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大通全域旅游创新发展在路上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在青藏高原的东部,有一片神奇的绿洲。这里朝阳涌翠、夕照流金,山川秀丽、民风淳朴,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展露着迷人的风景;这里是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是河湟文明的摇篮,这里是生态文化旅游的胜地;这里被称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就是中国夏都西宁的生态文化园——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近年来,大通县不断探索绿色生态、文化融合的旅游发展的新途径,以山水生态、田园风光、民族民俗风情等为特色,以休闲、运动、观光、度假为发展方向,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不断加快旅游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通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取得一定的实效。

日登老爷山、夜品农家饭,听婉转花儿、游浪漫窎沟,观缤纷花海、品民俗文化……如今,乡野阡陌中,群山相连,层林尽染,宛如世外桃源,一幅全域旅游的崭新画卷正在北川大地铺陈开来。

坚持规划引领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2018年以来,为使全域旅游具有较高水平的发展方向,大通县委、县政府对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极为重视,认真选择规划编制单位,通过严格筛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高质量编制完成《大通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大通全域旅游工作实施方案》。3条乡村旅游产业带的规划正在编写中,以总体规划和工作方案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建立全社会共同关注旅游、共同发展旅游、共同享受旅游发展成果的大旅游格局和发展定位。

今年,该县将对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完善创建资料,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补充和改进,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协作,不断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亮眼成绩】2018年共接待各类游客358.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3亿元,同比增长14%和25.5%。

大通全域旅游创新发展在路上

3大行动

全力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青海旅游业的本钱在生态、看点在生态、潜力在生态。有了好的自然生态,外地人才会来,本地人才会去,我们的旅游才会健康持久发展。”近年来,大通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借助优越的生态禀赋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

绿色旅游行动,生态旅游精品建设行动,绿色旅游融合行动……2019年,大通县开展的三大绿色生态旅游行动,折射出全县发展生态旅游的决心,也印证了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推进绿色旅游行动】遵循“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战略路径,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加强构建推广“绿色景区、绿色旅游饭店”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产品体系,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和发展生态旅游,引导游客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

【实施生态旅游精品建设行动】依托该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批度假乡村、精品民宿、特色小镇和主题客栈,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实施绿色旅游融合行动】以绿色为主题,倡导低碳旅游,推行绿色消费,深化旅游优质服务提升工程,开展品质提升行动,完善公务服务设施,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切实保障旅游安全,坚持旅游为民惠民,着力共建新生活;深化旅游形象提升系统工程,持续强化品牌形象,做好重点宣传推介和节庆活动,加强旅游推广合作,倡导文明旅游,着力彰显绿色发展新形象。

大通全域旅游创新发展在路上

特色创新走出“美丽乡村+文化旅游”新路子

在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乡村旅游产业队伍中,大通县的特色化乡村旅游业发展尤为迅速,该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民意、留住乡愁,突出特色、做强产业,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与文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率先打造了窎沟片区和景阳片区2条乡村旅游示范带,东峡和塔尔片区的乡村旅游工作现已全面启动……为整合区域内资源,融合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推进旅游、农村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融合发展,大通县打造4条乡村旅游产业带,开创了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成为我省最具人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通过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产业带内农民增收,让农民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得到了实惠。

今年,大通县不断强化乡村旅游发展、做好景阳、窎沟片区的提升,推进东峡、塔尔片区建设力度,完成三条乡村旅游产业带的规划编制工作,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娱乐、购物内容,以乡村旅游产业带为推手,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开发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家庭牧场,推动农家乐、茶园、采摘园等传统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真正使产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劳动变体验,促进乡村旅游消费。积极开发农耕体验、民俗节庆、传统技艺等互动型、参与型旅游产品,积极培育开发绿色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持续推进“后备箱”工程,延伸旅游消费链条。

大通全域旅游创新发展在路上

多措并举探索旅游融合发展新途径

近年来,大通县委、县政府结合自身地域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努力探索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大通旅游知名度。

【文化融合】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物遗迹,推进文化演艺、主题游乐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体验旅游,挖掘民族、历史、民俗等特色文化,进行演绎、包装、产品延伸。推进文化旅游全面融合。

【工业融合】依托产业优势和工业资源,打造工业旅游项目,重点推进旅游与食品、中藏药材加工等特色轻工业融合,打造集参观游览、体验研学等为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推进可可西里工业文化产业园项目,争取早日开园。

【体育融合】加强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开发徒步、骑行、户外拓展、极限挑战等运动休闲旅游产品。

确定目标优化形象打造高品质服务

为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大通县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工作重点,不断优化大通旅游形象,打造高品质服务。

●全力推进大通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业务工作。健全公司机构,完善公司经营管理,创新旅游投融资形式,打造文旅产业发展平台,为全县文旅产业的发展做到引导工作。

●健全旅游发展的保障制度。完善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强化旅游联席会议制度、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制度,推进旅游体系不断完善,为旅游发展做好保障。

●加强旅游品牌宣传。进一步加强旅游的宣传、培训工作,熟悉掌握全域旅游的相关业务知识,提升全县对外影响以及旅游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树立大通旅游品牌形象。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配套服务的提升,以“厕所革命”为推手积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该县旅游服务功能。

●做好旅游招商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力争2019年底,实现旅游接待人数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6%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