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南充儀隴: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

南充儀隴: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

今日儀隴

南充仪陇: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

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是解決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儀隴縣高度重視健康扶貧工作,創新扶貧思路,在“精”上出實招,在“準”上求實效,積極探索健康扶貧的破題之舉,緊緊圍繞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目標,紮實推動健康扶貧工作任務落實。

就近

確保95%以上貧困患者能在縣內救治

“明天早點過來,再打一針就好了。”7月28日,儀隴縣金城鎮雙木村衛生室門口,村醫姚禮木把最後一名患者送走後,用手輕輕地捶了幾下後腰。

姚禮木從醫近30年,一個月接診超過500人次。他說,近年來,就近到村衛生室看病的群眾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是村衛生室的就醫條件越來越好,醫療報銷越來越方便。”

儀隴縣始終把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提高群眾身體素質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先後投入4000餘萬元,加強鎮級衛生院業務用房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面執行“合理轉診、合理診療、合理引導”三個“合理”要求,嚴格落實分級診療、醫保報銷、杜絕過度的“三嚴格”規定,切實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檢查、用藥、用材。目前,該縣通過醫療扶貧陣地的創建,做到小病在本村治療,70種常見病、多發病由鄉鎮衛生院診治,縣級醫院承擔200種常見病、多發病診治,確保95%以上的貧困患者能在縣內獲得救治。

方便

健康扶貧醫療小分隊提供上門服務

7月28日,儀隴縣人民醫院健康扶貧醫療小分隊來到該縣土門鎮中心衛生院,為當地群眾免費進行醫療檢查。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儀隴縣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和第二人民醫院4家縣級公立醫院均成立了健康扶貧醫療小分隊,與鄉村醫生一道,為貧困群眾提供上門醫療服務。截至今年4月,已為貧困患者提供上門服務2000餘次。

“按照‘突出重點、因地制宜、按需選派、精準幫扶’的原則,把大型義診與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針對患病低收入人口這類特殊人群,積極探索建立醫療扶貧新模式。”儀隴縣衛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扶貧醫療隊對全縣貧困人口健康狀況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並開通免費檢查“綠色通道”,對患有大病和長期慢性病的低收入人口進行“掛鉤對接”,實實在在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打通醫療扶貧“最後一公里”。

為準確掌握患病貧困戶的健康狀況,該縣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通過將家庭醫生簽約與平時開展的義診、巡診活動相結合,保證在家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與服務率達到100%,在家貧困人口免費健康體檢100%、建立電子檔案100%、色標管理100%,外出貧困人口建立基本信息檔案100%、告知100%。

全覆蓋

先診療後繳費讓貧困戶看得起病

儀隴縣全面推行貧困患者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制度,覆蓋率達到100%。同時,啟動即時結算“十免四補助”“八個100%”健康生活方式養成、大病專項救治等系列惠民政策,讓貧困戶看得起病。

為方便貧困戶就醫,儀隴縣在各定點醫療機構設立健康扶貧問詢處和便民門診,開通“綠色通道”,貧困患者憑身份證,享受從掛號到結算全診療過程的優先服務。儀隴縣還搭建健康扶貧信息管理平臺,貧困患者的基本信息、檢查結果、病種分類、分級診療情況等相關信息全部錄入系統,縣、鄉鎮、村三級醫療機構共享,為“一對一”幫扶提供依據。

“我縣還成立了衛生扶貧救助基金,目前基金規模達到了503.24萬元,通過制定出臺《儀隴縣衛生扶貧基金實施細則》,對戶籍在本縣區域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享受現有醫療保障政策後,個人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貧困患者進行救助,救助內容主要是縣域內未納入報銷範圍內的門診費用、按規定異地就醫未能完全報銷的住院費用。”該工作人員說,截至今年4月底,儀隴縣衛生扶貧救助基金已救助3526人,救助金額達233.951萬元。

該縣針對貧困人口就診免收一般診療費、免收院內會診費、免費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項目、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和抗結核一線藥物治療、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免費提供婦幼健康服務、免費提供巡迴醫療服務、免費提供基本醫保個人繳費、免費實施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服務;對1000名0至6歲貧困殘疾兒童進行手術、康復訓練和輔具適配按3萬元/人給予補助。讓貧困戶不但看得起病,還要治得好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