹟。其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

卓文君,一個美麗聰明,精詩文,善彈琴的女子,家中富貴。她是漢臨邛大富商卓王孫女,好音律。辭賦家司馬相如落魄歸蜀時,某日席間,只因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讓久慕司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聽傾心,一見鍾情。

可是他們之間的愛戀受到了父親的強烈阻撓。卓文君憑著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對追求幸福的堅定,以及非凡的勇氣,毅然在漆黑之夜,沖決封建羅網,逃出卓府,與深愛的人私奔,與之自由結合,當壚賣酒為生。

生活艱難,但兩人感情日深。這也是一直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裡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話。司馬相如的才華,卓文君的美豔,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

自古至今,大多數男人總是令人失望,司馬相如也不例外。當他在事業上略顯鋒芒,終於被舉薦做官後,久居京城,賞盡風塵美女,加上官場得意,竟然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

哪裡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獨守空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寂寞的生活。

一首《白頭吟》:“皚如山間雪,皎若雲中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竹杆何嫋嫋,魚兒何簁簁,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

和悽怨的《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表達了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嚮往以及一個女子獨特的堅定和堅韌。也為她們的故事增添了幾分美麗的哀傷。

終於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沒有以往過去的回憶了。

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其詩曰:一別之後,二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曲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遭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歎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這首詩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數字詩。細細品讀,其愛恨交織之情躍然紙上。

卓文君是聰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棄。她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終於苦盡甘來。他們之間最終沒有背棄最初的愛戀和最後的堅守,這也使得他們的故事千轉百回,成為世俗之上的愛情佳話。


小黑說南北


魚玄機。魚玄機是晚唐的詩人,以前魚玄機叫魚幼微,字是蕙蘭。魚玄機之前是李億的妾,但是李億的妻子卻容不下魚玄機,所以魚玄機就去了道觀出家,但是後來以婢女的罪名被處死了。魚玄機不光是有美麗的容顏,還很有才華,她跟溫庭筠相識,兩個人還經常的吟詩作對,兩人是忘年之交,後來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的罪名被處死。代表作品有《魚玄機集》一卷,詩作現存五十餘首,《全唐詩》有收錄。


女王愛追劇


李清照: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


阮玲玉:中國默片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演員。


班昭:東漢女辭賦家。


蔡文姬:漢朝才女,博學而有才辨,又妙於音律,著胡笳十八拍。


花蕊夫人:花蕊夫人,長於宮詞。得幸蜀主孟昶,賜號花蕊夫人。


秋瑾:上海創辦《中國女報》,提倡女權,宣傳革命。


謝道韞:東晉女詩人。


魚玄機: 大唐多情才女。


朱淑真:宋女作家,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


薛濤:唐代名妓和女詩人。


又一說法:


1、卓文君:司馬相如之妻。

代表作數字詩: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2、蔡琰:即蔡文姬,蔡邕之女。

代表作:《胡笳十八拍》(太長,略)

3、謝道韞:謝安侄女,“詠絮才”典出於斯人。

代表作:《登山》峨峨東嶽高,秀極衝青天。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成自然。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4、上官婉兒:上官儀孫女,號稱巾幗首相第一人。

代表作:不詳。

5、李清照:宋詞大家。

代表作:太多,不贅述。

6、朱淑貞:宋代著名女詞人。

代表作:不少,略。

7、薛濤:唐代女詩人,人稱女校書。

代表作:吟梧桐詩(八歲時作) 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8、蘇惠:竇滔之妻。

代表作:迴文詩。

9、花蕊夫人:先為孟昶愛妃,後被趙匡胤招入宮中。

代表作:《述國亡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10、唐琬:陸游表妹兼妻子。

代表作:《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意緘心事,獨語斜難。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11、蘇小妹(蘇東坡的妹妹)

12、林徽音

還有現代的四大才女廬隱、石評梅、蕭紅和張愛玲


90後的自媒體夢


李清照: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

阮玲玉:中國默片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演員。

班昭:東漢女辭賦家。

蔡文姬:漢朝才女,博學而有才辨,又妙於音律,著胡笳十八拍。

花蕊夫人:花蕊夫人,長於宮詞。得幸蜀主孟昶,賜號花蕊夫人。

秋瑾:上海創辦《中國女報》,提倡女權,宣傳革命。

謝道韞:東晉女詩人。

魚玄機: 大唐多情才女。

朱淑真:宋女作家,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

薛濤:唐代名妓和女詩人。

又一說法:

1、卓文君:司馬相如之妻。   

代表作數字詩: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2、蔡琰:即蔡文姬,蔡邕之女。   

代表作:《胡笳十八拍》(太長,略)

  3、謝道韞:謝安侄女,“詠絮才”典出於斯人。   

代表作:《登山》峨峨東嶽高,秀極衝青天。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成自然。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4、上官婉兒:上官儀孫女,號稱巾幗首相第一人。   

代表作:不詳。

5、李清照:宋詞大家。   

代表作:太多,不贅述。

  6、朱淑貞:宋代著名女詞人。   

代表作:不少,略。

  7、薛濤:唐代女詩人,人稱女校書。   

代表作:吟梧桐詩(八歲時作) 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8、蘇惠:竇滔之妻。   

代表作:迴文詩。   

9、花蕊夫人:先為孟昶愛妃,後被趙匡胤招入宮中。   

代表作:《述國亡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10、唐琬:陸游表妹兼妻子。

  代表作:《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意緘心事,獨語斜難。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11、蘇小妹(蘇東坡的妹妹)

12、林徽音

還有現代的四大才女廬隱、石評梅、蕭紅和張愛玲


音樂合輯


蔡文姬東漢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著作《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甄洛:魏文帝皇后,曹丕稱帝后寵愛郭皇后,郭皇后恃寵傷害甄后在《塘上行》裡寫出一個妻子對丈夫的想思。上官婉兒初唐詩人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上官儀因替唐高宗起草某費皇后武則天的詔書,與其子上官庭芝同被誅,實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入宮為婢上官婉兒十四歲時武后召見她讓他執掌詔命中宗復辟拜為婕姝璇拜為昭容。


詠昌服裝鞋貿商城


上官婉兒

人物生平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今河南陝縣)人,唐代女官、詩人、皇妃。

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

《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

人物成就

上官婉兒為何會被列為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又有何長處?

引領文風

上官婉兒深得李顯、韋皇后信任,專秉內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儀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上官庭芝追贈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

此後,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每次都同時代替李顯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數首並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李顯又令她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上官婉兒酷愛藏書,曾藏書萬餘卷,所藏之書均以香薰之。百年之後,其書流落民間,依然芳香撲鼻且無蟲蛀。

文學貢獻

上官婉兒在詩歌方面繼承和發展了祖父上官儀的文風,重視詩的形式技巧,對聲辭之美較為看重,擅長體現事物圖貌的細膩、精巧。中宗年間,因其政治地位的影響,“綺錯婉媚”的詩風逐漸影響了宮廷詩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創作方向,“上官體”也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

王夢鷗在《初唐詩學著述考》中記載“尤以中宗復位以後,迭次賜宴賦詩,皆以婉兒為詞宗,品第群臣所賦,要以採麗與否為取捨之權衡,於是朝廷益靡然成風” 。

上官婉兒設立修文館,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大力開展文化活動。婉兒在這期間主持風雅,與學士爭務華藻,寫詩賽詩,對文人提拔獎掖。

近代文藝理論家謝無量稱“婉兒承其祖,與諸學士爭務華藻,沈、宋應制之作多經婉兒評定,當時以此相慕,遂成風俗,故律詩之成,上官祖孫功尤多也” 。

此外,上官婉兒還在開拓唐代園林山水詩的題材方面多有貢獻,如《遊長寧公主流杯池》,突破了以往寫景狀物的宮廷詩歌形式,寓情於景,卻更具有自然山水味。

清代文人陸昶在《歷朝名媛詩詞》中稱讚道“昭容才思鮮豔,筆氣舒爽,有名士之風”。

個人作品

《全唐詩》中現存詩三十二首,按內容可分為三類:抒情述懷、應制奉和、出遊紀勝。

抒懷之作

《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日常應制

即使是宮廷詩的最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應制之作,上官婉兒也以或清新雋永,或氣勢壯大等格調氣度傾灑其絕代才華。

如其《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綵花應制》: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山水清音

婉兒的一些山水之作,已與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相去不遠。

如其十三:

策杖臨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靜,途隨曲澗迷。

漸覺心神逸,俄看雲霧低。莫怪人題樹,只為賞幽棲。

佚事典故

稱量天下士

相傳婉兒將生時,母親鄭氏夢見一個巨人,給她一秤道:“持此稱量天下士。”鄭氏料想腹中,必是一個男子,將來必能稱量天下人才,誰知生下地來,卻是一個女兒,鄭氏心中甚是不樂。

這婉兒面貌美麗,卻勝過她母親,自幼兒長成聰明伶俐,出世才滿月,鄭氏抱婉兒在懷中戲語道:“汝能稱量天下士麼?”婉兒即呀呀地相應,如今果然。

因此,朝廷內外,吟詩做賦,靡然成風。韋后本不工詩,即由婉兒代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親筆,但當面只好認她自制,格外稱揚,韋后遂把婉兒寵上加寵。

紅梅妝

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裡有這樣一段記載:“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跡。 ”

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兒。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戶錄》裡敘述得比較詳細:“天后(武則天)每對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兒)臥於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唐高宗)覺。退朝,怒甚,取甲刀札於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 ”此說來自於上官婉兒同時代的陳藏器撰寫的《本草拾遺》,故較為可信。——這是史料記載。

玉簪花神

傳說上官婉兒常喜花前讀書,尤愛在夏日的傍晚,伴著玉簪花的幽香,細細品味書中的辭章妙句。以上官婉兒為司玉簪花神是合適的。

木門寺題詩

公元684年,上官婉兒前去巴州看望李賢,行至此地,聞太子被害,就在木門寺旁李賢曾經翻曬經書的“曬經石”上修建亭子,題寫《由巴南赴靜州》:“米倉青青米倉碧,殘陽如訴亦如泣。瓜藤綿瓞瓜潮落,不似從前在芳時。”的詩句於亭上,懷念李賢。

歷史評價

總體評價

婉兒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左衝右突,成為盛唐時期的“無冕女皇”。智慧、靈氣、才華……婉兒憑藉這些法寶,穿梭於朝中重臣之間,譜寫了一篇美麗、悽婉的人生華章。

才華詩文不讓鬚眉男子,其人品功過頗具爭議。有人贊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極度推崇者有之,輕視鄙視者有之。而她與武則天長達二十七年的共處亦讓後人津津樂道。《舊唐書》、《新唐書》等正史中都對上官婉兒有記載,但較為體現她奉承權貴、淫亂宮闈,並操縱政治,控制朝綱的負面事件。但與上官婉兒同時代的文人,如張說、武平一等對其人其事評價很高,至近代以來,愈發被學者推崇。

《起復上官氏為婕妤制》:”而賢明之業,經濟之才,素風逾邁,清輝益遠。“

《景龍文館記》:“自通天后,建景龍前,恆掌宸翰。其軍國謀猷,殺生大柄,多其決。”“至幽求英俊,鬱興辭藻,國有好文之士,朝無不學之臣,二十年間,野無遺逸,此其力也。“

《舊唐書》:“婉兒在孕時,其母夢人遺己大秤,佔者曰:“當生貴子,而秉國權衡。”既生女,聞者嗤其無效,及婉兒專秉內政,果如佔者之言。“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誌銘並序》:“婕妤懿淑天資,賢明神助。詩書為苑囿,捃拾得其菁華;翰墨為機杼,組織成其錦繡。”

名人評價

王昱:“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興,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雖乘釁,天下知必敗,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且滅族!”

張說:“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獨使溫柔之教,漸於生人,風雅之聲,流於來葉。非夫玄黃毓粹,貞明助思,眾妙扶識,群靈挾志,誕異人之資,授興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

張鷟:”博涉經史,精研文筆,班婕妤、左嬪無以加。“

呂溫:”漢家婕妤唐昭容,工詩能賦千載同。自言才藝是天真,不服丈夫勝婦人。”

許顗.:”計之必一英奇女子也。“

袁枚:”論定詩人兩首詩,簪花人作大宗師。至今頭白衡文者,若個聰明似女兒?“

卓文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