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中秋佳節,祝大家過節快樂!晚上閒來玩玩刨子,突然想把手頭這幾個刨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就寫了這個帖子。其原因主要是剛好這幾個刨子處於鐵刨發展的重要時期,一些特徵的出現和變化是很值得玩味的。且聽我慢慢道來。

大合照,站隊擺拍一下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我比較喜歡4號刨,大小手感分量剛好,特徵也比較全面。今天這3把刨子也都是4號,按時間順序從左到右分別是KeenKutter的K4、StanleyBaileyType10(以下簡稱BL10)和StanleyBedrockType6(以下簡稱BR6)。從蛙座特徵上看K4大概同BR的T3(1900-1908),BL10(1907-1909),BR6從刨刃上看(1912-1913),其中K4由於是Stanley代工,血統還算純正(其實是沒有BedrockType4,找來充數的),也算應了標題。找這幾個來擺擺拍拍,胡扯瞎猜一下鐵刨發展的思路,應一應王子imick的帖子http://www.zuojiaju.com/thread-848592-1-1.html中講述的那麼幾個點還是很有意思的。

首先K4 & BL10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先把K4和BL10擺一起,從外觀特徵上看特別接近(請無視K4光素的蓋板和Stanley的刨刃,因為正宗的BR壓板是有“STANLEY BEDROCK”標誌的)。矮球型前把手,圓形的刨身側面,一樣的後把手和銅螺母。即便是蛙座後也非常接近。外觀上的區別僅在前把手的“BEDROCK”和“Bailey”以及蛙座後面的專利標誌上,如果不能仔細看到刨刃下蛙座的廬山真面目,可以說換個壓板就幾乎能狸貓換太子了。所以Stanley要把頂級的BEDROCK和高級的BAILEY有所區分的,見後。下面是打開刨刃蛙座的對比: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自從BL5以後水平調節杆加入蛙座,BR和BL15以前的蛙座正面都是這種大平面帶小尾巴,主要是對於刨刃的貼合是非常有利的,只是根據螺絲/銷釘的位置不同,略有所區別。蛙座提起翻過來以後,可以看到BR和BL的相同點是都具備蛙座前後調節螺絲,而這是在BL系列自BL10上才開始使用的專利。BL8及以前的刨所採用的的蛙座設計是平面貼合的,如圖。緊固螺絲施加的力使蛙座的鎖緊方向是橫向的,對於縱向抖動抵抗偏弱。而自BL9(BL9並未使用蛙座前後調節螺絲)開始採用了前低後高的T型蛙座承託之後,蛙座改成了縱向鎖緊,並將鎖緊端儘量前伸,增加刨刃的刃面支撐。而且T型可以穩固蛙座姿態,抑制組裝和調節時蛙座擰轉,使刨刃姿態更優。缺點是T型底座會限制蛙座的後退空間,當刨刃厚度增加的時候,無法提供足夠的刨口寬度,解決的辦法估計唯有拿起銼刀了。BUT,但是,BedRock的蛙座明顯不同。“Bed Rock刨子的絕對穩固性和一體化設計讓各個部件的組合感覺就像是一個整體,這都得益於蛙座的整個底部和刨體緊緊連接。正因為兩者結合得如此完美,最終從刨刀到刨體的結合都像是一整塊金屬。這種結構有效防止了使用中刨刀顫動的可能。”(--------轉自imick的《Stanley Bed Rock系列鐵刨類型考》以下用加粗斜體引用)。金屬加工精度的提高使得不僅蛙座和刨底可以緊緊貼合,兩側凹槽的設計又進一步減少蛙座的擰轉(但是如果用刨身內側的鑄造面和蛙座設計成動配合估計成本會更高)。這一點,不僅BEDROCK的簇擁,魯班系,Lie-Nielsen的使用者應該是深有體會的。關於K4的壓板固定螺絲孔在蛙座上是透孔之類的小細節,大家看看就好。

BL7和BL9的蛙座,其中BL9是沒有4號是借的5號刨拍的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我是分割線---------------------------

然後是K4和BR6,首先來正面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後面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從BR5開始,“在新的蛙座緊固加調整設計之外,Stanley發揮出他們的精明的營銷頭腦,將刨體的外貌也改變了,新版的Bed Rock刨體兩側頂端改成了直線,成為了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外觀設計。當看到如此與別不同的外觀之後,不難想象會有很多有閒錢的顧客會為Bed Rock頂級系列的價格買單。”這其中的更改,不僅僅只是將側面頂端改成平面,還有銷釘和緊固螺絲的應用。“

1911年的3月14號,Schade又獲得另外一項專利,該專利使用梢釘加固定螺絲的方式同時緊固和調整蛙座的位置。這項新設計比之前的設計要先進,而且成功將Bed Rock系列與其他所有的Stanley競爭者分辨開來。”比螺絲更大的銷釘用來將蛙座更穩固得固定在底座上,而且提供鎖緊下壓力的是兩枚位於蛙座調整螺絲左右的錐頭螺絲。這一變化,主要應用於刨口寬度調整上。以往的BR及BL刨,調整刨口總要經歷取下壓板,取下刨刃,鬆動螺絲,旋擰蛙座調節螺絲,然後依次緊固裝回的過程。其間蛙座調整的過程,刨刃處於分離狀態,經驗不足控制不好往往需要多次調試。而BR僅需鬆開緊固螺絲,旋擰蛙座調節螺絲,擰緊緊固螺絲。而這個過程,刨刃不與蛙座分離,可以更直觀的看到刃面與刨口的距離,從而完美拿嗆。誠然,更換刨刃或者調整刨口僅僅是調刨時要做的,但是,嗯,我覺得仍然非常重要,這是基於只有BEDROCK的接觸面才能做到的。前人之述備矣。另外,還有“第三項重大改變在於刨體在澆鑄上添加了凸起的圓環與前把手相連,低矮的把手也改成了瘦高的把手。有意思的是高把手在接下來整整8年間都沒有引進到Bailey系列上,凸起的圓環設計則要到1929年才引進到Bailey系列上,期間可是經過了19年啊”。高球把手在BL刨上出現在1919年的12代上,前把手的承託環出現在1929年的14代上。我個人對專利日期的多少不是特別感冒,但是非常喜歡BL的14、15代,其主要原因是直鑰匙孔壓板、大平面蛙座和前把手承託環只有這兩個代系同時存在,而從時間上僅從1929生產到了1932年。懂歷史的應該不會忘了世紀大蕭條,所以……咳咳,收吧,哈哈哈呵呵呵。哦對了,BR6比K4的蛙座底座厚度厚,蛙座自身厚度薄,恩恩,蛙座是不通用的哦。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我還是分割線----------------------------

最後BL10和BR6合拍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自從BL11(1910-1918)和BR5(1911)為代表BAILEY和BEDROCK的建立明顯的分水嶺,從外貌上可以直觀的進行區分。但是後來的發展上,到了BL12(1919-1924)和BR7(1923-1926)開始共用鑰匙孔“STANLEY”字樣的壓板,BL16(1933-1941)和BR10(1933-1941)開始共用腰果孔壓板,以及相同的把手、刨刃、黃銅調節螺母等,其雙線發展又有著諸多共同共通點。至於為什麼BEDROCK到了1943年便成了絕唱,而BAILEY卻能一直生產到戰後,從美國到加拿大,到英國,到墨西哥,編號一直到G12-00*,其生命力反差如此之大又是為何?我猜主要原因可能是專利,也可能是電動工具的衝擊,至於真相,我是無從考究了。imick大神,再搞資料啊!不過呢BAILEY據說是姑娘名,BEDROCK相對更MAN一點,哈哈,玩笑,見仁見智啦。

以上所寫,其實,還是那句話,前人之述備矣。但是想著不如看著,看著不如摸著,親自觸摸嘗試的體驗還是更直接一些。也許有人說,啊,你好愛現,這些東西拿出來就是炫耀,還有人會說,什麼代不代的,我覺得好用就行。我想這都是誤會。我想說的是工具的發展歷史離不開人類歷史世界歷史和工業歷史的大框架。每每看到這些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其實未免總有些遺憾,我們孱弱的國家沒能趕上好時候。當人家能生產這麼好的工具的時候,我們的大清朝又在割地又在賠款,哪有精力去做好這些呢?!國家的強盛,和平才能給我們美好生活,才能生產魯班,hoho。所以要珍惜當下,反正我挺珍惜的,珍惜的還有家人和刨子,你呢?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Stanley的三個刨子,跟大家分享著玩

作品來自木工愛好者網 solomon72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