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印度能超越中国吗?悬!中国一年经济增量就抵半个印度!

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不能只看GDP和增长速度,也要看人口质量,尤其是劳动力年龄,中国的平均年龄已接近40岁,印度平均年龄28岁,印尼平均年龄27岁,非盟国家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这些国家间,似乎印度是最具有超越中国能力的,因为同样是文明古国,同样有着巨大的人口,同样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是否有能力超越中国呢?

中印GDP比较

印度能超越中国吗?悬!中国一年经济增量就抵半个印度!

孟买,印度经济也在经历着高增长

2000年的时候,中国GDP也第一次超越了法国,成为了当时的世界第五,接下来我国用了十年的时间,到2010年的时候相继超过了,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了这个世界GDP第二的国家。很多人都在讨论我们,还要几年能够超越美国了。

印度也没闲着。2017年,印度已经取代了法国成为了全球排名第六的国家。换句话说,中国在2000年超越法国,印度在2017年超越法国成为世界第五。

再接下来,印度很有可能在十年之内GDP超过日本,日本可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十年之后,全球前三强中将只剩下美国一个发达国家。

回到现实,2017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增速是7.2%,超越同期中国的6.8%,又一次成为世界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但问题在于,印度本身的经济体量与中国差距大,速度快,但增量小。

2018年中国经济增量高达11810亿美元,远高于印度的2150亿美元。中国的GDP大约每年增长半个印度,

印度经济增速需达到年均40%才能有中国增速6.5%所取得的增量。

中印劳动力年龄和素质比较

印度能超越中国吗?悬!中国一年经济增量就抵半个印度!

印度人口年轻,但劳动力素质是个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一些手机品牌在印度受欢迎程度就如“美国的苹果在中国”,折射出印度人务实、年轻人口多的现实。

印度劳动力平均年龄28岁,红利会持续释放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加上第五轮产业转移现在正在开始,从中国向东南亚、南亚、拉美等地区转移,印度的工业化肯定会加快。

但有个问题是印度和改革开放的中国遇到的一样,那就是劳动力素质的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扫盲,现在中国大学生规模居世界之首。庞大、高素质、守纪律的劳动力,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因素。

印度做为人口第二大国,并且人口结构里面青年人占大多数。但印度的教育名义上是免费的,但由于教师资源匮乏,教育经费不足,儿童受教育的程度低,自然成不了优质劳动力。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现在全球在展开新的科技革命,机器人智能化生产代替了传统人工,这一方面也会让印度丧失部分人口优势红利。

印度有一个优势是,印度10%的人口都会讲英文,这种语言的先天优势,使得印度跟西方国家在文化和商业交流的融合度更高。

中印工业和科技比较

工业指标是国力和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指标。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中国迅速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再加上改革开放四十年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和自主创新,中国工业和科技体系较为完备,从空天到海洋,从军用到民用,从生产设备到智能设备,都能生产。而印度的产业并不完整,从武器装备超高的进口率就能知道。

印度能超越中国吗?悬!中国一年经济增量就抵半个印度!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科技方面,虽然在一份新公布的世界25大科技创新城市中,印度占了三席位(中国只有两席),但印度人“偏科”严重,他们更注重数理化的教育培养,因此印度的软件行业发达,也是一个支撑国力的重要方面。

其实印度的软件公司,以自己知识产权开发的很少,更多是以外包的形式,给大公司做软件的“OEM”,简言之就是做一些第三方的加工,做点技术上的“体力活”。这种工作相对于原始软件开发这种知识密集度高,附加价值高的一手创新来说,还是低了一个档次。如有着“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几年前,国外投资者以极高的估值给这里的创业公司开出了巨额支票。然而目前,许多这些创业公司都陷入到资金紧张、难以为继的局面中。因为印度面临美国和中国公司进入印度的竞争,包括印度科技公司本身资本利用率低,营商环境不如中美等诸多原因。

印度一家媒体曾发表题为《中国在科学和工程学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文章称,中国如今把注意力转向多个领域的科学、工程学和创新发展,如电信、生物科技、太空、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等领域。

中国每年在科研方面的支出已增至2790亿美元(1美元约合6.34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而且预计将在几年后超越美国。中国的科学和工程学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近40万名,是美国的两倍。

文章称,印度在科研方面的支出仅为360亿美元,印度在科研方面的支出不足。中国的发展给印度的信息非常明确,印度必须开始系统性地持续几十年以专注于科研发展

这篇文章在认识中印科技差距上,是客观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印度在部分领域还是有自创优势的,如印度纳米技术排在全球第三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