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笛子學習—“彈性”及訓練方法

笛子學習者特別是業餘愛好者,由於沒有專業老師知道所以難免要出現一些錯誤,走一些彎路!如果這些錯誤沒有及時改正,就一定會影響到以後的進一步發展與提高!由於每一個人的所面臨情況不同,學習的過程有所差異,所以遇到的問題和所犯的錯誤也不盡相同!!本人願意結合自身的體會,將自己所遇到的一些困難,所走的彎路以及克服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共享,總結成幾篇文章,與大家共同討論學習,即使為了總結檢查自己,又期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第一個我要著重提出問題是“彈性”問題。這可能是大家早已經熟悉的,但並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做得很好的“問題”,其實即使朋友你能夠熟練掌握也要繼續學習,正所謂“藝無止境”!!因此建議大家無論掌握與否,能不妨再做進一步的認真學習!

在物理學和機械學上,彈性理論實描述一個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如何運動或發生形變。 笛子的彈性我把它歸納為“氣息彈性”“手指彈性”“腹部彈性”“舌頭彈性”“唇部彈性”和口腔彈性等,因為氣息彈性是口腔彈性,唇部彈性和腹部彈性密切配合的結果,故在本文中著重介紹“腹部彈性”“舌頭彈性”“口腔彈性”“手指彈性”和“唇部彈性”。

腹部彈性:專業朋友可能很重視,但卻是業餘愛好者常常忽視的問題。我們不妨將自己的演奏與一些演奏技術高的認識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即使簡單的幾個音符卻能夠發現差距。比如俞老師吹的《馬蘭花開》《三聲無奈》和馬迪老師的《遠情》等歌曲,這些歌曲的技巧都不難,但你也演奏一編,再與兩位大師對比一下,差距一定很明顯吧!你一定會感覺他們的演奏想人再歌唱一樣的優美動聽!原因何在?? 除了滑音,笛子,笛膜等因素外,腹部的彈性控制技術是重要的原因!什麼是腹部彈性呢?如何訓練呢腹部彈性呢??

音樂中腹部有彈性是指腹部能夠有彈性地擴張和收縮,而不能僵硬機械,歌唱和吹管均要求如此,只有這樣氣息才會更加自然地產生動聽的音波。其實對此文字上很難描述,不過大家肯定會發現在音樂中很少有一直不變的現象,常常會有強弱(節拍),高低,長短和速度等的起伏變化,即使一個簡單的長音音符也很少是固定不變的!我們仔細聽笛子大師的演奏特別是長音,就會發現有聲音的波動變化,這種聲音的變化我們稱為“音波”。需要指出的是:笛子的音波是指自然的,與人聲接近的動聽悅耳音波,音波不應該簡單的理解為氣震音。要想演奏出悅耳的音波,腹部彈性控制技術是其基本的前提,這需要經過長期嚴格的腹部訓練,這種訓練我們稱之為“功能性腹部訓練”。它在各種彈性訓練中最重要,但也難度最大,最吃功夫!下面談談如何進行“功能性腹部訓練”,訓練之前提醒大家:要在有一定的基礎後再進行功能腹部訓練,氣息做到“先穩後變”,不可以前後倒置。

1.開懷大笑體會腹部彈性:手輕輕放在丹田處,開懷大笑:哈哈........,體會腹部的彈性顫動,注意!如果皮笑肉不笑:嘻嘻......,是不能體會準確的;

2.徒手,全身放鬆,氣沉丹田,口腔打開,氣道順暢,呼呼......出氣,腹部有彈性地一張一縮。剛開始要慢,目的在於找準感覺;

3.長音的彈性訓練:吹長音時,進行呼呼.....出氣,腹部有彈性地一張一縮。先慢,熟練後加快;

4.音階的彈性訓練:結合音階做彈性訓練,開始起伏要小,熟練後起伏拉大拉開;

5.樂曲的彈性訓練:熟練掌握後為進一步提高就應該進行獨奏曲彈性訓練,當然獨奏樂曲是綜合的訓練,在此重點強調腹部彈性訓練。給大家推薦幾首對腹部彈性要求較高,氣息比較講究的獨奏樂曲:

1.劉森風格的作品: 《牧笛》,《山村小景》,《小放牛》;

2.俞遜發先生作品:《那達慕1988》,《收割》,《珠簾寨》;

3.其它的笛子作品:《三五七》,《山居秋暝》,《牡丹亭》,《妝臺秋思》等。

友情提示:1.功能腹部訓練需要長期進行,循環漸進,訓練時間不可以過長,以免腹部發酸失控,影響到氣息控制及其它訓練!!

2.放鬆是功能性腹部訓練的前提,但要做到“松而不洩,意守丹田,防止氣散”,因為在如發笑狀態下,氣容易發散!!

3.在眾多笛子教材中俞遜發先生的《中國竹笛》和馬迪先生的《笛子教程》對功能性腹部訓練的講解最詳細,並且有很好的練習樂曲,建議大家買一本!

4.腹部彈性效果不能用咽喉代替!!

舌頭彈性:舌頭的重要作用不說大家也知道,但是在發揮它的作用是要防止僵硬無彈性,下面重點談談它的彈性訓練。

1.舌頭的位置變化訓練:舌頭放鬆,做前後,左右位置變化.訓練目的是為了適應音樂強弱,大小笛子等變化的需要!

2.功能性吐音練習:氣息支撐好,做“吐庫”,“塔卡”的練習,要有快慢,強弱的變化,體會變化,以便適應不同的吐音需求,注意彈性與顆粒性。

3.功能性花舌練習:做“嘟嚕或吐嚕”練習,要有前後,疏密,強弱的變化。

4.念字訓練:可以多練習一些繞口令,以及“叭啦,得爾,哥德”等,以便讓舌頭更靈活,有彈性!!

給大家推薦幾首對舌頭彈性要求較高獨奏樂曲:

1.《小八路勇創封鎖線》俞遜發演奏,《春風遍江南》俞遜發演奏。

2.《大漠》馬迪作曲,演奏。

3.《無窮動》李增光演奏。

手指彈性:手指要有力而有彈性,行指如風,笛子與手指“一觸既起”,移動自如!!

1.手指力度訓練:做擊打練習,手指要有力而有彈性,笛子與手指“一觸既起”。

2.拋手指(叉指)訓練:叉指指法笛子常用到,要多多練習。

3.快指訓練:重點訓練手指的速度,注意手指的流暢性與彈性。

4.左右鐘擺訓練:應該多多,有利於半孔技術的提高!

5.指跳音訓練:這是俞遜發先生髮明製造的一種高難度的新技巧,要求在短暫的吐音時加上快速顫音,跳躍性很強,難度很大,要多多練習,大有裨益!

給大家推薦幾首對舌頭彈性要求較高獨奏樂曲:

1.《匯流》俞遜發作曲演奏,難度很大,大家可以選取開頭段落重點練習手指,《心中的歌兒獻給解放軍》作曲俞遜發演奏,練習指跳音,《》。

2.《山村迎親人》簡廣易作曲演奏,《幽蘭逢春》《三五七》趙松庭作曲,《鷓鴣飛》不限版本。

3.《珠簾寨》俞遜發作曲演奏,《秦川抒懷》馬迪作曲演奏,手指方面重點學習揉音。

4.唇部彈性:要求達到唇部變化自如,能夠很好地適應強弱,高低變化的需求。

1.功能性風門訓練:做前後,大小變化練習,注意彈性。

2.念字訓練:可以多練習一些繞口令,以及“蹦八,不普”等,以便讓唇部更靈活,有彈性!!

口腔彈性:大小有彈性的變化自如,這方面馬迪老師最有見解,造詣最深,大家可以認真學習他的《笛子教程》。大家多做:1.口腔大小變化訓練; 2.長音強弱變 化訓練; 3.音階及樂曲訓練。馬迪老師的《笛子教程》中有詳細的講解,還有很好的練習曲,沒有的朋友買一本吧,大家應該好好學習,反覆琢磨它的妙處,一定會使你獲益匪淺的!!

笛子學習—“彈性”及訓練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