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赤峰市人民檢察院印發《赤峰市檢察機關案件質量評查工作實施意見》

為深入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加強監督管理,規範司法行為,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指控證實犯罪、司法審查和訴訟監督職能作用,赤峰市檢察院近日製定出臺《赤峰市檢察機關案件質量評查工作實施意見》,從工作目標,評查種類、方法、標準、等次、結果運用,組織領導等方面,對全市檢察機關案件質量評查工作進行謀劃部署。

一、明確工作目標。按照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相關要求,檢察長統一領導案件質量評查工作,加大評查力度,樹立評查權威,進一步壓實檢察官履職辦案責任,提高檢察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水平,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二、理清評查種類。按照最高檢《人民檢察院案件質量評查工作規定(試行)》,結合赤峰檢察工作實際,確定重點、專項、隨機三個評查種類,將重點案件、特定類型案件、檢察官日常辦理案件均納入評查範圍。一是將兩級院已辦結的下列案件作為重點案件進行逐案評查:批准或者決定逮捕後作不起訴處理的案件;認為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作不起訴處理的案件;提起公訴後又撤回起訴,或者人民法院判決無罪的案件;檢察長、副檢察長改變檢察官處理決定的案件;市院檢察委員會或者檢察長決定重點評查的其它案件;最高檢、自治區院確定的其它需要重點評查的案件。二是對兩級院已辦結的下列案件情形進行專項評查:絕對不訴、存疑不訴案件;刑事抗訴案件;適用公開審查方式辦案情況;量刑建議情況;偵查監督、刑事執行、控告申訴、民事行政檢察業務特定類型案件辦理情況;市院檢察委員會或者檢察長決定專項評查的其它情況。三是市院和各旗縣區院對本院檢察官已辦結的案件,隨機選取一定數量或者比例的案件進行隨機評查,每位檢察官被評查的案件數不少於本人全年辦案量的百分之五,且最低不少於2件。

三、創新評查方法。以規範、務實、公正為導向,嚴格案件質量評查程序、方法。一是以網上評查為主,查閱案卷、實地評查為輔。評查結束後,深入分析案件辦理情況,形成案件質量評查報告。二是實行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每次評查均設評查、複查兩個環節,評查、複查均需出具評查意見。重點評查意見一律提交檢察委員會審議決定評查結論,專項評查、隨機評查意見由檢察長決定是否提交檢察委員會審議決定評查結論。三是重點評查根據需要落實“三見面”。對有重大疑點的案件,評查人員可以走訪、約談等方式分別與主辦檢察官、審批檢察長、紀檢組長(紀檢監察部門負責人)見面,著重瞭解辦案經過、辦案過程中是否存在辦案人員不當接觸案件當事人及其近親屬、其他人員違法干預司法辦案等情形,分別形成見面情況記錄,相關內容要在案件評查報告中予以闡明。四是實行案件評查“雙隨機”分配機制。評查人員隨機抽取,評查案件隨機確定。

四、確定結果等次。對於重點評查、專項評查、隨機評查案件,根據最高檢有關規定,依照下列標準確定評查結果等次: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辦案程序合法、規範,文書使用和製作正確、規範,說理充分,案件辦理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有機統一的,確定為“優質案件”;符合實體正確、程序合法、文書規範等基本要求,案件辦理效果良好的,確定為“合格案件”;在實體、程序、文書或者辦理效果等方面存在瑕疵,但處理結論正確的,確定為“瑕疵案件”;認定事實錯誤或者事實不清造成處理結果錯誤,或者適用法律不當造成處理結果錯誤,或者辦案程序嚴重違法損害相關人員權利或造成處理結果錯誤的,確定為“不合格案件”。

五、突出結果運用。評查結論確定後,除通報評查結果、強化問題整改外,根據案件評查結果等次,依據有關規定落實檢察官管理措施:被評定為優質案件的,通報表揚,納入類案指引,作為年度績效考核評價項目依據之一;被評為瑕疵案件的,根據情節輕重,由所在院以月為單位扣發績效獎金;被評定為不合格案件的,由所在院以季度為單位扣發績效獎金,並在年度績效考核中評定為“中”或“差”等次;被評定為瑕疵或者不合格案件,且被認定應當承擔司法責任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延期晉升、降低檢察官等級、責令退出員額檢察官等處理;檢察官在辦案中違紀違法的,依紀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六、強化組織領導。全市檢察機關案件質量評查工作由市院案件質量評查委員會主持開展,檢察長擔任評查委員會主任。評查人員在全市檢察機關案件質量評查人才庫中統一調配,同時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律師等參與評查。對於評查中的疑難複雜案件,邀請專家、學者從法律實務及理論層面進行論證,提供諮詢意見。明確案件評查的辦案任務定位,將評查工作計入評查人員業績檔案,納入績效考核,兌現績效獎金。嚴肅評查工作紀律,評查人員拒不服從工作安排或者不負責任、徇私舞弊、弄虛作假、洩露秘密以及有其他違反紀律情形的,視情節依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

赤峰市人民檢察院印發《赤峰市檢察機關案件質量評查工作實施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