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高僧傳——道綽

高僧傳——道綽

唐幷州玄中寺釋道綽

釋道綽,俗姓衛,幷州汶水(今山西太原)人。幼年生長在俗世,以恭讓識禮聞名。十四歲出家,博覽經籍,講《大涅槃經》達二十四遍。後師事瓚禪師,修習空理,探究玄微。瓚禪師清約雅素,慧悟天開,道振北土,名揚江南。後來,道綽受用神味,滿一年後承繼曇鸞淨土思想,搜酌經論,並加以甄別會通,廣為弘布。自己克念持誦,觀想幽明,得到靈相威儀,受大眾敬仰。常在汶水石壁谷玄中寺修習淨業。此寺乃齊時曇鸞所建,寺裡有曇鸞之墓碑,載有許多靈應之事,詳見別傳。

道綽還常講傳《般舟》、方等諸經,九品十觀,時時修習。曾有僧人於念定之中,見道綽數珠唸佛之相,珠子之數量如七寶大山。又言親睹西方靈相等等,由此盛德日增,聲譽遠播,道俗子女,趨之若騖。經常講說《無量壽觀經》,達兩百遍之多。其道能悟自他,以之安心立命,其詞明晰易曉,連類比喻,百聽不厭。席中聽眾各掐佛珠,同稱佛號。每次散席,聲震林谷。有些起初不太相信其道欲誹謗之者,等他們見到道綽之風采後,多改邪歸向,其道感人化物若此。

高僧傳——道綽

唐貞觀二年(公元八二八年)四月八日道綽知道自己大限已到,遂向外界通報此事,聞者紛紛前往,一時間,寺里人山人海。許多人都見到曇鸞法師在七寶船上告訴道綽曰:「你修淨業已成,但餘報尚未全盡。」並見化佛從空中散下天花,男女都以裙襟接得天花,且有薄滑之感。又曾以乾地插蓮花,該花一連七日都不枯萎。凡此種種,不可盡言。若非形感倫通,怎能如此!年過七十,突然口裡生出新齒,一如童年。他一直到晚年仍然身體康健,容光煥發,講述淨業,滔滔不絕,並常勸人稱名唸佛,或用麻豆等物記數,每稱念一次佛號,便數一顆麻豆,長此以往,所數麻豆計數百萬斛。在他的影響下,當時稱名唸佛蔚然成風。他又教人穿木槵子作為數珠之法,稱念佛號屢次現祥瑞的圖像。曾著《淨土論》二卷,統稱龍樹、世親乃及曇鸞、慧遠等歷代大德高僧並遵崇淨業,文旨簡要,影響深遠。傳習的人崇敬他的風神和精深學識,往往流傳了他的行相。

自從道綽修習淨業之後,常面西而坐,晨宵一服,鮮潔如新。其儀貌偉岸,顧盼生風,引接徒眾,風度翩翩。其晝夜六時篤敬,從不問斷。稍有餘暇,則口稱佛號,一日以唸佛七萬聲為限,聲聲相續,號號相連。稱名唸佛在中土盛行,道綽其功也。當時的許多僧人都跟從他修習淨業。其較著名的弟子有善導、道撫、僧衍等,其中以善導最為傑出。當代有許多懶惰的修行人,只會在嘴上傳誦攝論,心不能守念,又隨境雜想,不能繼承前人心跡。貞觀十九年(公元六四五年)入滅,世壽八十四。

高僧傳——道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