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國真的具備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能為嗎?

用戶68621085508


美國是很強大,但也不要“神化”它,一場發端於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戰爭,至今仍沒有完成任務,甚至無奈之下邀請對手塔利班領導人赴華盛頓談判。此外陷入中東戰爭泥潭的美國已經不堪負重,早有撤軍打算,比如10月6日宣佈將從敘利亞東北部撤出1000美軍。要是真像美國宣稱的那麼厲害,伊朗問題恐怕早就以戰爭方式去解決了。



今年9月24日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第74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說“上臺三年以來,在軍事開支預算上投入2.5萬億美元讓美國更強,並說美國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國家”。

美國是舉世公認的第一軍事強國,早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了一小時打遍全球的戰略,它確實是有這個能力的。而且美國近年來也一直都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比如說2018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組建“太空軍”,空天武器更是以防無可防而著稱。


另外,美國目前擁有現役航空母艦11艘,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的絕對領先優勢。且至今為止,美國在海外軍事基地仍達到514個,不過這是美國五角大樓最新公開數據,實際上按照第三方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為800個。以美國的戰略目標來看,就是要在世界任何範圍內爆發軍事衝突時,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並投入戰鬥。

眾所周知,近幾十年以來,幾乎全球任何一個發生動盪不安的地方,其背後都有美國的身影出現,因此也有人說美國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裡開火。於是,大家送給美國一個響亮的別稱“世界警察”。但美國其實也有不敢動手的幾個國家,尤其是“那兩個國家”連碰都不敢碰的。


所以說美國要想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關鍵是看戰爭的對手是誰?假如都是像伊拉克、利比亞等諸如此類的小國,那自不必說了,可若都是與俄羅斯這種軍事強國對壘,甚至其中之一有這類型的軍事力量那美國肯定是打不贏的。

俄羅斯經濟總量儘管不盡人意,甚至連全球前十大經濟體排名都進不去了。但它依舊保持全球最大的核武器庫優勢,這種核威脅戰略力量是震懾美國的最有效力量。另外一個當然就是我們國家,連美國國內專家都說,未來的半個世紀裡,我們將會成為美國最有力的一個戰略競爭對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有媒體曾報道,稱美國的一項秘密計劃被公開了,曝光了一項涉及最新武器的計劃。具體內容為美國正在研發一款可迅速一小時打遍全球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而這款產品將能夠有效突破所有現有的防禦系統,堪稱美國的最大“殺手鐧”。不過,有意思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在遠東的一次國際論壇上公開向美國“兜售武器”,所要賣出的武器正好是一款“超音速武器”。他還說,在安全的前提下如果美國購買,可以降低美國的研發成本。但特朗普回應道,美國已經在研發此類武器。


東震木


美國的軍事實力遠超世界各國,即使是面對俄羅斯也同樣佔據絕對優勢,但是能否同時打贏兩場戰爭,關鍵看對手是誰。


首先看各國飛機數量:

美國:13000架

俄羅斯:4000架

中國:3000架

印度:2200架

日本:1600架

韓國:1560架

巴基斯坦:1280架

法國:1270架

埃及:1100架

土耳其:1000架

其餘各國總和23100架。


美國國民警衛隊擁有陸軍44萬人,空軍11.8萬人,飛機1700架,包括F-16戰鬥機、預警機等,甚至還有一架B2隱形轟炸機。僅從戰機數量來看,國民警衛隊可以排到第五位,綜合戰鬥力可以超過絕大多數國家。

美國超過領先於各國不僅僅是數量,更是質量,美國擁有200多架F22戰鬥機,300多架F35戰鬥機,而目前俄羅斯的五代機還沒有正式開始服役。

美國軍隊數量為134萬,俄羅斯113萬人,美國的領先並不明顯,而且美國的空軍強大,俄羅斯的陸軍強大,僅坦克就有25000輛,如果爆發大規模地面戰爭,依靠先進的防空系統保護陸軍,俄羅斯裝甲部隊可以快速推進。



同時打贏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對手肯定不可能,但是除了中俄以外,美國有能力同時打贏兩場戰爭,而且可以速戰速決,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主要軍事行動僅僅持續了42天,軍隊、武器裝備數量處於劣勢的美軍迅速擊敗伊拉克軍隊,剩餘時間用來擊敗殘餘伊拉克軍隊和抓捕薩達姆。


美國擁有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能力(中俄除外),但是經濟狀況不允許美國這麼做,美國目前已經欠下22萬億美元的債務,而2018年美國經濟總量才20萬億美元,伊拉克戰爭為美國增加3萬億美元的債務,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後果是美國破產。


視野新觀


客觀地講,美國的軍事實力在當今世界上無人能敵。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美國具備這個實力,但是要看是什麼樣的對手。



現代戰爭拼的是實力,實力分為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依據美國的國力對於阿富汗、伊拉克和南聯盟之類國家有著‘碾壓式’優勢,但是對於俄羅斯和東方大國這樣規模的國家就應該另當別論了。別的國家沒有可比性,我們就拿世界第一和第二軍事實力的國家進行綜合性比較一下;


1、美國軍事實力:美國2017年度軍費開支為6500億美元,總兵力為140萬,總共擁有13000餘架作戰飛機,其中包括近370架世界上最先進的五代機、擁有世界上唯一的隱形戰略轟炸機80餘架,海軍有279艘主力艦艇,其中包括12艘航母、95艘潛艇、31艘巡洋艦、52 艘驅逐艦和4500架屬於海軍的作戰飛機,陸軍有主力作戰坦克7800輛、裝甲車6700輛和5000餘架直升機,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軍陸戰隊,人數為18萬,屬於海軍陸戰隊麾下的主力作戰飛機有700架。另外,美國擁有7000餘枚戰略導彈,核打擊能力首屈一指,擁有軍用衛星120餘顆,24 小時為美軍提供全球任何角落不間斷精準的情報,有建立多年的GPS天網系統,並且應用了實戰。我們綜合一下美軍的實力,650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是全球前14個國家軍費之和,13000架作戰飛機是世界上前10個國家之和,其海軍擁有的作戰飛機可以比擬俄羅斯空軍。另外,美國雄厚的工業基礎、巨大的軍工生產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應用能力都居世界第一。我們看一下美國二戰時期的工業生產能力,從1941年到1945年期間,美國共計生產了147艘航母、29萬架飛機和10萬輛坦克,可以說對世界反法西斯作戰提供了重要的幫助。現在美國封存的先進戰機有3000餘架,封存的航母6艘和其他艦艇600餘艘。光封存的裝備就可以武裝一個較大型的國家軍隊。遍及全球400餘個海外軍事基地,幾個小時可以投送到世界任何角落的軍事能力。無疑,美國的綜合國力是巨大的。



2、俄羅斯軍事實力: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前蘇聯時期的裝備,無疑是世界上第二大軍事力量。2017年國防預算是490億美元,現役軍人102萬,作戰飛機總數量為4000架,包括圖~160和圖~95戰略轟炸機70餘架,裝備有較先進的坦克13000輛,火炮2萬門,裝甲車3萬輛,國土防空導彈近10枚,海軍方面有航母1艘、潛艇120艘、巡洋艦22艘、驅逐艦19艘。俄羅斯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核打擊能力,有超過美國的8000餘枚核彈頭,這也是另美國最忌憚的。另外,俄羅斯好戰的民族特性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加之幾百年來俄羅斯始終在擴張、在戰鬥,其不怕死、好戰鬥的民族精神,確實另美國人害怕。

綜上所述,美國的軍事實力遠遠高於俄羅斯。憑美國的國力和世界影響力同時打贏兩場針對中等國家的戰爭沒問題,可以單挑俄羅斯一樣國力的大國。但是,美國人未必敢於挑戰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重要大國。


東義義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美國就一直有“兩場戰爭的戰略”。

這個戰略一開始提出時,是由肯尼迪政府進行設想的。肯尼迪時期,蘇聯尚沒有全面崛起,美國政府對於蘇聯等國依然擁有巨大的優勢。所以肯尼迪政府提出了著名的“兩場半理論”——既能在歐洲打贏蘇聯,又能在亞洲打贏中國,同時還能在任意一個地方打贏一場有限規模的局部戰爭。

十年後,到了七十年代,蘇聯的崛起已經讓難以保持當年的自信。七十年代的美軍戰略變成了“一場半”,即在打贏蘇聯的同時還能進行一次局部戰爭。不過當時的美國人,對能不能打贏蘇聯持普遍的懷疑態度。

蘇聯解體之後,美國重回世界霸主地位,老布什政府再次提出“兩場半”的說法,之後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到克林頓時期又變成了“兩場戰爭”。

變化出現在奧巴馬時期,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經過對世界各國軍事實力的評估後,把戰略目標改為了“打贏一場戰爭,同時遏制住另一個國家的戰略意圖”。

直到特朗普繼位,美國才重新為“兩場戰爭”戰略進行準備,要重拾美國的信心。

不過,這其中有很多是美國的一廂情願。

需要明確的是,美國的“兩場戰爭”理論,對手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俄羅斯。

雖然美國說的是在世界上跟兩個國家作戰,但是其戰略中處處顯示其針對的是中俄兩國。這也不奇怪,因為除了中國和俄羅斯之外,世界上所有國家一起上,都不夠美國塞牙縫的。

英國只有二十萬不到的軍隊,法國軍隊不到三十萬,且兩國的軍事裝備都跟美國有代差。印度裝備無法國產,日本是美國的一條狗,除了中國和俄羅斯之外,沒有任何國家配做美國的對手。

至於除了上面幾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不要說兩個,就是二十個二百個,一起上也完全不能威脅到美國。這跟一群羊打不過一隻老虎是一個道理。

那麼美國現在還能不能同時打贏兩場戰爭呢?

按照美國人自己的說法,不能。

美國人自己對“兩場戰爭”的要求進行過一次估算——

要同時打贏中俄兩國,美軍需要建立50個旅戰鬥隊規模的陸軍部隊、擁有400艘軍艦和624架戰機的海軍部隊、擁有1200架各型作戰飛機的空軍和規模達到36個戰鬥營規模的海軍陸戰隊。

空軍是美國唯一沒有問題的項目,問題出在另外兩方面。

美國海軍現役軍艦用三百艘,雖然沒有達到四百艘的標準,但是如果在大洋之中擊敗中俄部隊,還是綽綽有餘的。只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海軍實力的提升,近海作戰的難度增大不少。

問題主要出在陸軍上。


美國現役陸軍只有31個旅級部隊,只達到要求的60%。而在這31個旅級部隊中,只有15個達到了“可接受”的戰備標準。其他的部隊由於多年沒有執勤任務,戰備標準普遍較低。

而中俄兩國都是典型的“大陸軍”國家,兩國都隨時可以拉出一支百萬規模的陸軍。

在過去三十年(1990年以後)的美軍行動力,美國大部分的陸地作戰任務是由海軍陸戰隊執行的,陸軍參戰的對手也是伊拉克這種戰五渣。可以說,美國陸軍在越南戰爭以後,就沒有大規模作戰的經驗了。

讓人數缺編,戰備狀態不足的美國陸軍跟中俄作戰,顯然是不足以擊敗兩國的。所以美軍在特朗普時期一直想要充足武備,重新撿回“兩場戰爭”的戰略。只不過美國能不能成功,既要看他自己的決心,也要看中俄的發展狀況啊。


小約翰


美國的軍事戰略是發生了很多演變的,不是一概而論。

在一個半戰爭、兩個戰爭、兩個半戰爭理論間不斷搖擺。仔細分析還是挺有趣的。

木叔可以從軍事歷史角度談談這個話題。

二戰後的冷戰時代,美國人的軍事戰略目標最初是兩個半戰爭。

這是美國總統肯尼迪提出來的,當時美蘇爭霸白熱化,美國有這種軍事戰略並不奇怪。

所謂兩個半戰爭指的是美國可以同時保衛歐洲和亞洲利益,同時在其他地方應對不測事件。

也就是說在和蘇聯打仗的同時,還能和其他國家打一場戰爭,並對其他小的威脅作出反應。

但是尼克松時代,也就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實力和蘇聯相比出現了相對衰落,特別是越南戰爭讓美國不堪重負,美國設立的美元和黃金比價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都已經崩塌。

在此背景下尼克松把兩個半戰爭戰略,修改為一個半戰爭。

也就是主要針對能和蘇聯打一場大戰,同時應對其他地區的小規模戰爭。

冷戰後期乃至蘇聯解體後,里根和老布什政府又把兩個半戰爭的戰略拿了出來。

比如老布什就說,美國應該能同時應對兩個半危機。這是兩個半戰爭的變種。

主要是考慮到蘇聯不存在之後,當地周邊局勢依然嚴峻,所以美國要在中東和亞太地區以及其它地方能夠應對類似戰爭的危機形式。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能出兵打伊拉克的原因之一。

但兩個半危機顯然要比兩個半戰爭投入的軍事力量要少一些。這也因應了冷戰後全球緩和的大趨勢。

克林頓和小布什政府基本維持的也是在一個半戰爭和兩個戰爭之間的軍事策略。

小布什發動了對塔利班和薩達姆的戰爭,這等於是美國同時打兩個戰爭的一個最好例子。

奧巴馬上臺後,曾提出結束兩個戰爭的軍事概念,原因是小布什發動的戰爭看不到結束的日子,太耗費人力物力財力。

因此奧巴馬政府的策略是如果打仗要確保美國能打贏兩場戰爭,但更重要的是可以隨時準備打一場戰爭,同時能阻止另一場戰爭的爆發。

這就是被小布什戰略刺激的。畢竟雖然兩場戰爭宣佈結束,但直到如今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還沒有完全撤軍。

因此從這個邏輯來看,美國的軍事戰略是和國際形勢以及本國經濟狀況密切相關的。

從理論上講,美國同時打兩場戰爭沒問題,小布什已經給出了結論,但是能不能打贏、何時結束、對美國造成什麼影響,這其實是比同時打兩場戰爭更耐人尋味的話題。

這正因結果難以預料,美國政府才不斷修改軍事策略。

這也是一種靈活有效的應對方式。


木春山談天下


美國如今已經陷入了一種無法自拔的怪圈,將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美國單方面挑起的貿易戰是美國的一個重大戰略誤判,在一個錯誤的時間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並選擇了一個錯誤的對象。這是美國建國以來所犯下的最大的致命性戰略錯誤。

當前的美國危險是整個美國的文明危機,它沿著民粹主義進步,寄生於掠奪性的物質積累和誤解全球自由化發展的道路上矇眼狂奔。

美國依賴於一個沒有未來的意識形態的死衚衕:以享樂主義的憤怒去吞噬對方,結果是最後的衝突或者戰爭,或者是政治模式的重大改變。

流行的民粹主義在愛國主義框架內將意識形態限制於無意義的空虛之中,無法滿足任何正常的人類要求。

最終,帝國經濟空間解體的基本過程重演為強烈孤立的封建封地,領袖還認為自己是“愛國者”。

美國已經陷入到了制度性危機之中,現有的制度設計根本沒有辦法解決美國的危機。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舊體制,已病入膏肓,華爾街,軍工複合體,跨國集團,那些骯髒的既得利益團體只會護著他們的奶酪。

資本主義的發展靠的是不顧一切地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時讓白人基督教倫理普世化,已墜入新的政治無能時代。可以說西方的利己主義已經走進了死衚衕,根本找不到自己解決的辦法。它的貪婪無厭和嗜血成性註定了它的慘敗。

撕開美國精英虛偽面紗,全是猙獰嘴臉,天下苦美已久。美國摧毀的不僅是以其為首的國際體系,而且還親手掏空了自己的霸權根基!

蓬佩奧 : 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CⅠA有整個教程在專業教美國政客成合格的撒謊、欺騙、專業偷竊者。

一個沒有真正文化、真正精神、真正胸懷、真正理想的國家有何德何能坐頭把交椅來管控世界?德不配位,必有栽秧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類發展的歷史一再證明了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勝極必衰,物極必反,歷史車輪,無以阻擋!美利堅還會用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繼續進行垂死掙扎,大戲還在後頭……


青松51990801



美國在當時提出這樣的口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當時中國與俄羅斯都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能與美國相比,其他國家更不行。現在大家會有所懷疑也很正常,主要是俄羅斯軍事力量尤其是核力量對美國威脅相當大,中國在軍事上也進步了很多,現在美國想要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似乎有點吃力,但是美國軍事力量目前仍是全球第一,這一點毋庸置疑。遠海作戰中國俄羅斯都不如美國,實戰經驗尤其中國是最少的,俄羅斯與美國近幾年都進行過現代化的戰爭,實戰方面我們的確有所欠缺。現在的美國對中小國家仍然可以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但是代價是什麼,這才是要考慮的問題,單純比拼多少戰機多少戰艦隻是一個方面,打仗誰都可以打,但是打仗弊大於利,或者大量消耗使國家衰退等不利情況發生,就要戰前慎重考慮,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奇阡陌


這個一般說來,沒什麼問題。

特殊情況是有大國中俄印日英法德參戰。

為什麼一般說來沒有問題。

遠洋作戰一般來說需要航母出動,提供一個臨時基地供戰機起降,方便補充燃油及彈藥。

而航母方面,

我們看美國的軍事配置。

美國擁有十艘尼米茲級航母,一艘福特級航母。

尼米茲級航母排水量九萬多噸。

福特級航母排水量十一萬多噸。



尼米茲級航母編隊一般配置2艘提康加德羅級導彈巡洋艦、1艘佩裡級護衛艦、4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1至2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1艘供應艦。

甲板可載大黃蜂多用途戰鬥機,預警機,反潛直升機等共81架。

這個什麼水平呢,也就是說,對於幾個大國外的其他國家,美國兩個航母編隊基本上就能造成毀滅性打擊。



所以美國能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一般來說在幾個大國不參與的情況下是不存在問題的。


水鏡觀世界


5哥一今天分析戰爭給大家聽?

首先談到美國超級大國從何得來?5哥一傾訴告知大家一一“戰爭”。為什麼美國在世界各地不斷的發動戰爭,正因為戰爭給美國人帶來了經濟、強大,所以嚐到甜頭的同時尋找戰爭、發動戰爭…

我經常提到美國人太愚昧了,利用戰爭發財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老眼光、老思想還停留在上世紀中期。從冷戰結束後美國發動了科索沃戰爭,利比亞戰爭,伊拉克戰爭,現在的敘利亞戰爭,請問這麼多戰爭給美國帶來了什麼?只帶來了21萬億的國債和狼狽為奸的美國國會成員。

朋友們只要美國繼續執迷不悟,國家的影響力、國家的財力、國家的衰退就會快速惡化,甚至有亡國風險?

我個人認為中國這麼多年沒打仗,反過來國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安居落業、國家興旺發達,靠的是打仗嗎?錯,發展才是硬道理…

為什麼美國對發戰爭財沒死心,因為一戰二戰給美國直接帶來了強大的經濟,所以美國人還在痴心妄想等發戰爭財,打爛世界節奏?朋友們什麼叫此一時彼一時?什麼叫跟著感覺走,跟著時代跑,時間不等人?一戰二戰那時候是一個時代的變遷,科技沒有那麼發達,人類多麼的迷茫和幼稚,導致戰爭結束後美國利用各種手段撿到了意外財。好事還會有嗎?美國人就這樣等著吧?

5哥一常說的一句話:節奏快的時代,跑慢了都捱打?

今天的主題是美國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能力嗎?5哥一理性回答:按軍事能力美國可以同時打贏兩場中等以下國家,按實值的經濟利益輸得一塌糊塗。

時間是檢驗唯一的真理?世界各國都需要發展,而不是發戰爭財?否則只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原創軍事領域作者:5哥一





潤五888


美國是否真的具備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能力?首先要區別全面戰爭與局部戰爭,全面戰爭。A在武器使用上沒有差異,核彈也屬於可選項目。局部戰爭會限制一定的軍事技術、人員、設備。

二戰以來。美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尤其在軍工領域,美國牢牢掌握著軍事技術的第一把交椅。所以在軍事技術上,美國是具備打贏局部兩場戰爭的。但是,戰爭往往不只是在軍事技術設備上,戰爭的條件有很多,政治,地理,人文,軍事設備等等。就以往歷史而言,美國在越南和朝鮮的戰爭就遭遇過失敗,所以說在局部戰爭上,往往會限制一定的軍事技術的發揮。

在經濟上,美國擁有世界第1GDP,其黃金儲備量也為世界第一。但是俗話講的好,炮彈一響,黃金萬兩。就拿敘利亞戰爭為例,美國一天的軍費為100億美元。所以說,如果發動兩場局部戰爭。那麼他一天的軍費就會更多。

在政治上。美國每多打一個國家,他的政治敵人就會多一個。那麼他下一次發動侵略局部戰爭。在世界政治上,就會得到更多的反對。所以就美國以往發動的局部戰爭來說。通常會用一個十分蹩腳的理由,做到所謂師出有名。但通常都會,被現實打臉。

所以在未來,美國無論是從軍事、技術、政治上來講,會同時發動兩場局部戰爭。 未來美國雖然還會對其他國家發生侵略性局部戰爭,但是會叫他的政治盟友一同參加,以減少局部戰爭的損失。

如果美國同時發生兩場全面戰爭,不用多說世界重啟(畢竟核彈才是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