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崑崙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11月,攝影 / 郝沛

好像宙斯、波塞冬和雅典娜所住的奧林匹斯山一樣,《山海經》裡有一座崑崙山,它位於西北方向日落的地方,是《山海經》世界裡最重要的神域,乃“百神之所在”,當然也會有山靈妖怪出沒,比如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九尾狐

狀如狐而九尾,叫聲很像嬰兒在啼哭,卻“食人”。

《中華遺產》2016年4月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樹鳥

主管崑崙山的開明獸以南有一種樹鳥,長有六頭。

《中華遺產》2016年4月

崑崙神話是世界兩大神話的主體神話,與希臘神話齊名。女媧、盤古、西王母等都和崑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嫦娥奔月、西王母蟠桃宴等故事,都起源於這裡。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王母娘娘的原型即生活在崑崙山的西王母,其實長這樣,“虎齒、豹尾”

圖自《中華遺產》2017年4月,繪畫 / 肆壹叄

崑崙,古稱“崑崙之虛”“崑崙之丘”,關於它的位置,《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是這樣描寫的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

赤水之後,黑水之前,

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按照《山海經》中記載所繪製的崑崙圖

另外,《山海經》中還說

它是海內最高的山

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

崑崙山方圓800裡,高萬仞,是黃河之源

上面長著一種木禾,山上有九道門

有九個頭的“開明獸”把守。

不過古籍中關於崑崙虛的記載甚多,以《山海經》為最古,其次是《楚辭》、《淮南子》、《河圖》、《水經》等等,其描述都略有不同。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據記載,崑崙山有不死樹,食之常壽。這種“生命樹”千枝萬葉源於一根,高大挺拔直入天界,營造了一條人類的通天之途。

圖自《中華遺產》2017年4月,繪畫 / 孫曉琴

所以。。廢了這麼多話,崑崙到底在哪

其實,在《山海經》成書之後的幾千年時間,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有無數人捲入尋找崑崙山的大潮中。

但大多沒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結果

不過依舊出現了很多猜想:有人說,崑崙山是今天的祁連山;還有人說,崑崙就是泰山;甚至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崑崙山根本不在中國,而是在非洲

(我就直接甩結論,至於他們都是參考什麼古籍得出的,寫出來了你也看不懂,你只需知道他們。。)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在各種對崑崙的考證和猜想中,最被世人所認知的非喀喇崑崙山脈崑崙山脈莫屬。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喀喇崑崙山脈(突厥語意為“黑山”)位於中國、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的邊境上。寬度約為240公里,長度為

800公里。平均海拔超過5500米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喀喇崑崙山脈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7年2月,攝影 / 陳業偉

崑崙山脈的分支巴顏喀拉山黃河本源

,又因為古時就被稱作“崑崙”,所以被官方欽定為“崑崙虛”、“中國第一神山”。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崑崙山脈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附刊》2016年8月,攝影 / 蔡徵

於是到最後,這方圓800裡的上古百神所在,就演變成了這巍巍高峰,綿亙不絕的雪山山脈。

但實際如今的崑崙山和古籍中所記載的還是有很大出入,但是既然沒有人給出定論,說是哪都無所謂了。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崑崙是上古時代的先民創造出來的一個超越現實、對華夏文明產生深遠影響的世界。

雖說確切位置無法考證,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

你就算找到了,

也爬不上去。就算爬上去了,也成不了精

不周山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圖片來自於網絡,繪畫 / 於忠洋

說完崑崙,一定要再說一下不周山,為什麼呢?這個後面會解釋。

不周山,意為“不完整的山”

。傳說不周山原本是一根支撐天地的天柱。在這裡,誕生了一個著名的上古神話——共工怒觸不周山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電視劇《古劍奇譚》中的不周山

共工,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顓頊(zhuān xū)是黃帝的孫子,因為和共工爭奪帝位,發生

驚天動地的大戰

共工被顓頊派來的火神祝融打敗了,氣得用頭去撞天地的支柱,導致天空塌陷出現一個巨大的洞,天河水從天而瀉。天地之間發生鉅變,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山川移動。

後來女媧蒐集補天石,用火煉治後,終於將天上的洞補住,使人類恢復了平靜的生活。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傳說中的女媧長著蛇的身體

對於不周山的最早記載是在《山海經·大荒西經》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

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相傳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路徑,但不周山終年寒冷,長年飄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達。

所以就有很多人認為不周山就在崑崙的西北,即今日的崑崙西北部的帕米爾高原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7700米,最高峰是喬戈裡峰,位於中國和巴基斯坦交界處,海拔8611米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7月,攝影 / 田捷硯

也有人認為,如果把《山海經》中提到的西、北海這兩個重要的地理座標理解為青海湖貝加爾湖,再加上其他一些佐證,就會得出不周山即崑崙山的結論,或者說不周山就是崑崙山脈裡的一座

還有很多學者認為不周山不侷限於當今中國的區域內,“大荒之隅”可以指非洲的荒漠,不周山就是乞力馬扎羅山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乞力馬扎羅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稱,位於坦桑尼亞東北部及東非大裂谷以南約160公里,是火山也是雪山

看乞力馬扎羅山這個形狀,確實有些像被折斷了的天柱呢。

酆都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圖片來自於網絡

傳說人死後會先來到

鬼門關,途經黃泉路。

路的盡頭有條忘川河,河上有座奈何橋。

橋上有個亭子,名曰孟婆亭。

亭裡有個孟婆,她給每個人一碗孟婆湯。

孟婆湯其實就是忘川水。

喝了之後人會忘記這一世的記憶,

然後去投胎。

這些都是發生在陰間的事,但在人間也有這麼一個地方被稱為“幽都”“鬼城”,並且彙集了上述遊魂打卡聖地,那就是——

酆都

酆都就是今天的重慶豐都鬼城,古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終於不再遛粉,給了個確切的位置)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豐都鬼城的正門有白無常把守,山上有個巨大的玉皇大帝頭,被當地人稱為“山上的鬼腦殼”

和酆都有關的神話故事非常多:在

《西遊記》中,唐太宗入陰司,遇酆都崔命判官保駕;《南遊記》則寫了華光大帝為母三下酆都大鬧陰司;《鍾馗傳》第一回又講鍾馗到酆都收降鬼魔。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西遊記》中孫悟空到冥界找閻王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電視劇中的孟婆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遊戲《仙劍奇俠傳四》中的酆都場景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電視劇《仙劍奇俠傳三》中的酆都

關於為什麼酆都是鬼城,也有很多說法,下面列舉兩個流傳較廣的。

道教之說

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因吸收了不少巫術,而被稱為“鬼道”。後來,道教又杜撰出一個“羅豐山”,說它是酆都大帝治理的鬼城。到了宋代,民間把“羅豐山”具體落實到了四川豐都縣。不過也有說是古人混淆了“酆都”和“豐都”,其實豐都並不是傳說中的鬼城酆都。

道教的古籍中,有關鬼怪和酆都的記錄非常多,這也是為什麼一提到降妖除魔,立馬要給道士打電話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港劇中的茅山道士

鬼族之說

鬼,實則為披髮、巨首的氐羌部落的原始民族,早在商朝初年就生活在西北西南地區,巴族、蜀族就是其中兩支部落。兩支部落共同信仰宗教神——土伯,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

鬼帝。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豐都還留有幽都遺蹟。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鬼王大概就長這樣

酆都不僅是一座鬼城,它從虛幻到實物,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將佛教、道教、儒家學說以及中國鬼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將

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域外文化結合起來,是一座民俗文化藝術寶庫。

現在去重慶豐都除了能看到奈何橋、鬼門關、黃泉路、天子殿還有一些辣眼睛的蠟像外,說不定還會碰上什麼不該看到的東西。。。

傳說去豐都旅遊的人,很少敢照相,相傳一旦照了相,合了影,自己也就在閻王爺的生死簿上報了到。。。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泰山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圖自《中華遺產》2014年11月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了世界,他的頭部變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首

據顧炎武《考古錄》雲,泰山自週末便有了神仙的傳說。春秋戰國出現陰陽學、五行學之後,泰山就成為陰陽交替、萬物發育的地方了。

在秦漢時期出現了“生屬長安,死屬泰山”的說法。東漢時,社會上隨之出現了“泰山治鬼說”。人們認為亡靈都會奔赴泰山,由掌管“生死簿”的泰山府君管理。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泰山府君大概就長這樣

《博物志》記載說

泰山,天帝孫也,主召人魂,

東方萬物始,故知人生命。

泰山是天地孫子所治之地,此地召集人魂,東方為萬物生髮之地,所以泰山掌人生死。此信仰曾東渡日本,在日本有安倍晴明使用泰山府君祭救高僧還陽的傳說。

原來那些神魔鬼怪都住這兒……

《陰陽師》裡安倍晴明經常使用而且最重要的術之一的

泰山府君祭,可以讓亡靈還魂

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這泰山可以算是從古至今都被官方認證神仙和亡靈生活的地方了。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

晚上估計都得是“百鬼夜行”的景象

有的人就是膽兒肥,晚上想去遛遛彎的

我推薦你們一件神器,叫《妖鬼記》

裡面都是妖魔鬼怪的介紹

萬一出門看見個SSR的妖怪你都沒認出來

那豈不尷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