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宋高宗趙構為何要將皇位傳給太祖趙匡胤一脈?

lx2ld9


趙構(公元1107年5月21日—1187.11.9),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禪位於皇太子趙眘,被尊為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諡號曰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加諡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趙匡胤其實後,皇位落到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手中,之後宋朝的江山就在趙光義後代的手中,到宋高宗趙構時,皇位才回到了趙匡胤後人手中。有人問,為什麼宋高宗趙構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或者趙光義的後代而是給了趙匡胤的後人呢?

趙構本來有一個兒子,叫趙旉(fu),而且還當過皇帝,即為宋簡宗,只是因為在位的時間太短,年紀又小,又是個傀儡皇帝,所以一般不承認他是宋朝皇帝。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趙構一路南逃,苗傅與劉正彥舉兵造反,逼迫趙構退位,迎三歲的趙旉為帝。一個宮女走路的時候,不小心把爐子給踢倒了,發出很大的聲音,在旁邊玩的趙旉竟然被嚇死了。

要說在皇家死一個兒子似乎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關鍵在於趙構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而失去了生育能力,這是他唯一的兒子。所以他便只能在趙宋皇室後裔中選擇養子來繼承大宋江山。

說到這裡,要澄清一個誤區。很多人說趙構把皇位傳給太祖後裔,是因為太宗一脈在靖康之變中被金國人一鍋端了。其實這並不是歷史事實。“靖康之變”中被俘虜的趙宋宗室大約有三千多人,其中絕大部分的確都是趙光義的後人,但是最起碼趙光義的孫子趙允讓(宋英宗趙曙的生父)一支就有很多幸免於難,他們在南宋仍然輪流襲封嗣濮王。

澄清了誤會,那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趙構為何正值壯年時期就急於尋找儲君人選,還是從趙匡胤一脈中去選擇繼承人:

首先:趙構認為天命所為

宋太宗趙光義及其後人沒有按照之前的約定將皇位傳還給趙匡胤家,後來發生“靖康之變”,趙光義家幾乎遭遇滅門之災。飽經磨難的趙構已對天命有所領會,開封城破、宗室被擄,足知天命有在。遭此大難,必是天譴。還是將皇位還給人家吧,不是你的終究不是你的。

第二:大臣們傾向立太祖後裔為嗣

在趙構多年無子的情況下,有大臣曾經勸他在太祖後裔中挑選皇位繼承人,有大臣上書:大致意思是太祖皇帝的後裔雖然都已經沒落,但是他們的品德依然很高尚。當年太祖傳位給太宗,是必堯舜禪讓更高尚的,而現在,上天給了您一個獲得高尚美譽的機會啊!

第三:宋金劍拔弩張的形勢再次發生。

《宋史》記載,在趙構退位的前一年,即公元1161年,國海陵王完顏亮打破了宋金之間難得的和平,御駕親征,企圖吞併剛剛穩定下來的南宋。幸虧當時虞允文等人守住了防線,雖然在那場戰爭中完顏亮被殺,但是新即位的金世宗完顏雍沒有停止已經開啟的戰爭,這種陣勢讓趙構虎軀一震:趕緊退位保平安吧,要不然一輩子被金國人騎在頭上,什麼時候熬到頭?

在大臣的推薦下和層層選拔選拔之下,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shèn)被立為太子。公元1162年,趙構主動退位,將皇位禪讓於趙昚,史稱宋孝宗,宋孝宗被普遍認為是南宋最傑出的皇帝,他在位27年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後世稱其“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

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去世,享壽81歲。有人曾說,當年趙光義弒兄篡位,到了趙構這一代,上天認為該把江山還給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了,於是就趙構生不出兒子。從此之後,南宋的皇帝一直是趙匡胤的後代,或許冥冥中自有註定。


必讀歷史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55歲的宋高宗趙構以“倦勤”為由禪位給太子趙昚,他自此終於可以安心得當一個“與世無爭”的太上皇了,而他在太上皇的位置上一直坐了長達二十五年。並且,太子趙昚並不是趙構的親生兒子,而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那麼,趙構為何選擇傳位給與自己幾乎沒有血緣關係的養子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可能包含以下幾個可能:

第一、趙構無子嗣及其他近親

這個情況想必大家都比較瞭解——宋高宗趙構雖然很長壽,但是他一生中僅僅生育過一個兒子,那就是元懿太子趙旉。趙旉在著名的“苗劉兵變”中曾經被叛將擁立,當了一個月的皇帝,但是沒過多久他就不幸夭折了,當時年僅兩歲多。由於種種原因而失去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趙構自此就算是絕後了。所以他只能收養義子來充當南宋的皇位繼承人。

而按照正常情況來說,趙構挑選養子肯定是首選與自己血緣關係最近的人,但是大家知道,“靖康之變”北宋亡國之後,宋朝絕大部分的皇室宗親都被金國俘虜北上,宋徽宗所有兒子中只有趙構一人僥倖逃脫,宋欽宗的子嗣則全部被俘,其餘倖免於難的則基本上都與趙構的關係很疏遠(比如嗣濮王趙允讓一支)。

第二、濮議事件的影響

北宋曾經出現過皇帝本人無子而傳位給養子的事件,那就是宋仁宗傳位給了養子趙曙(即後來的宋英宗)。趙構在宣佈將要收養義子的詔書中曾經提到:“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但是他說自己要“法仁宗”的話卻是違心的,因為宋英宗即位之後就發生了影響深遠的“濮議事件”——宋英宗的親生父親是濮安懿王趙允讓而並不是宋仁宗趙禎,於是宋英宗堅持要把自己的父親追封為皇帝,但這著實惹怒了注重禮法的大臣以及皇室,因為他們(王珪、司馬光等)認為既然當今皇帝是先皇的養子,並由先皇處得來皇位,則先皇自然是他當然的父親,而趙允讓只能是他的“皇伯”。這一事件一直持續折騰了長達十八個月之久,最後大臣們做出了妥協——允許追封趙允讓為“皇考”。

趙構當然不想讓濮議事件再次上演——外患還無法解除呢,怎能再增加內憂?所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便是從民間選擇一個缺乏根基的宗室當養子。這麼做有兩個好處:

1、從沒落皇族暴得大位已經會讓這位養子對皇帝感恩戴德了,不會提出其他過分的需求。

2、沒落皇族不會有盤根錯節的勢力網,對南宋皇室不會產生威脅。

第三、大臣及趙構本人的意願

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傳給了弟弟宋太宗趙光義(趙匡胤傳弟不傳子的原因是千古疑案,此處不展開討論),此後宋朝皇位一直在趙光義一脈中傳承,但是宋朝朝野都知道這對太祖是不公平的,於是此時還位大宗的呼聲越來越高。同樞密院事李回及其他大臣都曾經上書“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於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合於藝祖,可以昭格天命”,參知政事張守則說:“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最打動趙構的則是上虞丞婁寅亮,他說:“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大臣們的上書表達了三層意思:

1、太祖當年以天下為公傳位給太宗,現在應該把皇位還給太祖一脈,以“昭格天命”。

2、陛下此時能傳位給太祖後裔,其功德堪與太祖乃至堯舜比肩。

3、之前宋室太對不起太祖後裔了——他們本應受到優待,但實際上卻“僅同民庶”,這就惹怒了太祖皇帝的在天之靈,他不再保佑大宋,這也正是“靖康之難”爆發的重要原因。

《宋史》記載,趙構在讀完婁寅亮的上書之後“大感嘆”,隨即下詔書:“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並宣佈將從太祖後裔的“伯”字輩(太祖七世孫)中選擇皇位繼承人,最終趙伯琮和趙伯玖被選入宮。

趙伯琮因其性格恭順,博學多才而在紹興三十二年被冊立為太子,並改名趙昚,不久之後,在位三十六年的趙構宣佈禪位太子,自稱太上皇。而後來的歷史也證明趙構這一次的選擇是正確的——宋孝宗趙昚成為史學界公認的,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


國史通論


大宋的皇位之爭,主要是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有爭議。他的子孫後代繼承了北宋的皇權,北宋的皇帝都出自趙光義的後代,南宋的皇帝主要出自太祖趙匡胤的後代。就像題主所問,到趙構這裡,才把皇權傳給太祖的子孫。


自從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後面的皇權自然而然就落入他的子孫身上,一代接一代。當他們的皇權傳到宋欽宗這裡的時候,發生了著名的“靖康之恥”事件,金兵攻破了開封,擄走了大量的金銀財庫,書法字畫,文物珠寶,以及皇室貴族,嬪妃妻妾3000多人。宋太宗的趙家班子被金兵一網打盡。

康王趙構是因為宗澤的一番勸告,才成為太宗趙家班的獨苗。這時,就有人勸表趙構,國不可一日無君,否則,就有亡國之險,要趙構繼承大統。有意思的是,趙構無後。其實,他原來是有個兒子的,只不過在苗傅和劉正彥兵變時夭折了。為使大宋基業後繼有人,只能從宗室子孫中尋找了,所以高宗經過一系列的考驗篩選,最終確定了太祖7世孫,建國公趙昚為繼承人,趙昚就是宋孝宗。能被稱為“孝宗”,他對高宗肯定是孝順的。之後,南宋的皇權才落入太祖一脈,這也是對太祖的一點點補償吧!



秦野雁


宋高宗趙構及其父親、祖父都是趙光義的後代,自宋太祖趙匡胤後就接替趙匡胤一脈一直做宋朝皇帝。那麼,宋高宗趙構為什麼要提前二十多年把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

那是因為趙構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

第一.最直接和現實的原因是自己並無子嗣

宋高宗趙構即位前為康王,一生生育五女一子,兒子在兩歲那年,由於靖康之亂被驚嚇致死,五個女兒全都被俘虜去了金國,從此以後趙構再無生育。

可能是內憂外患帶來的身體隱疾,也可能是天命如此,反正趙構再沒有生兒子,後來趙構又認了皇室宗親的幾個孩子做義子,可惜始終不是親生的,趙構也從未流露出要傳位給繼子的念頭。

第二.來自民間和政治上的壓力,自己這一脈失去了民心和大臣的信任

趙構不僅是還位給趙匡胤一脈,而且是提前20多年退位,自己直接做了太上皇,那麼趙構為什麼做出這樣看似反常的舉動?

最大的原因是趙構一脈三代的政績都慘不忍睹,在祖孫三代的手上丟了大宋半壁江山,還差點亡國,不僅大宋的百姓怨聲載道,作為拱衛宋朝皇室的各個世家大臣也極其失望。

對於這些人而言,正是趙構一脈讓他們丟失了大量的利益和土地,大宋的這些群臣急需一個新鮮血液帶領大宋重整旗鼓。

第三.趙構和趙匡胤一脈的政治交換

趙構積極求和,陷害岳飛韓世忠等人,導致大宋江山岌岌可危。但是趙構真的只有懦弱無能嗎?從後面宋孝宗為岳飛平反趙構默認的態度可見,他其實是有很高的政治智慧的。

對待岳飛等人的處理,其實還是為了自己的皇權,不代表趙構看不到秦檜等人的嘴臉,趙構禪讓的出發點,正是通過改朝換代從而讓主戰派和投降派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穩固大宋江山的穩固。

趙構的禪讓,得到的是名聲的挽回和作為太上皇遙控皇權的權力;趙匡胤一脈,獲得的是久違的皇帝寶座和正統繼承權。即位的宋孝宗為何一方面積極備戰,對趙構又尊敬有加?說白了不過是大宋皇室合謀做的把戲罷了!

四.逃避政治風險,寄情文學創作

趙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宋朝士大夫階層的代表;早在做康王的時候,趙構就表現出對皇權不太熱衷的樣子;趙構上雖然膽怯,文學素養卻很高。宋朝的士大夫階層也大多如此,生性懦弱,沒有擔當!

趙構一方面害怕金國再次南侵,落得和自己父親一樣下場。另一方面皇位做的心驚膽戰,自己又喜愛文藝,所以禪位宋孝宗。權力我還是自己握著,責任反正不是我背。

總結:趙構禪位宋孝宗,是出於自己沒有子嗣和逃避責任

宋朝重文輕武最終導致國家積弊,高談闊論者數不勝數,救國救民的沒有幾個!趙構禪位宋孝宗,一方面是自己沒有子嗣的無奈選擇,另一方面自己害怕金國,企圖坐在幕後操控宋朝,自己也可以逃避責任。

你們覺得呢?

點擊頭像關注零零壹,專注新奇角度說歷史,每日更新歷史趣聞!


歷史密探零零壹


宋高宗趙構是宋朝的第十個皇帝,他是一個很高壽的人,活了八十一歲。趙構生於公元1107年,他是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在南京應天府即位的,公元1162年,趙構傳位給養子宋孝宗趙昚,成為太上皇。

公元1187年,趙構病逝,也就是說趙構做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是中國歷史上擔任太上皇時間最久的人。那趙構為什麼會將皇位傳給太祖趙匡胤這一脈呢?

趙構本來有一個兒子,叫趙旉,而且還當過皇帝,即為宋簡宗,只是因為在位的時間太短,年紀又小,又是個傀儡皇帝,所以一般不承認他是宋朝皇帝。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趙構一路南逃,苗傅與劉正彥舉兵造反,逼迫趙構退位,迎三歲的趙旉為帝。

而宰相張浚召集各地將領前來勤王,重新讓趙構登基,而趙旉只當了二十六天的皇帝。七月,趙旉在建康行宮的時候,得了瘧疾,一個宮女走路的時候,不小心把爐子給踢倒了,發出很大的聲音,在旁邊玩的趙旉竟然被嚇死了。

趙構十分傷心,為趙旉哭了三天,追封他為“元懿太子”。而趙構也在靖康之難的時候,受了驚嚇,所以也無法生育了。趙構有兩個養子,分別是在公元1132年入宮的六歲的趙昚,還有公元1136年入宮的七歲的趙璩。

而趙昚與趙璩又都是趙匡胤的後代,而我們看看這兩個人入宮的時間,可以看出趙構在稱帝沒幾年之後就有讓趙匡胤後代來繼位的想法了,那為什麼趙構會有這樣想法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顯然是因為自己的親兒子已死,而自己又無法生育,那麼其他的都是趙家的子弟,對自己來說,也沒有多大的差別。

第二,靖康之難中,被抓走的趙家子弟十分之多,另外,趙構一直不希望宋徽宗、宋欽宗回來,也比較難傳位給他們的後代,如果再往上數,那就更遠了。

第三,趙昚被後世稱為南渡諸帝之首,可見趙昚是一個很合適的繼任者。

第四,後世對趙構禪讓給趙昚的評價十分之高,可見宋朝對趙光義是從趙匡胤那邊篡的說法十分的流行,趙構這樣的做法,很受當時人所支持。


歷史簡單說


我是漂浮菌,歷史領域達人。歡迎關注我看各種有意思的歷史故事!


趙構不僅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一脈,而且還是一個血脈關係已經很淡的旁系。放著一堆血脈更近的直系不傳,選了一個都快出五服的接替皇位。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趙構是個非常自私,心裡只想著自己,自己利益高於一切的人。

趙構親生兒子早都死了,而他自己也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只能把皇位傳個其他人了。當時的可選的人很多,趙構選人的原則是挑一個好控制的,對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趙構還對自己的命根子留著一絲幻想,想著萬一再生一個親兒子了,還能把養子踢開把位置留著親兒子,所以就不能選家中勢力大的,以免以後尾大不掉。

最關鍵的就是自己死後的名分、位置問題,繼任者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自己死後能不能被稱為皇考,這點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

宋朝就曾經發生過濮議事件,還有後來明朝的大禮議事件都是例證。繼任者並非先皇親生,繼任者都想立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考供奉,但是有些大臣不同意,最後爭執起來差點動搖國本,這在古代可是天大的事情。趙構不可能考慮不到,也不可能不在乎的。

因為皇位多年來一直把持在太宗一脈的手裡,所以太宗一脈的勢力都很大,其中很多人都把持著重要的位置,有的還手握重兵。就算經歷了靖康之變後,逃到南方的太祖一脈勢力依然很大。如果從這些人種選,那麼就很難控制,很難老實聽他的話。所以趙構就想到把皇位還給太祖一脈的辦法。

趙構一共選了兩個養子,趙伯琮和趙伯玖。這兩個人都是出自太祖一脈,而且還都是地位很低的旁系。這兩人的父親還都是沒有爵位,官職也非常的低,非常利於他控制。

這就是趙構選擇繼承人的深層次原因。


漂浮菌


宋高宗趙構選擇將皇位傳給養子趙昚(又名趙伯琮、趙瑗、趙瑋,即宋孝宗),是出於多重考慮的。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緣於趙昚出自一個太祖系旁支小宗中的相當弱勢的家庭,易於受趙構的控制。因此,趙構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退位後,穩居太上皇帝之位,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病死前,也依然能夠持續對朝政發揮著一定的影響力。


趙構


現代人似乎常有一種想當然的錯覺,認為靖康之變後的南宋初年,趙宋宗室(尤其是太宗系宗室)必然是已經所剩無幾的。否則,出自太宗系的宋高宗趙構,怎麼會在太祖系中尋找養子候選人呢?

其實不然。

雖則在金滅北宋的過程中,有大量趙宋宗室被俘、被殺。但仍然有不少的宗室成功南渡,甚至在南渡後擁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譬如太宗系-濮王支:

宋英宗以來的歷代皇帝——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高宗,便是出自濮王一脈。而高宗朝時的南渡宗室裡,就有相當多太宗系-濮王支的人,例如趙仲湜、趙仲儡、趙士㒟、趙士俴、趙士輵、趙士衎、趙士籛、趙士撙、趙士夽、趙士珸等等……

再譬如太祖系-燕王支:

這是太祖系的主支,乃宋太祖趙匡胤次子燕王趙德昭的後裔。高宗朝時的南渡宗室裡,亦有相當多太祖系-燕王支的人,例如趙令話、趙令疇、趙令矼、趙令懬、趙令衿、趙令詪等等……


然而對於一方面心存幻想(即認為自己還有可能生育子嗣),一方面又權力慾旺盛的趙構而言,這些宗室大宗人數眾多,勢力較大,都不是合適的選擇。因此,他就先借孟太后所做的夢【1】,排除了選擇太宗系的可能;又派人在太祖系的“伯”字輩中,揀選候選人。最終,挑選了趙昚、趙璩(趙伯玖)【2】二人為養子,並在其中選擇了趙昚繼承皇位。

注1:

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後,而昭慈聖獻皇后亦自江西還行在,後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會右僕射範宗尹亦造膝以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於是詔選太祖之後。

注2:趙昚為太祖趙匡胤第四子秦王趙德芳的後裔;趙璩則只知為太祖後裔,具體出自不詳。


肇英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建立宋朝,給混亂的五代十國吹來了一股清新的風氣。之後,宋朝存在了將近三百二十年,歷經十八位帝王。這三百多年的歷程可謂風風雨雨,跌宕起伏,前後又經過北宋、南宋兩大階段。

在北宋政權的一百六十七年時間裡,北方的遼國、西夏和趙宋政權保持了相對均衡的狀態。然而,女真族在北方崛起後,建立了金國。金國舉兵一路南下,攻破都城汴京,北宋政權轟然倒地之後,康王趙構建立了南宋政權。

宋高宗趙構在趙宋政權即將滅亡的懸崖邊上拉回了大宋王朝。在經歷了與金兵的拉鋸戰之後,趙構底氣不足,採用以金錢換和平的方式,與金簽訂盟約,實現劃江而治。

宋高宗之後,皇太子趙昚繼位,是為宋孝宗。我們今天就說說趙昚當皇帝這件事。

宋朝開國君主趙匡胤去世之後,其弟趙光義繼位。以後的皇帝一直是由趙光義這一脈擔任,趙構也是如此。

而趙昚則屬於趙匡胤一脈,論起血緣來,甚至在宋高宗的“五服”之外。那麼,趙昚都出五服了,為什麼宋高宗還選中了他做儲君?

所謂“服”,指的是古代祭奠逝者時的喪服,而“五”則是指五種不同的喪服,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有人去世,親戚們便會按照血緣的親疏穿上不同的喪服,“五服”成為衡量血緣關係的一個標準。

我們說趙昚“出了五服”,實際上說的是他與趙構之間親屬關係超過了五代。雖然同為趙姓,實際上關係已經很遠了。

趙構將趙昚立為儲君,並將皇位傳給他,實際上是趙構非常無可奈何的選擇。

趙構無後成為他人生抉擇的最大障礙。於他而言,兒子成為心中抹不平的傷痛。1127年(建炎元年),“靖康之變”爆發,宋朝經歷奇恥大辱,徽、欽二帝被金人俘虜。金軍南下,趙構逃到應天府,並在那裡宣佈稱帝,建立了南宋。

在應天府,趙構唯一的兒子趙旉便呱呱墜地。年僅二十歲的趙構對自己的孩子十分重視,給他加官進爵,幾乎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託到了孩子身上。

偏聽偏信往往成為一個毀滅的加速劑,因為趙構寵信奸臣和宦官,再加上金兵再度大舉南下,1129年(建炎三年),宋軍將領苗傅、劉正彥將其軟禁,並擁立年僅三歲的趙旉為帝。不過,“苗劉之亂”很快平息,苗劉伏誅,趙構再次登上了皇帝位置。

雖然,猶如磷光般的苗劉之亂熄滅了,但年僅三歲的趙旉卻遭到了極大的創傷。根據《宋史》的記載:“宮人誤蹴地上金爐有聲,太子驚悸,疾轉劇,薨,諡元懿。”趙旉因為驚嚇而死,此後,趙構再沒有生下皇子。

皇位總得有流著宋代皇室血液的人繼承,趙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從宗室子弟中尋找,最終選擇了趙伯琮、趙伯玖作為養子,並給他們分別改名為趙昚、趙璩。

和趙璩比起來,趙昚天資聰穎,又忠孝兩全,深得趙構的喜愛。紹興二年(1132年),六歲的趙昚入宮時。經過宮中的良好教育,趙昚成長很快,已經出脫成一個優秀的皇子,他“讀書強記,天資特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南下襲擾,朝中的大臣們大都主張退避,以求苟全。

貪生怕死是最為糟糕的品質,困境是考驗一個人品質的關鍵時刻。面對這種狀況,趙昚見狀,心中很是憤怒,他主動請纓,表示要率軍征討金軍。

趙昚有智有勇,趙構更加堅定了傳位於他的信念。1162年,趙昚被封為了皇太子。不久,趙構更是以執政疲憊,需要休養為理由,直接宣佈退位,將趙昚提前推上了皇位。

趙昚的能力讓趙構信任,趙昚的忠孝則令他欣慰。即使趙昚和趙構血緣關係很遠,最終還是順利繼位,成為了許多人眼中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

歷史往往有很多巧合,當年趙光義一脈取代了趙匡胤一脈。因為趙光義的嚴厲斥責,趙匡胤次子趙德昭自盡,在沒有了接班人。趙光義的後代在大宋皇位上一百八十餘年之後,政權回到了趙匡胤後人的手裡。


文蹤旅跡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56歲的宋高宗趙構宣佈退位,自稱太上皇帝,將皇位傳給時年36歲的太子趙昚。其實趙昚並非趙構的兒子,他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第七世孫,與趙構血緣關係十分疏遠。古代皇位的繼承一般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實在沒有合適的繼承人,皇帝往往會挑選自己的子侄繼承,如宋英宗趙曙,他實際上就是宋仁宗堂侄。

宋高宗趙構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後代,他挑選趙昚為繼承人,相當於把皇位還給了宋太祖一脈,當年趙光義為了當上皇帝可謂處心積累,為啥趙構就輕而易舉還了回去呢?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原因很簡單啊,趙構當年在揚州躲避金兵逃亡時受驚過度,不慎喪失了生育能力,自己生不出後嗣,只能挑選別的繼承人了。另外“靖康之難”中趙構所有的兄弟子侄全被金人掠去,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這兩種方式都行不通,所以只能挑選趙匡胤的後代子孫了。現實情況確實如此,但趙構其實還有的選,至少他還能在太宗一脈中挑選。

靖康之難”中並非所有的太宗子孫均被金人挾持北去,宋太宗一共有九個兒子,其中至少長子趙元佐、四子趙元份、八子趙元儼均有後代散居江南各地,如南宋孝宗時的名臣趙汝愚,他就是趙元佐的七世孫。因此宋高宗“舍近(宋太宗一脈)求遠(宋太祖一脈)”一定是由原因的!

1.太后感夢

金兵南侵後,趙構與孟太后分別逃亡。孟太后在逃亡江西的途中了,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這個夢的內容,但是事後孟太后給趙構寫了一封秘信。史書記載“後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之後才做出挑選太祖繼承人的決定,看來這個夢一定是和宋太祖、宋太宗之間皇位傳承有關。

2.時局所迫,群臣進諫

在南宋朝廷風雨飄搖之際,宋高宗唯一子的嗣死亡,自己又喪失了生育能力,當時兵荒馬亂,因此必須選定繼承人,為安定時局,以宰相範宗尹、同知樞密院事李回、參知政事張守為首朝臣因此紛紛建議選擇太祖子孫作為繼承人。趙構最後表態:"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

3.消弭謠言,安定人心

當年宋太宗繼承皇位時疑雲重重,留下了”燭影斧聲“的歷史謎團,因而在靖康之變後社會上謠言四起。從北方回來的人紛紛說金太宗酷似宋太祖趙匡胤,金滅宋是宋太祖在“報仇雪恨”,奪回屬於自己的皇位,因此社會上議論紛紛,人心不穩。趙構肩負“中興大宋”的任務,他必須重新贏得民眾的支持。因此從安定人心的角度考慮,選擇太祖的子孫為繼承人明顯強於太宗的子孫。

4.捨近求遠,兼顧個人利益

宋高宗明白,選擇太祖一脈的繼承人,一方面贏得贏得”堯舜“的美名,另一方也能讓繼承人對自己充滿感激之情。趙構雖然選擇趙昚為繼承人,但一直對他進行考察,直到最後才讓出皇位。果不出趙構所料,他退位後依然保持著太上皇的尊榮,享盡富貴,還時不時的對朝政施加影響。

趙構雖然自己昏庸無能,但不得不說他為宋朝挑選了一位合適的繼承人。宋孝宗趙昚不僅對養父趙構尊崇有加,治國理政也勤勤懇懇,他在位期間,南宋社會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乾淳之治。


用戶161972043


趙匡胤的皇位,因為他離奇的去世,落到了他的弟弟趙光義的手上。

想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從趙匡胤建立大宋之後,皇權旁落開始說起。

大家都知道宋朝是趙匡胤經過黃袍加身建立而成的,因此,趙匡胤也成為了宋朝的開國之君。

但是,因為在趙匡胤當皇帝的時候,沒有及時的立太子。導致了他突然間去世之後,他們家的皇位,就傳到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那裡。

本來古代的皇位傳承製度,都是父子相傳的。

正確的傳承製度,也應該是宋太祖趙匡胤去世之後,皇位有他的兒子來繼承。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而是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的。

正是因為皇位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繼承的,然後大家才猜疑,趙匡胤的死,可能是一場陰謀,很有可能是趙光義殺死了自己的哥哥趙匡胤,當了宋朝的皇帝。

畢竟,趙匡胤死前的那一天晚上,是和趙光義在一起喝酒。趙匡胤的死,他的嫌疑最大。

北宋的皇帝,除了開國皇帝趙匡胤外,全部都是趙光義的後代。

趙光義當了皇帝之後,為了穩固自己家的江山,他就把宋太祖趙匡胤留在世上的兩個兒子全部給整死了。

趙匡胤的二兒子趙德昭是被趙光義逼死的,趙匡胤的四兒子趙德芳和趙匡胤一樣,都是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去世的。

趙匡胤的兒子都死光之後,趙光義又除掉了自己的弟弟趙廷美。

這麼一來,就沒有人敢窺伺他們家的皇位了。

所以,趙光義當了皇帝之後,北宋的皇帝,一直都是在他的後人中,一輩一輩傳下去的。也就是說,北宋的皇帝,除了開國皇帝趙匡胤之外,其他的皇帝都是趙光義的後代。

但是,這件事到了北宋的末年,就發了變化。因為北宋末年的時候,國家發生了靖康之難。

這時候整個宋朝皇室的人,除了康王趙構一個人外,全部1500個人,被女真人打包給俘虜走了。

也就是說,宋太宗趙光義這一支當皇帝血脈的人,除了趙構外,全部都被女真人俘虜走了去金國當奴隸去了。

南宋的皇帝,除了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之外,全部都是趙匡胤的後代。

趙構逃走之後,就建立了南宋,他就是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宋高宗。宋高宗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名號,叫做逃跑皇帝。

沒辦法,他的父親,兄弟姐妹都被女真人給抓走了。可能給他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只要他一聽說女真人進犯了,他撒丫子就跑。

就是在他逃跑的時候,他因為緊張過度,喪失了生育能力。那時候趙構已經有一個兒子了,不過,他這個兒子在後來逃跑的時候,竟然給嚇死了。

這也就意味著,皇家後繼無人了。

宋高宗趙構儘管還活著,還是大宋的皇帝,但是,他沒有了生育能力,身邊有再多的女人,也是毛用沒有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考慮繼承人的時候,沒辦法宋高宗趙構,只好選一個趙匡胤的後人來做皇帝了。

本來皇位就應該有人家那趙匡胤這一支血脈來繼承。直到現在才歸還給人家。也就是說南宋的皇帝,除了開國君趙構之外,全部都是趙匡胤的後代。

這就是為何宋高宗趙構,把皇位傳給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支血脈的具體原因,不得不感慨一下,歷史有的時候就是很奇妙。

就如同小說一樣離奇,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自由天意吧。

若是趙匡胤在天有靈,也應該安息了。畢竟,屬於他們家的皇位,最終又給他們還了回來。

只不過,南宋的領土,一直都是中原皇帝中,統治地盤最小的一個。儘管南宋湧現出來了很多像岳飛、韓世忠、劉琦這樣能征善戰的將軍,但是,因為皇帝的無能,他們始終沒有做出任何作為。

不得不說這是趙匡胤後人的一種悲哀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