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壽山石鑑定背後:一群壽山人的守與護

壽山石鑑定背後:一群壽山人的守與護

文字/郭靈林

攝影/林庭輝

壽山

55歲的王忠亮熟悉壽山一帶大部分的礦洞地點,譬如與金獅公山相連、山形似糞桶的房壠巖洞,壽山村東北後方三公里的旗降洞,或者是高山右側半山腰上的荔枝洞——洞口長著一棵野荔枝,洞中石質與荔枝肉相似,80年代他曾牽頭開採,還擁有以自己名字(依亮)命名的礦洞。

就像是已經將旅遊景點走過無數遍的導遊,王忠亮對近百個大小壽山石礦洞輕車熟路,甚至清楚什麼樣的石頭應該找哪位雕刻師雕刻。

但這項技能在壽山村裡,並沒有什麼特別。先不說20世紀60年代壽山大隊的首批開採者,與王忠亮一同長大的陳基、陳孔興、張天平、王必金等人,打小跟隨長輩進出山頭,穿梭於礦洞中,從舉燈打下手,到進入爆破現場處理石渣,進而參與新礦脈的發掘,他們在一線摸爬滾打,對壽山各個品種石的極為熟悉,都稱得上得上是最瞭解壽山石的人之一。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福州原產地壽山石鑑定機構專家研判中

如果你熟悉壽山村的歷史,一定能明白壽山人對壽山石的感情。壽山一帶的農耕只有一季,糧食不夠,農民們便在農忙種田,農閒採石。到了60年代,農村實行集體所有制後,壽山石經營被禁止,僅由數十人組建開採大隊,統一開採、保管、銷售,開採者記工分發放工資,日子並不好過。

在王忠亮的童年記憶中,很長一段時間,壽山村都“窮得不得了”。村裡的男青年到了適婚年齡卻囊中羞澀,多選擇“入贅”的形式成婚。直到改革開放後,壽山石的開採和經營逐漸被打開,壽山村因為壽山石,開始變得富裕起來。

於是,幾乎是踩著80年代節點介入的“開採二代”們,以參與者的身份見證了壽山石和壽山村的轉折時代。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福州原產地壽山石鑑定機構專家研判中

二代

壽山村從不缺傳奇故事,坊間流傳的大多和田黃石有關。

無根而璞,無脈可尋的“石中之王”,沉積於一兩米深的田地底層,幾百年來,它如何珍貴難得、如何與帝王結緣的傳說深入人心。王忠亮說,“挖田黃的確就是看運氣,但壽山人和它的緣分是天生的。”

王忠亮人第一次挖到田黃是在17歲。當時他在父親兄長的催促下出門碰運氣,沒有任何預告的,就在中坂的溪邊挖到一塊“很白很光滑”的石頭。揣著石頭村諮詢長者後,確定了是重二兩四(100g)的銀裹金田黃石後,王忠亮的家人比他還要興奮,“(在當時)值好幾百塊錢,一下子老婆本就有了。”

和王忠亮一樣,陳孔興、陳基、張天平、王必金、黃日福、林克煌都是壽山礦主世家接班人,十餘歲起就在田黃溪和田裡採挖田黃,對不同區域田黃石的特性和都摸得門清。其中,年長一些的陳孔興是公認的田黃石“大戶”,在前後30年間牽頭開採了多個傳奇田黃石,包括榮寶齋4275g的田黃石王,還有公認面世最大的的田黃——重約5000g的西園雅集。

就像從來不可能預知什麼時候在什麼地點能夠找到田黃石,王忠亮這代人的父輩們,最初未曾料想到不溫不火幾十年的壽山石市場會全面爆發。

隨著80壽山石開採進入鼎盛時期,一時間,荔枝洞石、松柏嶺石、馬背石、山秀園、大山石、鱟箕石……一眾珍罕石種被發現,吸引著大批港臺商人和外商。加上全國範圍內的經濟復甦和二級市場的推動,與壽山石有關的一切都像被按下了加速鍵。站在風口上,所有人都嗅到了商機,其中也包括了造假販子。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真假田黃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王忠亮也不會相信壽山石造假情況如此嚴重。

早在80年代,他帶著壽山石北上,在北京開店尋找新商機。在跑市場的過程中,他發現北方的壽山石市場混沌複雜,壽山石名聲在外,有店家以丹東石作為壽山石銷售,靠忽悠獲取暴利;更有人將壽山牛蛋石石皮磨成粉,以膠水混合之後模擬假造田黃石皮。從北京到深圳,王忠亮身處市場,看到前互聯網時代下,信息的不對稱和缺乏參考資料,讓不少人著了道。

“什麼值錢,什麼就有造假。”壽山石研究學者王一帆很早就關注到壽山石造假情況。他發現,田黃石是造假重災區,造假多發生在福建省之外,而且造假技術不斷更新:60年代是仿冒階段,以丹東石冒充壽山石;80年代,出現初級造假,以白色塑膠和壽山石粉壓模合成;到了90年代,針對成分檢測儀器,造假者選用與田黃石同個母礦的高山石進行染色、貼皮,還用硫酸腐蝕出溝壑和年代感,“很多人上當,甚至有人為此投入全部身家,最後血本無歸。”

從北京到深圳,看得多了,王忠亮覺得特難受。一方面,作為壽山人,他們的人生軌跡因為壽山石而改變,情感遺存中始終對壽山石有著敬畏和感恩的部分。而作為商人,在王忠亮看來,一個弄虛作假的生意,帶給消費者麻煩的生意,一定不會長遠。

王忠亮清楚,壽山石圈子裡想要守護壽山石這個品牌的人並不少,從文化打造入手到市場推廣,各有建樹,但是在壽山石鑑定環節,還是存在一定空白。

如何發揮壽山人的優勢,開誠佈公的為壽山石說話?王忠亮想了很久,發現一切都指向成立鑑定中心。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福州原產地壽山石鑑定機構位於晉安區祥美花園

原產地鑑定中心

想要成立鑑定中心,先要組建團隊。

這並不是難事。儘管很多壽山人早已搬進了城市生活,但他們之間仍然保持著密切互動。

這種凝聚力在壽山石以大隊形式開採時就存在,每天晚上大家都會聚在一起,聽進山的長輩分享礦脈信息和開採心得。

很快,王忠亮集合了數十位當年參與開採的石農組成團隊,並聘請王一帆作為顧問,進行最後把關核准。可到了隨後的申報審批環節,事情變得輾轉起來。

在福州,想要拿到福建省質量檢查技術監督局的資格認定,需要經過嚴格審批。不僅如此,王忠亮和團隊是衝著最高標準去的——還要申請“壽山石雕”原產地地理標識,更是難上加難。

經過兩年的反覆審核認定,由“儀器檢測、專家研判、權威核准”三個重要環節組成的鑑定環節獲得認可。在以上三道關卡均確認無誤的情況下,原產地壽山石鑑定機構中心將出具鑑定證書,並提供網站和微信兩種方式驗證證書真偽。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福州原產地壽山石鑑定及機構掠影

2019年4月,原產地鑑定中心正式成立了。

起初是靜悄悄的,沒有什麼特別的廣告和宣傳。王忠亮和團隊想看看,原產地鑑定究竟在市場中有沒有需求,也想試水在業界的反應。

“鑑定要找原產地”的消息不脛而走,最低200元起的鑑定收費標準,在行業內外的引起了一陣不小震動。三個月不到的功夫,已經有不少人帶著自己的收藏的敲開鑑定中心的大門,還有專門從北京、內蒙等地驅車趕來的藏家。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福州原產地壽山石鑑定及機構檢測流程

檢測的流程簡單清晰:首先,由原產地專家判斷是否為壽山石;其次,由專業地質人員出具檢測報告;第三,權威專家進行把關核准。針對送鑑中難以決斷或者是質量略大的田黃石,團隊重要成員一定會開會討論,多次研究,最終慎重下結論。

鑑定工作並沒有想象中容易。成立短短的幾個月,鑑定團隊在收穫各界認可的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有人挑刺找茬、有人因為收到不如心理預期的鑑定結果而罵罵咧咧,也有人試圖左右鑑定結果而施壓。

“只要你是東西不對,我們是絕對不會開出證書的。”對於團隊的鑑定能力和責任感,王忠亮特別有信心。

換一種方式守護壽山石,屬於壽山人和壽山石的故事仍然在上演。

原產地鑑定機構部分鑑定專家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王忠亮

1964年生,福州壽山村人,祖輩和父輩先後開採過善伯洞石、奇降石等壽山石礦洞。十餘歲起就在田黃溪及田裡採挖田黃石,牽頭開採過荔枝洞石等礦洞,並有以其名(依亮)命名的荔枝石礦洞,並開辦有全世界最具規模的民間壽山石收藏館——貴安國石館,現為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會中心副主任、壽山國石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貴安國石館館長等。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王一帆

1953年生,福州人,中國玉石雕大師,曾出版壽山石專著數十本,第一部省級官修壽山石志——《福建壽山石志》主要撰稿人和執行副主編,壽山石界少有的理論與實踐皆精通的雕刻、文化大家。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陳基

1978年生,福州壽山村人,祖輩是“高山油白洞石”的發現者、“元和洞都成坑”的開採者,外公是荔枝洞石開採者“老人幫”之一。很小就參與田黃的開採,後致力於壽山石文化推廣,收藏有數十方經典田黃精品,以及明、清、民國時期壽山石精品。現為中國壽山石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壽山國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市三坊七巷壽山石館館長。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陳孔興

1955年生,福州壽山村人,祖輩和父輩先後開採過高山石、馬背石、都成坑石等壽山石礦洞以及田黃石。十餘歲時就在田黃溪及田裡採挖田黃石,是公認的田黃石“大戶”,近30多年的幾個傳奇田黃石均由其牽頭開採並銷售,包括北京榮寶齋重為4275克的“田黃石王”、公認面世最大的田黃石重約5000克的《西園雅集》等。常年擔任多家壽山石鑑定機構和壽山石拍賣機構的鑑定專家。現為壽山國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王必金

1966年生,福州壽山村人,其曾祖父為艾葉綠礦的開採者,祖輩和父輩先後開採過銀包金善伯洞石、奇降石等壽山石礦洞;其岳父(乳名紅妹)是公認最早開採荔枝洞石的開礦人。十餘歲起就在田黃溪及田裡採挖田黃石,其後又先後在山東、上海及東南亞等地推廣宣傳壽山石,為傳承壽山石文化作出很大貢獻。現為壽山村村主任、壽山國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黃日福

1964年生,福州壽山村人,祖輩和父輩開採過善伯洞石、奇降石等壽山石礦洞。十餘歲時就在田黃溪及田裡採挖田黃石,1985年起牽頭或參與開採過四股四石、坑頭石、奇降石、松伯嶺石、二號礦石等多個礦洞,擅長田黃石等各品種壽山石鑑定,以及搜尋壽山石的礦脈走向等。現為壽山國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林克煌

1968年生,福州壽山村人,祖輩和父輩先後開採過奇降石、高山石等多個礦洞。十餘歲時就在田黃溪及田裡採挖田黃石,1986年參股介入壽山石開採,先後開採過四股四石、荔枝洞石、馬背石等多個礦洞。現為福州市晉安壽山國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黃日義

1971年出生,壽山村人,初中文化。

寿山石鉴定背后:一群寿山人的守与护

張爾財

1968年生,福州宦溪鎮壠頭村人,自幼接觸壽山石中的芙蓉石。上世紀90年代起介入壽山石推廣,先後牽頭參與多個芙蓉石礦洞的開採,近20年來的經典芙蓉石大多出自其開採或購買的原石中,被認為近20年對芙蓉石推廣貢獻較大的少數人之一。現為福州市晉安壽山國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福州原產地壽山石鑑定

鑑定時間

9:00—12:00(週一至週五)

14:00—17:00(週一至週五)

鑑定地點

祥美花園A座2005

(福州市六一中路333號)

驗證網站

www.fzycdsssjd.com

關注壽山石文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