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房企在為“地王”買單,自嘗苦果?專家: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最好?

房企在為“地王”買單,自嘗苦果?專家: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最好?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經歷了近20年的爆發之後,房價的上漲已經到了普通居民望塵莫及的地步,對於年輕人來說,買房難,還貸也難。年輕人步入社會首先面對的就是房價,工資和房價的差距讓其只有努力,沒有夢想。

房企在為“地王”買單,自嘗苦果?專家: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最好?

房價上漲,多數人為了增值而不斷進入市場,剛需者望房興嘆。樓市調控隨之也已經兩年多,在經歷了2018年的密集的新規之後,2019年並未如期放鬆,相比於往日,房價的穩定已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很多房企則是陷入了困境。

房企在為“地王”買單,自嘗苦果?專家: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最好?

有業內人士表示,房企在面對市場的疲軟之際,失去了上漲的空間,當年的瘋狂拿地的苦果終於開始為之買單,高額的貸款,緊缺的資金,手中緊握高價的土地,開發還是保留,兩難之際也是進退難以抉擇。

房企在為“地王”買單,自嘗苦果?專家: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最好?

有房企工作人員說,今年以來公司的銷售壓力很大,很多區域的銷售都難以完成指標,整個效益有所下滑,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國內的大部分房企其實都沒有完成既定的目標,房地產行業面臨轉變,也面臨著陣痛。

房企在為“地王”買單,自嘗苦果?專家: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最好?

國慶節剛剛過去不久,十月份已經過半,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金九銀十一直都是不變的規則,而今年卻大不相同,九月份銷售不暢,十月份眼看也是成色不足。對於房企來說,拿地成本太高,市場卻無力支撐,購房者的積極性不高,買房的熱情下降,多數企業只有選擇促銷以期回籠資金,保障運營。

房企在為“地王”買單,自嘗苦果?專家: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最好?

由於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多數企業都是貸款拿地,這種借力打力的做法在面臨困境之時,卻成了一枚苦果。無論是恆大還是萬科等大企業,在手中的地王無力盈利之時,都選擇了平價甚至虧本出手。

房企在為“地王”買單,自嘗苦果?專家: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最好?

對於地王而言,過百億的地價讓房子的本身價值都已超過了市場價值。據報道萬科當年上海的地價成本在14萬左右的地王,如今打折不足13萬即可出售,恆大也是,四五萬的相對地價,銷售價不足3萬,面對市場,各大房企不約而同選擇了割肉出貨,保障資金流暢。

房企在為“地王”買單,自嘗苦果?專家: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最好?

大企業家大業大,虧本出售有著底氣,然而對很多中小企業而言,當初咬牙拿下的土地,如今不僅不能盈利,還要虧本銷售就是難以接受的事實。土地還未入市,銀行利息已經貼補嚴重,項目不盈利又將情何以堪。

房企在為“地王”買單,自嘗苦果?專家: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最好?

據統計數據顯示,十月份以來50宗出售的土地中,有超過30宗是低價交易,碧桂園恆大等各大企業也都在紛紛放緩拿地。二線房企更是降低節奏,如融信中國2019年拿地金額120億元左右,富力地產拿地則是不足170億,比之銷售顯然大大放緩了步伐。

房企在為“地王”買單,自嘗苦果?專家: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最好?

融資壓力越來越大,資金不斷吃緊,在房企為地王買單的同時,有專家指出,這雖然是最難的一年,或許也是最好的一年,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改變之後,大浪淘沙最後迴歸理性,從高利潤逐漸向高質量轉變,無論是對於購房者還是房企或將都不是一件壞事。

房住不炒,購房者的理性不斷增加,拿到地就是利潤的時代已經逐漸遠去,有著核心競爭力,讓消費者認可對於企業來說,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