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丁克?因為自己的錢自己花簡直太爽了

大家看過周星馳主演的那部《大內密探零零發》嗎?我做夢都沒想到,我和老爸居然因為一部比我還老的電影,談起了人生哲學。

事情是這樣離奇發展的:

某個烈陽高照的大中午,老爸橫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覆蓋率達 100% 。

我瞟了一眼電視機,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電視卡了,還卡在劉嘉玲姐姐那花容月貌、閉月羞花、充滿膠原蛋白的側臉。(不得不懷疑,我家是不是窮到還在用鍋收信號)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丁克?因為自己的錢自己花簡直太爽了

大概就是這樣含情脈脈的側臉

不得不說,雙方都有點尷尬。但我爸這些年確實吃了挺多鹽的,場面話說得比別人都 6 ,他就開始侃侃而談。

這個劉嘉玲啊,當年選港姐的時候……她當年被綁架還不是得罪黑社會,沒有背景在香港……最慘的就是沒崽生,梁朝偉娶她後悔死了……

等等,梁朝偉劉嘉玲不是丁克族嗎?怎麼在老爸這裡,就成了不孕不育的「傷殘」代表了?

在他對我啟動洗腦攻擊之前,我率先發起包含或友好或口吐芬芳的「互相說服」過程。

01

丁克是一種自由

丁克是 DINK 的音譯,全稱 Double Incomes No Kinds,表示夫妻雙方主動選擇不要孩子,而是用雙倍的收入讓自己充分享受二人世界。

90 後最想要什麼?自由,各種自由:財富自由、婚姻自由、穿衣自由balabala……

而丁克說白了,也是一種自由:我可以選擇生孩子,生幾個孩子,也可以乾脆地選擇不生。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丁克?因為自己的錢自己花簡直太爽了

按照沃茲基碩德·斯基(我自己說的)的偉大名言,丁克也有主動和被動之分。分類也不復雜,詳情請仔細閱讀以下內容~

PTSD(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類:有的夫妻因為經歷過喪子之痛,不敢再次承受任何意外打擊,所以商量決定不生寶寶。

經典案例張衛健、張茜夫婦。他們懷孕兩次,兩次都意外流產。夫婦倆都十分自責難過,後來甚至發展成「談娃色變」,最後決定不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丁克?因為自己的錢自己花簡直太爽了

另外一種丁克就是主動選擇不生孩子,自由的靈魂,擋都擋不住~

葛優夫婦嚮往自由,不要孩子;

中國香港呂頌賢夫婦信佛,不生孩子;

為了保命保持身材,莫文蔚選擇不當媽媽,不領養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丁克?因為自己的錢自己花簡直太爽了

你沒看錯,這是莫文蔚

人有千千萬萬個理由去完成一件事,比如生孩子。人也可以有千千萬萬個理由拒絕一件事,比如生孩子。

而選擇丁克,只是一種自由,一種拒絕的自由。

02

生而不養,是對孩子不公

任性小夥兒朴樹覺得,人生太苦,何必苦了孩子?責任太重,他沒信心教育好一個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生而不養,還不如不生。孩子是沒有選擇權的,他們不能選擇自己來不來這個世界,也不能選擇誰當自己的父母。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 12 歲的男主出生在一個多子的貧困低保家庭。孩子們小小年紀當童工掙錢,女孩初潮後就結婚嫁人。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丁克?因為自己的錢自己花簡直太爽了

電影《何以為家》劇照

目睹妹妹被嫁隔壁老王猥瑣佬,男主離家出走,模仿三毛流浪。回家看看的時候,發現自個兒老妹被虐待死了,然後男主持刀殺人。

蹲監獄的男主,還決心要起訴他的父母生下了他。男主說:「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生了。」

這句話狠狠打臉了「越難越生,越生越難」的那批人。

03

丁克只是一種人生的選擇

雖然我本人是純正的 90 後,但我也是小農村來的 90 後。

我的堂兄堂姐們可是在「生娃」的旋渦裡面苦苦掙扎,不生不行,不生男孩更不行。一家七八口人,有四個還是嗷嗷待哺的小北鼻。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丁克?因為自己的錢自己花簡直太爽了

請乘以四~

丁克,對他們來說可望而不可即,家裡七大姑八大姨總會定會問候你。畢竟在老一輩人的眼中,丁克=不生娃=自私自利。

嚴格來說,丁克當然是自利的行為。

不必為養孩子抓破頭皮,不用苦惱不會輔導功課而禿頭,省下的錢還能環球旅遊。

這樣的自利是自私嗎?

不一定。在人口眾多的中國,什麼資源都缺,孩子面對的競爭和壓力都是空前巨大的,所以生孩子才是自私,而丁克不是。

在長輩眼中,不生孩子還意味著孤獨終老。可現實是,丁克族養老和有娃族養老並沒有太大差別。孩子在外工作,一年回家不過年假七天;遇上敗家和不省心的孩子,還指不定是誰養誰。

最大的差別,可能是籤手術同意書的時候沒人而已。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丁克?因為自己的錢自己花簡直太爽了

生而為人,你可以有無數種選擇。每一種選擇當然會導向不同的人生,人能做選擇,會因為人必須承受相應的責任。

生孩子,就要擔當起教育的責任。

當丁克,就要接受不能兒孫滿堂的晚年。

丁克是影響一生的決定,也是要堅持一生的決定。

只要沒發生「說好一起丁克,你卻和小三生了娃」的狗血慘劇,自己為自己負責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