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馬路上,有最醜陋的東西

我一直認為,國民素質其實就藏在交通意識當中。任憑我們如何鼓吹過往千百年的禮儀文化傳統,那些落後的東西依然會在一場再普通不過的擁堵中顯得無所遁形。

自私、逐利、暴躁等等像狗屎一樣讓人感到厭惡的特質,就這樣集中爆發在無意識當中。

馬路上,有最醜陋的東西

查看大圖

在我為數不多的交通事故當中,事故原因都產生於這種素質的落後,沒有一點能夠讓人諒解的意外因素。在這種交通環境之下,每個人都成了一座孤島,學著防備、爭搶,才能最終生存下去。

一個頻繁出險的朋友對我說,只要對方違規,或者惡意加塞,就算髮生碰撞也不會選擇禮讓。“撞上去就好,為什麼就不能守點規矩?”

“限速120,為什麼你要開80?”

馬路上,有最醜陋的東西

查看大圖

我當然不是指,每個人都必須在高速上頂著法定上限的速度駕駛。我所指的,是那些以慢車道速度行駛在快車道的人。他們徹底無視每條車道應當遵守的法定速度,任意地在按個人的想法行駛在優哉遊哉行駛在快車道上。

實話說,我至今仍然無法想象他們的動機。我想不到他們會為此獲得任何的得益。但他們造成的影響卻是惡劣的。那些真正趕時間,需要快車道的人,只能夠不斷地在車流中頻繁左穿右插,進一步影響著整條高速路上的交通效率。對於這些可惡的人,我們好像也無計可施。我所能做的,就只能在其車後一直鳴笛,以示不滿。如果他沒有意識到自身的錯誤?那我就一直鳴笛,一直鳴笛,一直鳴笛。

“你變道,為什麼就不能打燈?”

馬路上,有最醜陋的東西

查看大圖

前方車輛在變道時不打轉向燈,是讓我感到最奔潰的事,這是種完全無視其他交通參與者的行為。沒有人能夠通過心靈感應獲取前方車輛的想法,打轉向燈是在整個複雜交通環境中僅能傳達少數信息的唯一手段(沒有之一)。可恨的是,這個唯一的手段也被人輕易地忽視。

這往往導致側後方的車輛無可奈何地急剎車。如果後方的車輛正在急加速,一場交通事故很可能就此發生。也許在那些變道不打燈的人心中,側後方的車輛理應承讓自己,又或者有足夠的剎車空間。但問題是,那些人連最簡單的信息交流都不做,又怎麼可能期望別人能夠禮讓。

對於這樣的人,除了嚇得被動急剎,你還可以選擇賭一把,加速上前,將其逼回原來車道。又或者,無可避免地發生碰撞。我當然選擇後者。

“擁堵的車流裡,你加塞的意義是什麼?”

馬路上,有最醜陋的東西

查看大圖

這個問題就像“這是一口屎,你為什麼還要吃”一樣無解。常規的邏輯已經無法理解這問題。

當車流已經足夠緩慢、擁塞,有的人依然會像蚯蚓一樣抓住每一個可以向旁邊車道加塞的機會。這不可能讓他能夠比其他的車快上一分半秒,但這絕對能夠讓後方的車龍再緩慢上幾分幾十秒。我經常會遇到別去側方車道,幾分鐘以後,又別回原來車道的人,他們精準狠地抓住側後方車輛每一次起步時的猶豫。

或許他們的本意都是為了秀一把車技,展現他們機敏的操作意識。有人說自動跟車功能在中國是個雞肋一般的存在,這個說法很正確,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

馬路上,有最醜陋的東西

查看大圖

很誠實地袒露,開車玩微信是我過往一直存在的陋習。直到某次,因為沉浸於討論組的消息而在交通燈前錯過了整整半分鐘的綠燈通行機會。自此,每逢上車,我都把強迫自己把手機放在後排座椅,防止我駕駛的途中忍不住去玩弄手機。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即使把手機放在中控臺上,能夠堅決拒絕去觸碰。

微信裡當然有許多緊要的事。可能是那個討厭的上司發來了一段工作佈置的文字,可能是你媽諮詢你晚上是否回家吃飯,也可能是那個喜歡的女孩給你發來一張裸露的自拍。但,以上的這些都跟其他交通參與者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當你在交通燈前玩微信玩得不亦樂乎,當你專注於微信中的文字而把車開出了蛇形走位,當你顧著聊語音而把活生生把車開出了自行車的速度,無數交通參與者正在為你的愉悅承擔著不必要的時間成本以及意外風險。

然而,當手機與人類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親近,很多人一度認為,開車玩微信也是一件無比正常而合理的事情。我蹲馬桶的時候都能玩微信,開車為什麼就不能?

如果把馬路上的陋習彙編成冊,這想必會成為一本與《西遊記》《紅樓夢》相當的鴻篇鉅著。我們已經無力改變這種醜陋的現實,甚至在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已經默許這種醜陋的現實。

當國民素質的落後如此堂而皇之地呈現於街頭,那些禮儀之邦的信仰,衣著財富上的優越,都顯得那麼的空泛虛無。

惟願,大家不要成為製造這種醜陋現實的一份子。

馬路上,有最醜陋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