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中小銀行危機與轉型

2015年中開始,我國監管層對風險的關注度逐漸提升,2016年正式開始“金融去槓桿”的逐步推進,我國銀行業開始頻繁遭遇監管的洗禮。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央行、銀監會等一行三會聯合發佈了大概共計60多份文件,對銀行進行了方方面面的重新規範,除了今年廣受關注的資管、普惠金融,內容還涉及校園貸、網貸、對公業務、土地抵押貸款、融資擔保、外資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信託等。

通道、非標受限,“資產池”面臨清理,淨值化和結構性存款需要學習,不良上升需要處理,利率市場化下銀行的監管陣痛來得猝不及防。

一、風蕭蕭,秋意漸濃

15年是中小銀行的“黃金時代”,當時,我國的宏觀經濟在經歷2013年的震盪調整後,於2014年進入換檔期,受三期疊加等因素影響,銀行業的經營也進入了“新常態”,2014年銀行業資產負債增速都呈現下降趨勢。進入2015年以後,銀行業經過一年的調整已經比較適應“新常態”,資產負債增速都已“回春”,2015年末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和總負債規模分別為150.94萬億和139.46萬億,增速分別為15.4%和15.1%。

其中中小銀行因為“船小好調頭”,能夠更快地調整經營模式,探索特色發展之路,表現更加不俗,尤其是城商行,2015年城商行資產和負債增速分別為25.4%和25.5%,可謂是銀行業的領漲者;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增速分別為16.0%和15.9%,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中小銀行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第一、加重投資類資產比重,以對沖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潤率下滑。以城商行為例,2015年投資佔升息資產的36.23%,比2014年增長了10個百分點。

第二、積極發展同業業務。受貨幣寬鬆週期的影響,從2015年開始同業負債成本持續走低,與此同時債牛提供了較高的資產回報率,中小銀行開始了同業模式來發展,一方面用銀行理財來吸收表外資金,規避存款準備金、風險計提等監管,另一方面將這些表外資金通過非銀加槓桿、配非標,風生水起。

然而在利率市場化、監管趨嚴的趨勢下,這種情況難以為繼。

第一,中小銀行服務的多是中小企業,在經濟“L”型築底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發展開始趨穩,以高峰期增速為預期進行的借貸出現償付困難,銀行不良率開始走高。

第二,在資管新規、流動性新規、大額風險暴露、理財新規和信託新規等監管的聯合圍攻下,銀行通過理財吸引負債,通過加槓桿、配非標,期限錯配的“資產池”運作模式玩不轉了,後續需要積極處理存量舊業務,學習新業務,比如結構性存款、淨值型理財等,然而銀行的性質決定它的激勵機制不利於吸引更多專業人才,眼看著不得不放棄這部分既得利益,銀行到了兩難的十字路口。

第三,混業競爭下,融資工具的多元化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逐漸蠶食掉銀行的負債、資產和中收。一方面,股權眾籌、新三板等直接融資方式湧現,衝擊了銀行貸款業務,另外背靠互聯網巨頭和大數據的互聯網民營銀行一些金融產品相比傳統銀行有更快速、精準的服務和創新的業務模式,從用戶體驗上提高了消費者對銀行的預期。

從“黃金時代”到“青銅時代”,中小銀行的環境惡化甚至都沒有過渡,就直接進入寒冬,何去何從?

從整體上分析了銀行的困境,我們從財務情況來看考察銀行盈利能力先從營業收入看起,根據中國貨幣網的457家中小銀行數據,這些銀行的總資產規模都在2萬億以下(符合央行信貸收支表中關於中小銀行的標準),其中366家在千億以下,平均數是861億。2017年這些中小銀行營業收入下降了21%,平均每家銀行的營業收入從26億下降到20億。

中小銀行危機與轉型

營業收入下降不能代表銀行的經營情況變差,從支出角度上來看,銀行取得的營業收入還需要繳納營業稅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用,計提撥備,繳納所得稅,這些項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銀行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經營能力,如果這些費用變少,銀行的利潤同樣有可能增加,即營業收入+淨利潤+所得稅+撥備+營業稅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淨利潤更能代表銀行的盈利能力。如圖所示,457家中小銀行淨利潤在2017年下降了17%。

中小銀行危機與轉型

上述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是所有企業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標,從收入角度上來看,營業收入是淨利息收入、淨佣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總和,即營業收入=淨利息收入+淨佣金收入+其他收入。

作為一種以經營資金存貸業務為主營業務的機構,就是低價吸儲,然後將資金配置到低風險、高收益的行業中去,進行資金撮合,賺取差價,這個差價就是淨息差,即淨息差=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率,根據數據顯示,如圖【3】存在有效數據的434家中小銀行近三年的淨息差逐漸下降,平均2017年已經降到3%以下。

中小銀行危機與轉型

中小銀行危機與轉型

二、路漫漫,轉型何方

從“黃金時代”走來,走過篳路藍縷的“青銅時代”,銀行的歸宿是迴歸本源的“白銀時代”,還是從營業收入來看,銀行保持高盈利性,主要還是從淨利息收入、淨佣金收入和其他收入方面來看。

淨利息收入方面

,息差收緊是利率市場化下的必然,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提高淨利息收入,主要有幾種方法:

第一個是發展利率高的業務,利率是由無風險利率、成本、風險溢價和合理利潤組成,正常情況下無風險利率和合理利潤是行業共通的,銀行不太容易改變,可以從成本和風險溢價方面考慮。

成本方面,資金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央行,二是居民或企業,央行的低成本資金一般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但是通常只針對一級交易商,主要是大行,中小銀行一般是通過同業市場獲得,這些錢的成本取決於當時的資金面。居民和企業,近年來我國銀行存款利率較基準利率上浮區間逐漸放開,從2012年的1.1倍到2015年的1.5倍,銀行在居民端負債的爭奪已經相當激烈,除去其他客觀因素,服務好,網點分佈廣的銀行更有優勢。

風險溢價方面主要取決於銀行的風控能力,尤其在當前我國政策鼓勵小微金融的情況下,零售、小微以較高的利率成為銀行的重點發展方向,但是高利率一般對應著高風險,這就是風險溢價,但是如果銀行能夠藉助現代化的大數據等手段提高服務長尾客戶的能力,能夠在高風險的群體中發掘相對低風險的個體,就能享受他們的風險溢價帶來的超額收益。

中小銀行危機與轉型

第二個是提高資產週轉率,銀行配置資產存在一些限制,包括信貸額度、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除了針對這些業務本身提高經營能力,比如發掘低資本佔用高收益的信貸業務等,銀行還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提高週轉率。

淨佣金收入方面,大力發展交易銀行等中收業務,交易銀行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跨境支付、結算、貿易融資等,將各個業務條線中與公司交易直接相關的業務整合起來,在不增加資本佔用和風險的情況下提高銀行收入。

未來交易銀行發展的四大趨勢是:流程透明化、信息數字化、反饋實時化、運營綜合化,互聯網尤其是區塊鏈技術推動的技術進步,憑藉其快速、便捷、綜合和沒有地理限制的優勢,成為交易銀行發展中不能繞過的壁壘。

其他收入方面,包括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匯兌收益、其他業務收入、資產處置收益和其他收益等,其中投資收益和其他業務收入是最重要的部分,銀行投資債券、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這需要銀行提高投研能力,在既定的激勵機制下銀行不容易通過直接招聘獲得更多專業的人才,但是可以通過投顧的方式藉助非銀的專業人才進行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