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城事|珠江上的橋樑那麼多,為什麼獨獨是它用了“番禺”做名字?

橋,讓兩岸互利共榮

橋,跨越隔絕承載讚譽

橋,彼岸的艱辛,此岸的歡悅

見證番禺多少代人的繁盛與富強

而今天,小番來給大家講一講番禺與廣州共發展的登天梯——番禺大橋

城事|珠江上的橋樑那麼多,為什麼獨獨是它用了“番禺”做名字?

提及番禺大橋,似乎繞不開洛溪大橋,作為洛溪大橋的重要分流橋,一面連接廣州與番禺,另一面又是守望廣州的南大門,與洛溪一起橫貫珠江,一同成為珠江口上的壯麗風景線,然而他的魅力遠不止如此,在其身後也是一地繁華。

城事|珠江上的橋樑那麼多,為什麼獨獨是它用了“番禺”做名字?

經濟發展的勝利果實

番禺大橋 ,1998年9月建成通車,橋長4875米,橋寬37.7米,主橋上部結構為預應力混凝土梁、雙塔雙索麵斜拉,倒Y型橋塔,高140.3米,橋面寬度達到37.7米,在當時列國內同類型橋樑第一位,世界同類型橋樑第二位,世界200米跨徑以上同類型橋樑第一位。在其落成後,分別於1999年榮獲交通部“公路工程優秀設計二等獎”,2001年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銀紙獎”。

城事|珠江上的橋樑那麼多,為什麼獨獨是它用了“番禺”做名字?

番禺大橋

與80年代橋樑建設探索期不同,90年代建設的番禺大橋是經濟發展的勝利果實。

90年代的珠江口岸,經濟快速發展,來往於番禺,順德,江門,珠海等地與廣州的車輛日益增多,僅僅一座洛溪大橋已無法滿足人們的出行需要,更是無法跟上珠三角快速發展的步伐。

1992年12月,番禺政府根據省政府對籌建洛溪大橋的意見,將番禺大橋方案上報給市政府,在經過選址方案策劃等一系列流程後,終於在1993年奠基,1998年交工驗收使用。

城事|珠江上的橋樑那麼多,為什麼獨獨是它用了“番禺”做名字?

番禺與廣州共發展的登天梯

番禺大橋北起廣州市規劃中的華南大道,南接迎賓路至虎門大橋,是廣珠東線第二座特大型橋樑。

番禺大橋與華南快速幹線首期的開通,貫通番禺、東莞、深圳、順德、中山、珠海等地,是香港、深圳經虎門大橋進入廣州通往京廣高速公路的主要通道。對於番禺乃至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將起積極重要的作用。

城事|珠江上的橋樑那麼多,為什麼獨獨是它用了“番禺”做名字?

如果說,洛溪大橋是番禺與廣州匯合的起點,那麼番禺大橋則是番禺與廣州共發展的登天梯。它的落成,改善了珠三角的投資環境,加快了珠三角的快速發展,也為廣州城市的南拓鋪設了方便。

廣州南拓的主動脈

番禺大橋在廣州市“南拓”發展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對改善珠江三角洲的投資環境,加速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都有重要意義,推動了番禺經濟的發展。橋岸的珠江御景灣,星河灣等住房的先後落成,讓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在市中心工作,在番禺居住。

城事|珠江上的橋樑那麼多,為什麼獨獨是它用了“番禺”做名字?

沒有它,廣州與番禺,與珠海、中山等城市間的溝通就缺了點什麼。珠江上眾多橋樑,獨獨是它用了“番禺”名字,在經濟發展戰略上,已經可見政府對其的看重。它確實不是唯一,旁邊緊挨著便有兩座大橋,但它卻是分擔與分享。

一座大橋,縮短了距離,改變了城市格局。

而今,番禺大橋悄然間已走過20載風雨,而今廣州城市發展的欣欣向榮,而番禺大橋,作為廣州的南出口重要通道,是出發,也是歸程。

城事|珠江上的橋樑那麼多,為什麼獨獨是它用了“番禺”做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