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漢朝的長安城:吃狗肉、限車、以及吃貨們要跪謝的一個人

漢朝的長安城:吃狗肉、限車、以及吃貨們要跪謝的一個人

倘若你生在漢朝的長安,你一天能吃幾頓飯還得看你是什麼階層:平民一天吃兩頓,貴族三頓,至於皇帝嘛,一般四頓,餓了隨便吃……

而且,要說吃肉的話,你可能只能吃到狗肉。

在漢朝,吃狗肉在平民階層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狗肉在一段時間甚至成為了主要的肉食之一,漢高祖劉邦手下的猛士樊噲早年就曾以屠狗為業,至於為什麼吃狗肉,原因很簡單:狗肉便宜——在當時肉是妥妥的奢侈品,據呂思勉先生在《秦漢史》考證,當時只有貴族和老人才吃肉(“此皆古非老者貴者不食肉之舊法”)。豬在當時可是很精貴的動物,價值可達狗的十倍。牛就更不用說了,歷朝歷代屠殺耕牛基本都是觸犯律法的。以至於漢朝人開發了很多狗肉的吃法,在秦漢時期的簡牘記載有五香狗肉乾、狗羹、炙狗肋、炙犬肝等。

由於烹調方式的限制,漢代人吃魚膾(生魚片)的技巧很足,到什麼程度呢?曹植在《七啟》中就說,生魚片要切割得猶如“蟬翼之割,剖纖析微,累如疊縠,離若散雪,輕隨風飛,刃不轉切”。

而且基本什麼魚都吃:鯽魚、鯉魚、鱖魚、刺鯿、泥鰍、鱉等,種類豐富。

漢朝的長安城:吃狗肉、限車、以及吃貨們要跪謝的一個人

日本的“生魚片”就是由我們漢唐的魚膾流傳而成,而且我們當時吃的更講究

不要以為只有現代社會才會有“限號令”,早在漢代,長安人就已經開始為擁堵的交通狀況頭疼了。東漢的王符提到過“牛馬車輿,填塞道路”,就是說路上牛、馬、各種車架已經堵成一鍋粥了。

怎麼會這樣呢?除過政局穩定人口激增和道路狹窄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從西漢開始用車標準就在不斷放寬,豪華車在普及,本來規定國家元首用的車,可地方上的省長,京城裡的高官子弟,也敢用了,司馬遷就記錄“車服擬於天子”,就是說已經敢跟國家元首開一樣的車了……

而且漢代人對於車的追求已經不僅僅侷限於代步了,車型淘汰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當時的經濟學家指出“車不累期”——用車還沒用夠時限,就淘汰了。

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開始對車輛進行課稅了,其實就等於間接限制使用,但似乎效果不大。漢武帝時期,除了公用車輛和軍用車輛,民間用車和商務用車時要交稅的,一匹“馬力”的民用車,每兩千錢中交稅一百二十個大錢,一匹“馬力”的商務用車,每兩千錢中交稅二百四十個大錢,按這個比例算,車越豪華,交稅越高。甚至還出臺了“偷漏車馬稅,罰沒車主車輛和家產,充軍一年”的律法,但還是天天堵。

所以,廣大的有識之士、社會精英苦於每天上班都要在路上堵半天,提出要限制馬車的使用,在漢昭帝時期舉行的鹽鐵會上,就有會議代表提出“節車輿”的口號。

所以,還是得落實限號……

漢朝的長安城:吃狗肉、限車、以及吃貨們要跪謝的一個人

其實在漢代,身為一個吃貨還是挺慘的:辣椒?沒有,土豆?沒有,西紅柿?沒有,我們現在吃的蔬菜在漢代也只能見到一半,還得看時令。

直到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注意了,可以開始跪謝了)帶回了黃瓜、大蒜、香菜、苜蓿、石榴、葡萄、胡桃等蔬菜水果。

還有一個人,淮南王劉安,一個現在看來是有點神經兮兮的王爺,天天淨在家琢磨什麼煉丹成仙。

但是!

他以石膏點豆汁發明了豆腐——也算是歪打正著了……

漢朝的長安城:吃狗肉、限車、以及吃貨們要跪謝的一個人

張騫出使西域路線

順便再提一句,關於甜鹹粽黨爭的,直到漢代才有了紅棗粽,比鹹肉粽晚了好幾百年,恭喜鹹黨勇奪正統。

漢朝的長安城:吃狗肉、限車、以及吃貨們要跪謝的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