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癌症患者為什麼不能吃海鮮?

年輕的老頭


癌症患者不能吃海鮮的說法是錯誤的。

一,癌症患者與正常人比較,需要更多更豐富的營養攝取。

因為癌細胞的代謝特點,蛋白質分解、合成更加旺盛,需要的蛋白質攝取更多。而癌細胞本身具有生存優勢,它被首先滿足各種營養需要,所以,它會不顧一切攫取氨基酸儲存供自己需要。這樣的結果,其他正常體細胞有可能蛋白質供應不足。

這個時候,機體必須獲取更多蛋白質以滿足生理需要。

二,各種海鮮,首先就是優質蛋白質來源

所以,為了滿足機體需求,癌症患者吃海鮮沒有任何問題,也非常必要。

除非有些人對海鮮過敏,要謹慎食用,其他有關“海鮮是發物”“性涼”等,都不足以成為拒絕吃海鮮的理由。

三,在吃的問題上,癌症患者被很多人建議少鹽少油,少吃海鮮,甚至少吃牛肉羊肉

這是錯誤的“過分小心”。

除非過敏者,癌症患者可以吃一切食物,不必忌口,也不要刻意忌口。全面攝取豐富營養,是最佳飲食原則。

尤其癌症晚期,各種營養消耗巨大,必須有更多攝取以平衡需要。

回答如上。


養生防癌養心第一


作為一名醫生,我經常被患者問這樣的問題,很多患者和家屬都諮詢,癌症患者能不能吃魚,蝦,海參等海鮮產品。海鮮是不是發物,吃了會不會導致腫瘤復發和轉移?這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

其實,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沒有所謂的“發物”,發物是民間的一種說法,很多老百姓認為海鮮,雞蛋,韭菜,辣椒,牛羊肉都屬於發物,生命之後需要忌口,不能吃發物,有的人認為發物會導致傷口感染,傷口癒合不良,有的人認為發物會導致癌症復發和轉移。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發物的概念是不對的,魚蝦等海鮮並不會導致腫瘤復發和轉移,也不會導致傷口癒合不良,相反,海鮮類的產品一般包含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多種微量元素等等,對腫瘤的患者是有好處的,可以增強營養,促進傷口癒合,促進恢復,並不會導致腫瘤復發和轉移。所以,癌症患者是可以適當補充海鮮的,魚肉和蝦肉都可以吃。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吃海鮮的,如果你對海鮮過敏,吃了某些魚蝦之後,會出現皮膚瘙癢,紅腫,皮疹,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休克。那麼無論你是不是得了癌症,都不可以吃這些海鮮類產品,所以,有人指出,民間所說的發物應該指的就是可以引起人類出現過敏的物質,發物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對他們不過敏,那就不是發物。如果你吃了海鮮過敏,那就是發物。

總而言之,只要你對海鮮不過敏,癌症患者就可以吃海鮮,海鮮營養豐富,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補充患者的營養。


普外科曾醫生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注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做為專業搞營養的,經常會有癌症患者和家屬問我,得了癌症能不能吃海鮮。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華人特色的問題。出了華人圈子,海鮮隨便吃。


之所以很多華人認為癌症患者不能吃海鮮,是因為在傳統習慣中,海鮮是發物,擔心吃海鮮會促進腫瘤生長轉移,或者腫瘤復發。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根據的。

發物這一概念源自於傳統中醫,但是在中醫體系內,對於發物也沒有確切統一的定義。大致是指容易誘發疾病的東西。從中醫古籍記載來看,發物誘發的疾病大多數和過敏以及感染性疾病有關。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人吃了某些食物會有過敏現象,其中海鮮過敏還是比較多見的。但是關於發物的範疇,以及發物對疾病的影響,在民間被無限放大了。

其實發物的發,和腫瘤復發的發,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老百姓眼裡是同一個字。當然,大部分人還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


如果對海鮮不過敏,也沒有痛風,癌症患者完全可以吃海鮮。大部分海鮮富含優質蛋白質,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對於癌症患者的營養是很有幫助的。


福爸聊營養


很久以來,中醫對食物就有“發物”“忌口”等說法,某些食物若被定為“發物”,癌症時就就要“忌口”而不能吃,否則會促進癌細胞生長擴散。海鮮在中醫的說法中就屬於發物,癌症患者真的不可以吃海鮮嗎?

什麼是發物?

有醫學專家指出:“凡能引起口乾、目赤、牙齦腫脹、大便秘結的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發熱的可能,俗稱發物”。因此,簡單地理解,發物就是能讓人發病或者加重病情的食物。一般認為的“發物”有雞、魚、蝦、蟹、海鮮、羊肉、牛肉等。有人總結了“發物”名單後,發現所謂的“發物”幾乎包羅了所有的食物,如果是真的話,那麼癌症患者基本上沒有什麼食物可以吃了。

癌症患者不能吃海鮮,沒有科學依據

中國和其他國家都有腫瘤患者,而其他國家是沒有“發物”這一個概念的,海鮮、牛肉、羊肉是很多國家人們的常見食物,沒有研究或報道說他們吃了這些“發物”導致復發或者轉移。

而且有研究人員對這些所謂的“發物”的成分進行檢測之後,並沒有發現這些“發物”在成分上有什麼特殊性。這些所謂的“發物”,特別是海鮮,富含蛋白質、熱量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而這些營養物質正是癌症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所必須的。

有很多研究發現,許多海鮮不僅不會加重癌症病人的病情,反而能夠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和防止癌症復發的作用。如牡蠣富含鋅元素,經常食用可增強癌症患者的免疫力,有助於殺滅癌細胞。再比如海藻所含的纖維素不容易被消化,食用後通便的效果,可使腸內某些致癌物質得以迅速排出體外。當然,海鮮含有很多異種蛋白,容易導致癌症患者發生過敏反應,但這並不會加重癌症患者的病情。所以,癌症患者是可以吃海鮮的,前提是對海鮮不過敏。


綜上所述,只要不過敏反應,癌症患者不僅可以吃海鮮,還應該適當地增加海鮮的攝入量,這對癌症患者身體的康復大有裨益。筆者認為,癌症患者應該補充各種富含營養的食物,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除了適當控制一些食物的攝入之外,不應毫無依據地胡亂“忌口”而放棄像海鮮這種高蛋白、高營養的食物。


參考文獻:吳煜. 飲食抗癌根據地[J]. 中國保健營養, 2004(2):32-33.


藥師方健


您好,我是李繼臣主任,一位中醫腫瘤科的老中醫,能有幸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癌症患者並不是不能吃海鮮,只是對於部分特殊體質的人群患者不能吃海鮮,因為他們對海鮮過敏,所以無論是在患不患病的情況下都是不能吃海鮮的,有過敏史的人群絕對不能碰海鮮的,否則就會出現各種過敏現象,嚴重的情況下過敏還會致死,所以海鮮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其實吃海鮮對人體會有很大的好處,還有部分海鮮還有抗癌作用。海鮮的種類有很多,例如魚、蝦、螃蟹、海帶、花甲、牡蠣、海參等等,海鮮不僅是有鮮美的味道,而且還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這些對人體都有很大的好處。在科學研究表明:食用海鮮不僅能夠給人們補充營養,還能為人們預防癌症,而且在癌症患者治療期間還能為患者彌補在癌症治療中身體的過分消耗,並且同時還能提高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以及抗病能力等身體素質。

有許多海鮮吃了還具有很好的防癌作用,不同的海鮮具有不同的作用:如牡蠣,其體內含鋅元素極其豐富,常食可大大激發體內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有助於殺死癌細胞;如海藻,它所含的纖維素不易被消化,吃後可增加大便量,使腸內某些致癌物質得以迅速排出體外,它還可以選擇性地殺滅結腸內能產生致癌物質的細菌,現在也已成為癌症病人的輔助食療品之一;有很多海鮮產品都能有效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阻止其轉移,其體內所含的物質也都有抗癌作用,在放、化療期間服用海鮮還可以相對的減輕毒副反應;

另外,有些海鮮還是中醫藥治療腫瘤的軟堅散結要藥,但是,因為海鮮所含蛋白質比較多,一些過敏體質的人由於腸粘膜毛細血管通透性較高或者對海鮮中的蛋白質消化不夠徹底,所以才會引起過敏反應,但這並不會加重癌症本身的病情。因此,對於癌症病人來說,只要他本身對海鮮不過敏,適量進食是有益的。因此,海鮮不但有食用價值,而且有許多藥用作用,因此對癌症患者來說,在癌症的治療及康復過程中適量的食用海鮮是沒有副作用的。

我是李繼臣主任,和癌症打了一輩子交道,大家有什麼關於癌症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會盡力為大家一一回復。


復康養生小課堂


癌症患者不能吃海鮮,這個本身就是老百姓的誤傳,任何現代醫學書裡都沒有提過癌症患者不能吃海鮮。實際上海鮮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高蛋白飲食,適當吃有補充營養的作用。海鮮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大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微量元素硒和多種維生素,且肉質肥嫩,是癌症患者理想的佐餐佳餚。比如牡蠣,每100克牡蠣中含硒84.64微克,硒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內無法合成,對提高機體免疫力非常重要。像黃魚、鰻魚都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具有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提高巨噬細胞的活性的作用。所以,癌症患者食用海鮮不但不會引發或加重癌症,相反地對癌症病人還大有好處。

有人認為癌症患者不能吃海鮮,是認為海鮮屬於“發物”,吃了以後會出現全身不適或加重原有病情。在醫學、營養學上,其實是沒有發物這種說法,發物是民間流傳的說法,有些人其實是對海鮮過敏的,如果這類人吃了海鮮,可能會皮膚瘙癢、蕁麻疹,拉肚子,所以大家就總結海鮮是發物,其實這僅是某些特殊體質的人對某些食物的過敏反應。人們口中的“發物”一般包括各種水產品,如魚、蛤蜊、螃蟹、蝦、蛋等;畜禽肉類,如雞鴨牛羊肉等;蔬菜中如韭菜、芹菜、香菜等。在老百姓眼中,“發物”種類繁多,實際上,這類食物均為醫生和營養學家推崇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果癌症患者把這些優質蛋白質都忌了,顯然會讓身體處於營養不均衡狀態,對腫瘤患者的康復是極為不利的。

所以,只要不是對海鮮過敏,癌症患者適當使用完全可以的。但癌症患者本身胃腸道功能比較弱,所以一定要煮熟才能吃,防止寄生蟲和一些致病菌。而像一些貝類由於質地堅硬,不易消化,儘量少吃,可以吃一些海蝦、海魚、海參等等。部分海鮮性寒,比如螃蟹,海螺等,如果體質過於虛弱或胃腸道功能異常,則不建議過多食用此類海鮮,以免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導致腹瀉的發生。

海鮮有一定的腥味,如果患者無法忍受這種腥味,尤其是放化療病人,自己不願意吃海鮮,也沒必要強求,可以補充其他的優質蛋白飲食比如淡水魚、雞蛋、牛奶、精瘦肉等,適當吃新鮮蔬菜、水果,有利於補充維生素,同樣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營養狀態。總之,癌症患者飲食需要多樣化,優質蛋白飲食,對海鮮不必完全忌口。


胡洋


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拜讀了多位醫生,專家,營養學專業人士的主張,幾乎異口同聲贊同動物高蛋白,動物性脂肪等有助於腫瘤患者的康復,想必發言的專業人士們不僅醫術沒得說,加上食療的這些主張,一定活人無數,將很多癌患起死回生或五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大大提高,遠遠高於全國平均值吧,否則怎麼還樣信心滿滿地指導病人及家屬?

據我所知,日本人在二戰後全面學習西方高脂高蛋白多喝牛奶的飲食方式,到了七八十年代發現慢性病腫瘤持續高發,經認真研究反思,知道弄錯了,重新迴歸多穀物多蔬果的傳統東方飲食方式上來。現在人家成了最長壽的國家。

好像美國也有很多專業人士經長期大量的研究,也主張減少動物性食品,增加植物性食品的比例更利於健康的改善。

從腫瘤的發病機制上看,長期大量的高蛋白飲食結構導致的便秘等胃腸功能受損是致病因之一,高脂飲食也是罪魁禍首之一。一如抗生素救命,但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危害今天也被更多的人所認識。以前缺醫少藥,相關部門也沒有及時給民眾示警,最終還是知道是自己失職了,被人家挖了坑。當然也有人清醒地知道是坑,但也不遺餘力地張羅,因為有不可告人的利益驅動,所以樂當走狗,還賺了名聲。這也許就是小崔挑戰的那些人吧!

從酶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高脂肪要消耗自體更多的脂肪酶,高蛋白則要消耗更多的蛋白酶,脂肪酶蛋白酶等各種消化酶用得多,在酶的總量是不變的前提下,人身體內代謝酶就變得少了,所以代謝機能下降,這就是長期大魚大肉飲食的人,更容易得腫瘤的病因,也是慢性病的病因,手術放化療再進一步破壞了免疫力後,又繼續用肉食用魚用海鮮來進補,來提高免疫力,又是新一輪地大量消耗各種脂肪酶蛋白酶等消化酶,所以就離死亡越來越近了!

專業人士只管說營養,不問寒與涼。那是吃瓜群眾的悲哀。從幾千年中醫經驗積累的認知上,各種疾病來自寒溼的不斷聚集和升級,已經是體寒嚴重的人,還要吃大量的寒性食物,而不去溫熱身體,會不會病情越來越重?痰溼極重的人,不去改善他的化痰化溼能力,還不斷地增加化痰化溼的負擔,怎不會把僅存的那點餘力消耗怠盡?這個方向,和飲鳩止渴的結果沒有什麼兩樣,是不是?

食草動物們沒有專業的醫院和大批的專家伺候著,也會衰老,但沒有那麼高比例的老年慢性病和癌症。甚至某些動物生了病,主動吃一些有藥性的草,樹葉子,就會好起來。

人是雜食動物,食物越豐富多樣化為好,前提也是五穀為養,五穀雜糧為主食才是大道。

退一步,或是用中和的方式來解決。腫瘤病人吃了寒性食物的同時,還要用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去調和它,才會避免又被傷害。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病來是長期積聚到某一天才爆發,病去也要慢慢地來。是不能急功近利的。用激進的辦法,希望三五天就恢復健康活力,這也不符合生命的規律吧?

本文作者愚頓,沒有碩士博士博導們那麼專業的知識積累,只會說些樸素的大實話,也肯定有諸多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和賜教!


若水者


癌症患者不能吃海鮮聽說是來自中醫的叮囑,但我爺爺就是中醫,他對病人並沒有這個要求,並不認為是需要忌口的食物。

1.中醫的神秘在於沒有標準化,一人一中醫,每個中醫看法可能都不一樣,關於海鮮是否發物並無統一意見。

中醫上並沒有“癌症”診斷,有一些可以觸及的腫瘤被診為“瘰癧”。當一個人拿著確診“癌症”的資料找中醫看病,除了江湖騙子,沒有任何一位中醫敢說“不用去醫院,我能治好”。相反的,在醫院被現代醫學診斷為癌症晚期,當醫生告訴你“不必治了,回去找中醫調理吧”,這句話潛臺詞是“沒得治了,等奇蹟吧”。說這些,我並沒有貶低傳統醫學的意思,只是想說癌症關鍵治療在現代醫學,傳統醫學可以作為補充和調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中醫。我的老家在湛江沿海地區,人人從小吃海鮮長大,每家每天都在吃海鮮,海產品就是普通食物,並無出奇之處。有的地方中醫認為海鮮是“發物”,容易誘發疾病,我爺爺是中醫,我爺爺和他們那些中醫同道並沒有說癌症不能吃海鮮說法,反而建議癌症術後病人多喝魚湯,認為可以“去腐生肌”有利於術後恢復。

2.現代醫學認為“無腿”的海產品是最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之一。

俗話活“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不如無腿的”,海鮮通常指魚蝦蟹貝等,都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富含各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尤其是深海魚類,飽含豐富歐米伽-3魚油,對保護人體心血管大有裨益,一直是現代醫學推崇的健康食物。對癌症病人而言,癌症細胞特點是瘋狂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癌症病人的營養支持非常重要,貫穿整個治療和恢復階段,海鮮作為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為什麼要拒絕呢?

3.個人認為至於吃與不吃在於自己喜好。

海鮮作為優質蛋白質來源,如果喜歡吃又不過敏尿酸又不高的,可以大方吃,有利癌症身體恢復。相反的是,不喜歡或不宜吃海鮮的,不必逼自己去吃,除了海鮮,雞蛋、牛奶、豆製品、雞鴨鵝及馬牛羊的瘦肉都是優質蛋白質來源,都可以選擇不必非吃不可。

小結:癌症病人不可以吃海鮮只是一些人的看法並無科學依據,“聽說”來自中醫可能存在以訛傳訛,並不可信。現代醫學認為海鮮是良好蛋白質來源,可以作為癌症病人營養補充。但海鮮只是一類食物,如果不喜歡不宜吃,完全可以用其他食物代替,不必強求。



從現代醫學來看,如果不是對海鮮過敏,癌症患者吃海鮮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很多“忌口”的說法來源於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醫根據自己的理論,無論是藥物還是食物都分出寒熱溫涼等屬性,或者是根據某些食物的特性歸結為“發物”,寓意為有可能誘發、引發某種疾病的意思。如豬肉性寒,羊肉性溫;蝦蟹、無鱗的魚歸結為發物等等。

這些到底有沒有道理,能不能得到現代科學的解釋,這裡不做褒貶。

但從現代醫學來講,類似海鮮這些食物,只要不是特殊體質或進食後有不適等異常情況,進食是沒有問題的。禁忌只是指那些生冷硬、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應儘量避免,尤其是患者在抗腫瘤治療期間,患者免疫力低下,這些刺激性食物有可能加重胃、食管粘膜的損害,造成機體不必要的傷害。

綜上,癌症患者的飲食,應該以富於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注意營養攝入均衡即可,至於海鮮類食品,適當進食也是沒有問題的。


深藍醫生


西醫認為癌症患者的飲食並沒有特殊的禁忌,也不會說禁食海鮮。癌症患者的飲食應滿足營養、易消化、不刺激等原則,腫瘤作為一種消耗性疾病,從外界補充營養是很重要的,並且癌症患者一般消化能力下降,應選擇溫和易消化的食物。



癌症患者能不能吃海鮮?

海鮮主要包括魚、蝦、貝類,這類食物含有優質的蛋白質、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事實上魚肉比禽畜肉更容易消化吸收,更值得推薦。有人說海鮮是“發物”,這種說法並沒有明確的依據,有些人食用海鮮會出現紅斑、丘疹等皮膚病。這是因為這些人是過敏體質,過敏體質的人當然應該遠離過敏源,而對於普通的癌症患者是無礙的。



癌症患者除了需要早期發現、正規治療外,飲食營養也要跟上。不能偏聽偏信,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如果什麼都不能吃那身體哪來的營養,只要滿足有營養、易消化、不刺激等條件的食物就是好食物。另外也不必自行服用各種保健品或補品,除了多花錢一般用處不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