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大蛇献宝今何在?——随候珠的传说与随曾之谜

“随县溠水侧,有断蛇丘,随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晋·干宝《搜神记》

随候珠的传说

根据这个传说,随侯外出巡游,因在溠(zhà)水(今湖北随州扶恭河)救了受伤大蛇的性命,得赠神珠。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春秋二宝之一随侯珠的来历。此珠极为珍贵,与和氏璧双双齐名天下、为历代帝王必争的宝物。

大蛇献宝今何在?——随候珠的传说与随曾之谜

大蛇献宝今何在?——随候珠的传说与随曾之谜

从战国时代开始,随侯珠以及相关的比喻、故事就常见诸文献,常跟和氏璧并列。比如:

《谏逐客书》中李斯劝谏秦王应该像热爱非秦地所产的“昆山玉”、“随侯宝”等一样重用来自其他国家的有识之士。“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韩非子》中关于春秋二宝亦有详尽的记载,认为什么样的装饰都不配放在这样的宝贝旁边:“和氏之壁,不饰以五采;随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其美,物不足以饰”;《墨子》也将二者认证为诸侯良宝“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良宝也。”;西汉《淮南子》中仍感叹着二物的价值连城“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大蛇献宝今何在?——随候珠的传说与随曾之谜

可是说来说去,文献中都没有写清楚过随侯珠到底是什么样的珠子。毕竟,我们在开头说的《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书中所言在考古学上可信度不高。到了东汉,王充在《论衡·率性》中提出:

《禹贡》曰“璆琳琅玕”,此则土地所生真玉珠也。然而道人消烁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兼鱼蚌之珠,与《禹贡》璆琳皆真玉珠也。然而随侯以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

意思是说“鱼蚌之珠”的珍珠和玉石类的“璆琳琅玕”都是天然珠,而随侯“以药作珠”可以达到如真的境界,可见随侯珠应该始终人工合成的宝珠。

大蛇献宝今何在?——随候珠的传说与随曾之谜

龙纹嵌宝石金带扣·汉代


随曾之迷——要讨论随侯珠,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位随侯所在的随国在哪?

随国和曾国,听上去是两个国家,又如何产生了谜团呢?

我们先来看曾国,曾国一直是个名不见载的诸侯国,但是1978年在湖北随州被发现的曾侯乙墓(曾国国君乙之墓)却赫然出现在随国的地盘上,要知道“汉东之国随为大”,怎么会有国中国?此外,曾侯乙墓出土了编钟,其中的一枚上有铭文显示,这套编钟是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曾侯是小国国君而已,如何收到赫赫楚国的重礼?

大蛇献宝今何在?——随候珠的传说与随曾之谜

于是,有的学者开始大胆猜想,会不会曾国就是随国?只是一个国家有两个名字。其实,一国两名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如殷商、荆楚;而有的学者坚持认为曾国是曾国,随国是随国,可能是国家之间的战争造成了国土吞并,使曾国占领了随国。

这两派观点一直存在,终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争论之后,随着随州叶家山、文峰塔墓地和曾国其他墓葬的考古发现,随曾之谜得以破解。最新的考古成果证实,随国就是曾国

曾国姬姓,是周王室嫡亲南宫之子的封国,于周初受封于江汉地区,战国中晚期灭亡。公元前506年,吴楚之战,楚国战败,但曾国保护了逃亡的楚昭王,从此两国结盟。楚惠王身为昭王的儿子,专门制作了编钟送给曾国,这些渊源被清楚地记载在文峰塔墓葬出土的器物上。

大蛇献宝今何在?——随候珠的传说与随曾之谜

随州叶家山墓地发掘现场图

曾随之谜已经破解,随候珠也就是“曾侯珠”,那么,曾国的这种宝珠为何能够价值连城,传说中以药作珠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