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獨孤求敗遺憾而逝:失去最好的對手和知己,江湖雙子星從未相逢

黃裳和獨孤求敗作為金庸筆下兩位從未出場的頂級高手,二人都有著極為傳奇的經歷。

本來,兩位絕頂高手就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都是在“天龍時代”和“射鵰時代”之間這一百年裡的人物,也就是在北宋末到南宋初這段時間裡。但是,從獨孤求敗在“劍冢”的遺言可以看出,二人一生從未真正打過照面。

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傑,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三聯版《神鵰俠侶》第二十六回“神鵰重劍”)

二人都是重量級高手,黃裳創作出包羅萬象的絕世秘籍《九陰真經》,獨孤求敗創作出最強劍法“獨孤九劍”,最終達到無劍高深境界。如若二人碰面那場面絕對是火星撞地球,決鬥場面肯定驚心動魄,難解難分。可是很遺憾,二人卻沒有機會進行這一勢均力敵的大戰,不然肯定要比西門吹雪和葉孤城紫禁之巔一戰要更傳奇,要比李尋歡和上官金虹巔峰一戰更壯觀。

這才是勢均力敵,這才是傲視群雄。

很遺憾,這一戰的精彩只能通過讀者腦補才能呈現。從獨孤求敗的遺言可以看出,獨孤求敗真的是睥睨天下,相當的傲氣和孤獨。放眼江湖,竟然舉世無人能夠對他產生一絲的挑戰,這是多麼的寂寥。

可是,如果獨孤求敗遇到黃裳,不能說黃裳一定能勝過他,但獨孤求敗絕對不敢對天下英雄如此輕視。

黃裳本是朝廷官員,武學天賦極高。因博覽道家典藏而悟道武學至理,竟然學會一身武功。而後,他聽命徽宗攻打明教方臘,殺了不少明教的高手,後來明教復仇殺了他一家老小,隨後黃裳躲進深山老林,閉門不出,勤學苦練,終於武功大成,能夠破解他所見到的所有的武功招式。當他重出江湖想要報仇時,卻發現仇人全部死光了,因為他修煉的過程已然過去了四十年。最終,他的仇也沒得報,自己重新進入深山,把領悟到的武學精髓全部記載收錄,是為《九陰真經》。

這部《九陰真經》在黃裳自盡以後,也對後世產生極大的影響,引發了江湖紛爭,流血衝突不斷。王重陽為了消弭江湖衝突,就號召群雄開展第一次華山論劍,當然,這也並未完全消除江湖的紛爭,最終《九陰真經》卻成就了後世一位抗擊蒙古,為國為民的大俠郭靖。

獨孤求敗遺憾而逝:失去最好的對手和知己,江湖雙子星從未相逢

獨孤求敗在江湖上是最頂級的劍客,他的性格相對張揚,更願意去挑戰江湖上一切高手,因為他享受挑戰的快感。

可是,他卻從來未曾遇到過黃裳。二人從未打照面的原因就是黃裳極少在江湖上露面。

獨孤求敗在武功大成、敗盡天下英雄之時,正是黃裳隱居深山修煉之時。可是黃裳一修煉就忘乎所以,竟然長達四十年。而這個過程除了隱居的虛竹和段譽,江湖上卻也沒有出眾的武林高手,故而獨孤求敗尋覓一對手著實太難,想求一敗而始終不可得。這使得本就性格高傲孤僻的他顯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江湖上之人沒有一人能入得了他的眼,故而他異常孤獨,就隱居深山,以雕為友,鬱鬱而終。

獨孤求敗是天生的劍客,他具有劍客的一切氣質:高冷,孤傲,睥睨天下,鬥志昂揚。

他劍術天賦異稟,故而他對劍的認識超過了一切,一生執著追求劍法精妙,創立了“獨孤九劍”,破盡天下劍法,高深境界可以“破掌”“破氣”,這是最為難得,甚至後人風清揚都難以達到這層境界。而獨孤求敗經過重劍,木劍最終達到無劍境界,這是絕無僅有的。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三聯版《神鵰俠侶》第二十六回“神鵰重劍”)

相比而言,二人都是宗師級人物,黃裳相對內斂,獨孤求敗更為傲氣。但是二人留下的武學經典對後世江湖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

黃裳一部《九陰真經》引發“第一次華山論劍”,“五絕”齊聚華山,經過七天七夜的激烈角逐,最終“中神通”王重陽勝出拿到《九陰真經》。可是,西毒歐陽鋒一直放不下,覬覦經書,又引發新的江湖動盪。最後,陰差陽錯經書歸郭靖所有,郭靖武功大成,在神鵰後期,郭靖已然達到天下第一的水平。

獨孤求敗一套劍法“獨孤九劍”成就風清揚和令狐沖,二人光憑一套劍法就能躍居天下頂級高手之列,這是劍法的精妙還是武學的衰退呢!而獨孤求敗練劍的境界深刻影響了楊過,楊過得其練功方式實現彎道超車,藉助外力內功進展迅猛,在36歲之時,基本上就是鮮逢敵手的存在。而楊過最終也是達到木劍境界,自己融合畢生所學,將各種雜亂武功融為一體,創立一套“黯然銷魂掌”,剛猛之勢不弱“降龍十八掌”。

單從二人的武學影響來說,《九陰真經》更為博大精深,而且涉及的內容更為寬泛。“獨孤九劍”只是劍法,影響力相對狹窄一些,而且獨孤求敗練劍的境界確實很有道理,可是他練功更藉助於外力,如洪水,海潮等,不像《九陰真經》系統化,所以單從內力修煉這個層面來說,獨孤求敗的方式更為簡單粗暴。

獨孤求敗遺憾而逝:失去最好的對手和知己,江湖雙子星從未相逢

如果二人實實在在大戰一場,嶽老三覺得獨孤求敗更有勝算。

獨孤求敗屬於天賦極強的高手,30歲基本就能創造“獨孤九劍”,40歲基本就武功大成,舉世無敵,逐步達到“無劍”境界,這種天賦真是少有。這也是他孤獨和傲氣的來源。

黃裳與明教高手決鬥時大概是三四十歲,此時的他只是一名高手,而再經過40年的領悟修煉,才成為絕世高手,而此時的他已然是耄耋之年。從這一點來說,黃裳的進展更為緩慢,但異常紮實。

周伯通續道:“那黃裳逃到了一處窮荒絕地,躲了起來。那數十名敵手的武功招數,他一招一式都記在心裡,於是苦苦思索如何才能破解,他要想通破解的方法,然後去殺了他們報仇。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終於對每一個敵人所使過的招數,他都想通了破解的法子。他十分高興,料想這些敵人就算再一擁而上,他獨個兒也對付得了。”(三聯版《射鵰英雄傳》第十六回“九陰真經”)

所以,黃裳喜靜,一人去領悟鑽研,就像郭靖的穩重紮實;獨孤求敗喜動,不斷去挑戰打怪,就像楊過的天賦迅猛。

可能看起來楊過不一定贏得了郭靖,但如果把年齡因素加上,同一年齡來比較的話,比如都在四十歲時,誰的勝算大呢?我認為是楊過。

獨孤求敗和黃裳也是一樣,如果以八十歲的黃裳對四十歲的獨孤求敗,可能黃裳功力更高深,但是如果同為四十歲,獨孤求敗絕對能夠擊敗黃裳。

可能二人真是兩個平行的驕子,二人武功都是極高,又都能創作出影響後世的絕學,真可謂異常罕見。並且,在同一時代二人卻無任何交集,這更為傳奇。

只能說,獨孤求敗很遺憾,未曾遇到這一生最應該遇到的對手,可是命運給他開了一個最大的玩笑,他最在意的榮耀卻始終得不到。黃裳如果遇到獨孤求敗,二人會不會互相佩服,結為知己呢,這也很有可能。

然而,如果二人真的針鋒相對,決意一戰,嶽老三認為獨孤求敗求勝欲更強,黃裳更為謙沖,故而獨孤求敗勝算更大。

獨孤求敗遺憾而逝:失去最好的對手和知己,江湖雙子星從未相逢

往期回顧:獨孤求敗一生不幸,並非天下無敵,至少有三大高手不弱於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