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寶寶3歲前要上早教嗎?

饅頭西施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點,就是每個家庭和孩子都是不同,所以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然後我們來具體分析這個問題:三歲前的孩子,應不應該上早教班。


孩子感知、思考、辨別的能力發展,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早。剛滿月的嬰兒,就已經能對聲音、色彩、觸感、味道、甚至情緒有感知。比如你用一種充滿愛意的眼神去撫摸寶寶,看著寶寶與他對話,他會感受到安全與溫暖。


如果你今天加班很累,或者因為其他事心裡煩躁情緒不好,這種情緒下去接觸寶寶,寶寶也會被你的負面情緒所影響,寶寶可能會感覺恐懼,失落。


雖然這個時候寶寶還不具備完善的表達能力,但是感知能力已經完全具備,他會從身邊的環境,從身邊的人身上學習和鍛鍊自己的能力。所以三歲前的孩子是一定需要早教的。


回到問題本身,如果家裡有大寶發現被老人養育,有點驕縱的話,說明老人的教育方式或許欠缺了科學性。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評估自己有沒有時間對二寶在家裡進行一個負責任的早教,或者家裡的老人有沒有可能去進行一些專業的早教學習,然後生了二寶就沒必要太早上早教班。


如果父母工作很忙時間緊張,家裡老人又沒條件進行一個專業育兒學習培訓的話,要了二寶,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送到比較好的早教全託。


這種選擇一定要慎重,因為嬰幼兒時期的早教,會影響孩子後續一生髮展,如果要全託,一定託付給可靠,信得過的機構,千萬不要因為便宜,為了自己省事,就隨便將孩子託付給別人教育。


鄭淑麗正面管教


我沒有生活在大城市,但我們這五線小城市的早教也特別流行,而且費用一點也不低,十幾節幾千塊,但還是有許多人去報名,生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有一同事,她的孩子在三歲前就上過早教課,我問她效果,她說就是陪孩子玩,反正人家都報了,她也就報了,你問她值嗎?她只是笑笑,現在她家的孩子成績也只是一般。

我教過的學生,上學時成績很差,多門課加起來不到三百分,現在當了母親,幾個年輕媽媽聚在一起就是說誰家孩子上了什麼班,去了什麼幼兒園,學了什麼才藝,言語中都是羨慕。但我看她們帶孩子的方式,有些擔心,年輕媽媽打扮的花枝招展聚在一起,就是吃吃喝喝,竟然還帶著孩子特意去超市的紅酒櫃臺邊互相拍照發到朋友圈。

舉兩個例子就是想說,一個家庭物質上再富有,如果精神上不能富養孩子,花再多的錢也是無用的,有時就是花錢圖個心理安慰。

所以我認為好好的地陪伴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父母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早教。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源小米


我是幼兒園老師小c,今年帶的大班,看了你的問題描述,看來是工作或者是別的原因你們都比較忙,沒有充足的時間來照顧孩子,大寶都是老人帶,糾結生了二寶孩子是給老人帶還是送早教機構。

1.首先,你的問題不是出現在孩子給誰帶上,而是你們自己身上,作為爸爸媽媽,有沒有把心思花在孩子身上,還是全身心撲倒工作中去了?

2.我的態度是,不管你送孩子去早教機構,還是給家裡老人帶,你們沒有時間是可以理解的,但教育孩子不只是帶帶孩子、有人照看孩子就行的事情。

也就是說孩子不能全權由老人來帶,或者是早教班。

3.那麼你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不管交給老人照看,還是早教班,心態上要相信和放鬆,真正地交託給你心底裡比較放心的那個選擇,如果都不放心就去找正規的、能讓你放心的人或者機構,比如你自己也可以帶孩子,比如花錢去找好的機構,都行。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至少你們下班後或者上班前,以及週末的時候多陪伴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陪孩子做事情、玩耍,跟孩子互動。

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其實是最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了,這種陪伴是老人和培訓機構都代替不了的。

另外,大寶被寵慣了的結果也是因為你們陪伴的少,而且老人對孩子沒有規則上的約束和要求。


小糰子在幼兒園


談談我的觀點吧。我家孩子從兩歲開始上早教,我的初衷不是為了學到什麼東西,只是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做準備。上早教讓她接觸面廣了,有了上課,學校的概念,上早教半年,她上幼兒園,雖然也很依戀媽媽,不願意去,但是她適應的很快。

對待早教我的意見是,有錢就上,錢肯定不白花。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就多帶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畢竟人生是場馬拉松,早教階段離起跑線都還很遙遠。真正的重要是父母的教育,持之以恆的付出,給孩子充足的愛和用心的陪伴,這樣的孩子一定是懂事優秀的,不會因為沒上早教而有什麼影響。


maoaoao


個人覺得沒必要,有父母陪伴就很好。自己也可以教的。我兒子現在幼兒園中班,學校也沒教什麼,寫字,數學,拼音都是我在教。父母多陪陪,自己帶著學,是對孩子最好的


軒麻麻46


上什麼早教班,我們小時候三歲還玩泥巴呢!都是天天的這樣那樣的宣傳惹的禍,恐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請問孩子是不是你自己的孩子?才三歲啊!三歲知道個啥,玩就是天性,你要把孩子的天性抹殺了嗎?上個幼兒園就可以了,天天有小朋友一起玩就得了


粉紅小豬姐


先說結論:別焦慮,首先要明白早教課和早教是兩碼事!

為什麼要重視0-3歲兒童的大腦發育?

因為0-3歲這一階段,對兒童的大腦發育實在太重要了!

腦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嬰兒的大腦在出生時尚未發育成熟,在寶寶出生後0-3年內,腦部神經才開始急速髓鞘化,而且,神經細胞互相聯結、產生突觸、形成網絡,同時,腦部的重量也逐漸增加。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研究顯示,在生命最初的幾年裡,兒童的大腦以驚人的速度發育,每秒能夠建立超過100萬個神經元連接,這是此後任一階段都無法再現的速度 。

因此早教,即早期教育,尤其0-3歲的早期教育是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在這一階段,如果能適當地給予孩子豐富的刺激,能夠促進其突觸的發展和神經通道的建立,進而強化其學習能力 ,甚至決定了他們步入社會後的薪資 。

如何促進0-3歲兒童的大腦發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7年發佈的報告《生命早期對每一名兒童至關重要》中提到了三個關鍵點 :

關鍵1:營養嬰幼兒食物中75%的能量都被用於腦部發育,因此讓孩子吃好不僅能塑造健康的體魄,還是大腦發育所必須的。

關鍵2:保護早期的不良經歷,包括疾病、忽視、壓力、暴力(包括嚴重的體罰、大吼大叫等)和汙染等將改變大腦中所形成的神經系統連接 。

關鍵3:刺激包括父母和孩子之間充滿愛意的說話、遊戲、看書、唱歌、回應、互動,以及高質量的早期教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到了「高質量的早期教育」(Quality early learning opportunities),並指出目前全球僅有15個國家制定了能促進幼兒大腦早期發育的基礎性國家政策,確保家長為幼兒大腦的健康發育投入足夠的時間和資源 。

歐美國家對0-3歲兒童早教的重視

實際上,歐美髮達國家非常重視對0-5歲兒童的早期教育,例如英美兩國。

英國 上世紀90年代,英國由社保部門提供0~3歲幼兒的保育服務,教育部門提供3~5歲兒童的教育服務。1998年,英國新工黨執政後,促成了教育和就業部的整合,共同提供0~5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和保育服務 。

英國從2006年頒佈的《兒童保護法案(2006年版)》(Childcare Act 2006),到2013年頒佈《早期基礎階段檔案手冊》(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profile handbook,簡稱EYFS),再到2014年發佈了具體的框架和標準,已奠定了促進兒童早期學習和教育的主要法律依據 。

同時,英國還頒佈了《早期教育專業教師認證標準指南》、《早期教育階段教育工作者任職資格標準》、《早期教育教師資格標準》(EYTS)等一系列要求,不斷提高早教師資的專業水平 。

直屬英國教育部的英國早教中心認為,要促進孩子的學習和發展,需要關注其先天特質,與之建立積極的關係,並且建立起適宜他的環境。

美國 美國最著名的早教方案,是針對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學前干預項目:The Head Start Program。

1964年1月,林登·約翰遜總統(Lyndon B. Johnson)在國情諮文中宣佈向貧困宣戰。不久,相關專家開始著手製定了全面的兒童發展計劃——這正是Head Start計劃的開始。自1965年以來,Head Start項目從一個為期八週的示範項目發展到包括全天/全年的服務和許多項目選擇,每年為全美100多萬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務 。

研究發現,參與Head Start項目的兒童,表現出了更好的認知和語言技能,並在學校的表現也更好;同時,他們在進入學前班以後,各項技能還在持續進步。兒童參與此類早教項目開始得越早、持續時間越長、質量越好,其效果也就越明顯 。

2017年,我們赴美期間,也看到很多城市的圖書館在為0-5歲的孩子們免費提供每週1節的早教課,主要內容為數字/字母認知、閱讀課、遊戲課和音樂課等。

早教≠早教課

早教的目的並不在於提高孩子的智力,而在於促進孩子大腦的認知發展。

學術界對智力的定義更類似於一般人對「綜合能力」的概念,智力並不是一個單一維度的概念,它涵蓋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它不光體現在傳統意義的思維內容上,還包括感知覺、記憶、想象、經驗、自我監控、動機等能力。

對於號稱能提高孩子智力的講座或培訓,其內容的有效性並沒有科學研究予以支持!

例如,儘管低齡的寶寶也擁有多種認知能力,但並沒有寶寶真正能夠自己讀書;並且“提高”嬰兒的智力也是不可能的,諸如美國兒科學會和美國神經學會這樣的官方組織已經公開批判了那些宣稱能提高嬰兒智力的計劃。

那些認為「早教=早點開始知識教育」的機構,則更荒謬!

背上書包,去學校教室坐好,在老師的課堂教學中獲取知識的形式,並不適合0-3歲的孩子。即使讓孩子學會數數、認字等知識類的教學只能形成短期的優勢,並不能確保孩子在未來漫長的歲月裡都能在課業上一直領先於他人。

早教的目的在於促進孩子大腦的認知發展,而只要給予孩子適當、豐富的刺激就能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那麼早期教育當然可以交由家庭成員來進行。

如何選擇早教班?

如果父母不瞭解如何促進孩子早期認知發展,

最終決定去上早教班,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資質和設施。 要看早教機構是否具備辦學許可證(可以在網上查詢其真偽),也要看其是否有安全通道,安全措施和安全的玩具和教具、明亮舒適整潔的環境。

教育理念。 考察早教機構的教育理念、整個機構的文化氛圍,看是否適合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家長可以通過與早教老師的聊天,瞭解其專業性和教育理念。

課程設計。 向老師瞭解課程內容的設置,看其是否需要基於寶寶每個階段生長髮育的特點。可以抽查每個遊戲背後,潛在的目的性是什麼。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技能水平等進行適合的選班,而非拔苗助長。

師資力量。 就如AMI是蒙臺梭利學校的金字招牌一樣,師資水平是衡量早教機構專業性的關鍵因素。早教老師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證書,還要有愛心和責任心。即使做不到一對一的教學,也要看看一個老師最多帶幾個學生,因為這決定了同樣時間內,老師對學生的關注度和投入程度。

性價比。 關鍵在於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盲目選擇貴的或者優惠力度大的。

品牌聲譽。 一般來說,擁有科學、系統和完整教育體系的大型知名早教機構會比較有保障,即使不是最好的選擇,至少也不會很差。如果早教機構既有親子園又有幼兒園,並且兩者互動發展,也會有助於孩子的發展。

如何在家早教?

如果決定了在家早教,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

1. 為寶寶提供探索世界的機會

確保環境裡包含了各種豐富而適度的刺激。

19世紀60年代,Rosenzweig的研究認為在豐富環境(enriched environment)裡養大的白鼠不僅大腦更重,而且灰質層更厚。由於大腦灰質與認知能力有關,因此這些在豐富環境下成長的老鼠在走迷宮等任務中表現自然也更好。

19世紀70年代,Greenough設置了三種環境,來研究不同環境對對白鼠認知能力的影響。第一組隔離在小籠子裡,沒有任何社會互動;第二組在一個相當大的籠子和其他幾隻白鼠生活在一起;而第三組生活在遊樂園一樣的環境中,這裡有各種滑梯,轉輪之類的設施,同樣也是幾隻白鼠生活在一起。

最後,研究發現,生活在自然環境裡的白鼠最聰明,甚至比刺激很多的遊樂園中的白鼠表現更好。

在言語和非言語兩個水平都要對寶寶快速做出反應

試著去「和」寶寶說話,而不是「對」他們說話。提問題,關注他們的反應,並提供進一步交流的機會。不要覺得寶寶們聽不懂而放棄了與他們交流的機會。當你換尿布或者溼衣服時,寶寶會聽你說的話和唱的歌。

英國早教專家認為,三個月大的寶寶就能開始和你對話了,而你要做的僅僅是在說幾句話以後停下來,留出讓他說話的停頓。接下來,你就會發現他們用聲音和動作來回應你了。令人驚訝的是,小嬰兒也能展開這樣的「對話」,尤其是當你做到下列幾點時:

靠近寶寶,吸引他們的關注;

使用簡單、直白、精煉的詞語或者短語;

重複幾次,每次可以有細微的不同;

同時,輔以上揚的音調和誇張的面部表情。

給寶寶讀書

儘管寶寶們可能並不理解你所說的詞語的含義,但他們會對你的聲調和讀書這項活動提供的親密感做出回應。並且,和寶寶一起閱讀還能夠讓寶寶對讀書這件事有愉快的體驗,從而啟蒙持續終生的閱讀習慣。

擔心將來孩子不愛看書?那就要從長計議、從小做起。

先讓寶寶適應並喜歡你為他/她讀書這項活動;等他/她稍大一些,選一些顏色鮮豔的繪本、畫冊給他/她作為玩具,陪他/她一起看並講解;隨著成長與識字,可以從節奏明快、故事有趣、篇幅較短的書籍開始,讓他/她自己來讀,並且與他/她討論故事的內容與人物,慢慢的,讀書就會成為孩子的一項愛好而不是苦差事了。

要想盡早培養寶寶閱讀的樂趣,可以把他抱到自己的大腿上,和他一起看書、讀書或者閱讀故事摘要。紙板書和布書能在寶寶的啃咬中倖存下來。你可以買一些書,同時從當地圖書館借一些書。儘量不要把你的錢浪費在購買號稱能促進寶寶早期讀寫能力發展的塑料玩具上,這些玩具通常會把字母印在表面。寶寶很快就會認識這些字母,而不再需要這些玩具了。

玩具:越簡單越好

玩具店裡總是擺滿了各種玩具,但對寶寶而言,最好的玩具其實是你:一名會玩、細心的成年人,還“裝載”了聲音、眼睛、耳朵、手、膝蓋,並且瞭解寶寶的喜好。

一些塑料玩具被吹噓成是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和爸媽進行早教的必備用品,對這些宣傳語最好持懷疑態度,因為大多數都是虛假宣傳。寶寶最初的幾個月乃至幾年是非常重要的,但這期間最能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是你和寶寶之間的對話,以及玩一些最簡單的東西。儘管我們生活在高科技的社會,但寶寶的世界並不需要這些高科技。

寶寶的玩具和周圍的環境需要保持乾淨衛生。並非所有玩具都得是塑料的,當然也不需要總是色彩鮮豔的,或者都能發出有趣聲音的。儘管寶寶有時喜歡塑料玩具,但也喜歡木質和柔軟材料的外表和質感。他們也不希望所有玩具都發出聲音。

一旦寶寶能自己獨立坐起來,他們就解放了自己的雙手,接下來,他們將用這雙手去探索全新的世界。他們通過自己移動、搖晃簡單的玩具,並將這些玩具拿出和放入大一些的容器來學習。爸媽不必無節制地買玩具,只需要有一個「寶貝籃子」就足夠了,裡面包括一把木勺、一個金屬茶杯、一大片棉布、一隻軟布球、一個洗澡海綿和一隻老式的木製夾。在給寶寶玩之前,需要檢查這些東西都無法被寶寶吞下去,也沒有鋒利的邊緣。在寶寶玩的時候,也需要坐在一旁密切地關注——父母最好能保持沉默,直到寶寶明確地邀請你一起玩。

確保寶寶能動起來

寶寶喜歡使用自己新學到的身體技能。他們會集中注意力去接觸並抓起感興趣的東西。現在他們還沒有“危險”的概念,所以需要你確保他們抓取範圍內的一切都是安全的。

寶寶花了很多精力來學習如何讓自己動起來,例如爬行。他們會在決定爬向某處以後,經歷從磕磕絆絆到熟練爬行的過程。寶寶上半身發育總是早於下半身的,所以不少寶寶一開始時爬行時是向後爬行的。

寶寶需要足夠多的機會來練習他們選定的「體操技巧」。如果爸媽總讓他們坐在嬰兒座位或者嬰兒車裡,他們是無法學會這些身體技能的。與此同時,讓他們撒歡也需要一個安全的練習環境。最好的區域是舒適的地面,以及有你在一旁和他快樂地玩耍。一旦寶寶學會了新技能,他們會急切地想要使用這些技能:你會看到大一些的孩子歡快地在地板上爬來爬去。這種「來爬吧」的熱情也是早期學習中重要的一環。

最後結論:早教很必要,國外也有早教,但早教不等於早教班,並且,早教無處不在!有點拗口,但是肺腑之言!





麵條在前進的VLOG


我覺得這個還是要一家人商量著來,沒人能說3歲前的孩子一定要去早教班。

由樓主的問題可以推斷:樓主家裡的老人,一直幫忙帶著大寶,而且家裡人也同意生二胎,說明家裡的老人也是願意幫忙帶二寶的,只是因為樓主自己認為老人嬌慣孩子,不願意再將二寶交給老人帶,才會引發這樣的焦慮。所以,我建議,樓主還是要跟家裡人商量,畢竟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 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家裡的老人(雙方的父母)都沒有能力再照顧二寶,而且老人和孩子的爸爸也支持,樓主倒可以送二寶去早教,但是不建議全託。畢竟,3歲前的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家人的關心,而在早教班,雖然有老師陪著,但是畢竟沒有家人般那樣愛護關心孩子,難免有時候會疏於對孩子情感上的照顧,容易給孩子造成不安全感。3歲前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家人帶來的安全感。只有建立了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會更信任父母。

  • 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市面上的早教全託機構,一般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價格一般都不便宜,如果家庭的收入無法支撐,樓主還是不要考慮了。家裡有老人可以幫忙,雖然老人在某些方面容易嬌慣孩子,但是這些都是可以溝通的。或者找一些現實中被嬌慣孩子的表現實例,講給老人聽,或者將大寶的所作所為,在外面受到了怎樣的“批評”等,都可以講給老人聽,只要老人明事理,一般都會可以接受的。從樓主的題目中可以推測:既然樓主家裡老人有意願幫忙帶二寶,說明老人應該是明事理的人,應該是不難溝通的。
  • 去外面瞭解上過早教全託班的孩子的情況。早教機構招生的時候都會把自己的條件吹上天,但是千萬不能被這些表象所迷惑,最好的就是去詢問在這家早教機構上課的孩子的父母,向他們瞭解這家早教機構的情況,比如:資質,硬件設施,師資情況,老師對待孩子的情況,等等,只有經過全方位的瞭解,才能放心的將孩子交給他們。否則,無異於將孩子送入虎口。


當然,最終是否將孩子送入全託早教機構,還是要看樓主跟家裡人商量的結果。但是,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不會這樣做。


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也是由老人帶,也有樓主所說的那種嬌慣,但我比樓主情況更糟的是,家裡老人不願意幫忙帶二寶了,所以生下二寶後,我就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媽媽。現在兩個孩子都在幼兒園,我能明顯感覺到大寶和二寶之間的區別。所以,我很慶幸,二寶是我自己帶大的。

建議樓主仔細分析其中的利弊,做出最後的決定。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海綿媽媽育兒


關於早教,首先家長的心理要擺正,不要說看到身邊別家的孩子都在上,不要說因為攀比而讓寶寶去上早教;其次,自身的經濟情況,目前市場上的早教課一年下來基本要達到2~3w左右,這樣的投資是否真的適合自家寶寶,這些就需要家長們自己去衡量了。

寶寶只有到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才會獲得相應的能力,而不會跨越任何一個階段。孩子們在沒有學會走之前,是不會跑的。家長們應該根據寶寶的發展情況去調整自己的逾期,避免因期望過高而焦慮不安,影響寶寶的成長,當然也不能錯過黃金培養時間。

三歲以前主要是培養寶寶的安全感。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陪著他玩,僅此而已。讓寶寶知道,自己有人疼有人愛,知道自己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知道這個世界多麼美好。

當然,不是說參加早教是萬萬不能的。如果家長能夠審視自己的心態,並觀察寶寶的狀態,選擇適合寶寶的親子活動,那麼無論是上早教班還是進行其他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暖暖媽媽育兒說


您好,個人覺得是小孩三歲前是需要早教的。很多家裡老人都會說“早教不就是陪孩子玩遊戲嗎,在家裡玩不一樣嗎”,其實這個想法是完全不對的,早教不僅僅是和孩子玩遊戲那麼簡單,早教的好處有很多:

1,現在的父母都是8090一代,生活壓力非常大,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哪有那麼多時間和經驗去教育孩子呢,所以投資早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專業的早教機構,都有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會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把課程設計的既多豐富又多彩,並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優化。



2,對孩子來說,每一次上早教的時間都是和其他小夥伴以及老師交流的好機會。在早教中心,孩子每次都會和小夥伴和老師們玩得異常開心,每當老師拿起那可愛的布娃娃給孩子們示範怎麼爬梯子,怎麼翻滾的時候,孩子們看的都非常認真,孩子們會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和小夥伴們分享,和老師溝通等等,充分鍛鍊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3,對父母來說,每次上早教都是一次高質量的陪伴時間。以前沒報名早教課的時候豪哥兒爸爸每天只有下班後才能陪孩子一起玩耍,可是晚上時間畢竟有限,玩的效果也不是特別好,自從上了早教課,無論什麼時間,豪哥兒爸爸都會陪著孩子去上早教課,陪孩子玩遊戲,陪孩子聊天,而且一般報了早教課的會員可以在上完課後免費在早教中心陪孩子玩。


4,早教中心有豐富的玩具和寶寶用具

我們報的那個早教中心有搖搖馬、小汽車、小鋼琴、還有各種繪本,孩子想玩什麼就玩什麼,並且在上完課後,豪哥兒都會繼續玩一個小時左右,玩各種玩具,和小夥伴們一起瘋,我覺得孩子玩的很快樂,這是在家裡體驗不到的。

不得不說的是,早教課有點貴啊,不過都是為了孩子,咬咬牙也就挺過去了,看到孩子每次早教都成長了好多,心裡還是很欣慰的。



希望的我回答幫助到你,關注@豪哥兒媽媽,我們一起分享育兒的喜怒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