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禪與書法 ── 之禪與書法的本質特性

禪與書法 ── 之禪與書法的本質特性

禪宗,因主張用禪定概括佛教全部修習,故名。又因為它自認為是傳佛心所認可的內容,以覺悟眾生本有的佛性為目的,所以又稱佛心宗。傳說創始人是六世紀來華的南印度僧人菩提達摩,一般認為實際創始人是做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六代祖慧能。唐代時它已真正的完善的建立了起來。

由於禪宗傳入時,中國已是一個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家。比起禪宗來中國固有的意識,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有許多明顯的優越性。這就決定了“禪宗”思想對中國人的意識不是“征服”而只能是“融匯”。即發揚它本身的獨特的思想內容,補充到中國的思想文化之中。因此禪宗特別富有中國味,成立儒、釋、道結合的產物。禪宗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特殊的文化模式,具有特殊的價值取向。它突破佛教傳統籬笆,深入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去,要求信仰與生活完全統一,認為成佛也就是不成佛。禪宗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領域裡(如文學、繪畫、書法、建築、音樂等)都形成了特色的文化積澱,開闢了獨特的審美天地。

禪宗的滲透是很完全徹底的。這我們從每一個文化層面都可以看出跡象,書法當然也不例外。書法作為一門我國特有的古老的藝術它的發展既受著各種傳統文化的影響,又有著其獨特的含義。

書法是創作者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內心秩序的全部展露,又是宇宙普遍性形式和規律的感情同構。書法藝術是審美領域內人的自然化自然化的人直接統一的一種典型代表。它與禪宗的主張“迴歸自然”“無意識”有著同一的觀點。這裡的人的自然化並不是退回到動物性,去被動的適應環境。剛好相反,這裡指的是超出自身生物族類的侷限,主動的與整個自然的功能、結構、規律相呼應、相構建。這裡的“無意識”乃是指超越心靈界限,人與自然徹底的合而為一。

總之,禪宗是融入了中國道家、儒家的傳統學術內容的純粹的中國士大夫的佛教;書法則是依靠運動的線條在有意無意之間,表現作者內心秩序,創造獨特意味的藝術。它們在本質上有著許多共同點,如“隨心所願”“超逸”等等。從禪宗的傳入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期間產生了不少精妙絕倫的書法作品,都是禪味與書法自然結合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