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 江陵扶貧幹部王梅走了,她生前寫下的一句話值得我們牢記

“喊破喉嚨,不如做出樣子”

江陵扶貧幹部王梅生前寫下這樣一句話

用行動踐行著

……

2018年7月7日晚7點40分左右,一個令全市工作在扶貧攻堅戰線同志們無比心痛和惋惜的時刻……江陵縣白馬寺鎮黨委組織委員王梅在進行精準脫貧工作的途中不幸發生車禍,雖經送往醫院緊急救治,但因傷情嚴重而不幸辭世,終年40歲。

一位有著忙不完的工作、使不完幹勁的扶貧路上篤行者——王梅,因公殉職,生命定格在精準扶貧的征途中……

“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7月7日,星期六,天空昏暗,大雨欲來。

早上8點半,江陵縣白馬寺鎮辦公室內,王梅和黨政辦主任、組織幹事張紅商量扶貧整改事項。

“哪個村產業扶貧工作弱?”“哪些村民需要危房改造?”“哪些村組道路還需要改善”……兩人忙著對下一階段扶貧整改資料進行整理。

為查實部分情況,王梅和張紅又趕往白馬寺鎮黃淡村、長河村、金渡村、石淵村、赤岸村、同蘭村、雙河村實地核實。

忙完這一切,已經是晚上6點多。聽說陳崗村蝦稻連作示範基地建設得不錯,王梅拉著張紅,一定要去陳崗村實地瞧一瞧。

一路上,王梅邊走邊和張紅說:“待會我們抽空去業新村看看……”

突然,一輛失控的三輪摩托車飛馳過來,“砰”的一聲巨響,王梅倒在血泊裡。張紅扶起她,含著淚大聲呼喊,可王梅已經昏迷不醒。

隨後,王梅被送往江陵縣人民醫院緊急救治,但最終因傷情嚴重不幸辭世。

太可惜了!她昨天才剛過40歲生日,今天就出車禍殉職……”鎮黨委書記方文秋悲痛地說。

江陵扶贫干部王梅走了,她生前写下的一句话值得我们牢记

自2016年3月以來,王梅的足跡踏遍全鎮17個村149平方公里土地,她總是隨身帶著一本工作日誌,把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家庭狀況、所憂所盼記在本上、裝在心裡。

在今年脫貧攻堅整改工作中,王梅率領村兩委一班人常常通宵達旦,一干就是20余天。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她主動攬下整改工作,幫助村兩委制定整改方案、謀劃脫貧規劃,每一份檔案、每一本扶貧手冊、每一次民主評議都是親力親為。

踏實,愛幹事,一談工作就說到半夜,有時候我都頂不住。”談起同事王梅,“90後”張紅眼眶發紅:“為了精準識別,王梅一戶戶上門走訪,找窮根尋對策,有時工作任務繁重,她就打著手電筒連夜走訪聯繫貧困戶,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

王梅走了,走得那樣匆忙,匆忙得讓人無法接受。

“全村人都記得她的好!”

白馬寺鎮壽港村,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共245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9戶,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發展薄弱,村民收入較低,脫貧任務十分艱鉅。

2016年3月,王梅擔任壽港村包村幹部後,把自己當作村裡的一員,把壽港村當成“第二個家”。

“她幫我們出發展主意、想脫貧辦法,全村人都記得他的好。”壽港村一組李家銀抹著淚告訴記,聽說王委員去世,他和家人一夜沒閤眼。

李家銀至今記得王梅來他家走訪的情景。2017年初,兒子李國清自小就有痛風性關節炎發展成為心肌梗塞,不僅要做心臟支架手術,還要每月都吃價格昂貴的藥物,這讓本來就債臺高築的家庭陷入絕境。

王梅瞭解情況後,二話沒說就送去了3000元錢。隨後,又幫他申請了大病醫保、慢性病補貼。“她總是鼓勵我們樹立信心,是我們貧困戶的貼心人。她走了,是我們村的大損失啊。”李家銀說。

無獨有偶。壽港村九祖的貧困戶李家武腿腳一直不方便,肢體殘疾不能幹重活,兒子又要上大學,這讓原本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

正當李家武一籌莫展時,王梅主動找上門,與他結成幫扶對子,幫他平整農田調整種植結構,又介紹他到一家送水公司打零工,讓這個困難家庭有了奔頭。為了讓李家武一家生活更有保障,王梅還不嫌麻煩,一趟、兩趟、三趟跑,幫助他申請大病保險、低保、就業補貼。

今年2月,王梅給他送去200元慰問金和一床新棉絮,李家武的妻子握著王梅的手久久不願放開:“有你這樣的扶貧幹部,真是我們的福氣!”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5個多月後,一場橫禍讓這一切戛然而止。

“她永遠活在壽港人的心中!”

王梅的離去,成為壽港村村民心中難以言說的傷痛。

江陵扶贫干部王梅走了,她生前写下的一句话值得我们牢记

——壽港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擴建項目動工在即。根據計劃,該服務中心擴建後總面積達301平方米,內設便民服務大廳、圖書室、黨員活動室、談心室等功能區,將建成“百姓會客廳”。

——壽港村2018年高標準土地整治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該項目計劃流轉土地100畝,鼓勵致富帶頭人開辦合作社,開展稻蝦養殖,可以給貧困戶帶來不少收入。

——壽港村宣傳動員群眾參與實施光伏發電項目,才有了最初意向。該項目將以貧困戶為試點,助力壽港村村民致富,有力地增強村集體經濟自身“造血”功能。

然而,在壽港村脫貧致富的進程中,再也看不見王梅的身影……

“壽港村能有今天的變化,多虧了王委員!可惜我們再也見不到她了,她永遠活在壽港人心中!”村民李家銀得知她殉職的消息後直抹眼淚,和一些村民一起送她最後一程。

村支部書記盧海告訴記者,每逢雙休節假日,王梅9歲的女兒沒人照顧,就常常帶著她到村裡,王姐走訪貧困戶,女兒和村裡孩子玩,大家早已成為一家人。

至今,在王梅的辦公桌上,還放著一本厚厚的扶貧筆記,一摞問題整改清單。筆記本里詳細記錄著工作內容,尤其是貧困戶的情況,寫得密密麻麻。

喊破喉嚨,不如做出樣子。”在王梅生前的一篇《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心得體會》中,她這樣寫到:“如何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最重要的一是為民,二是務實。只有一心為民,才能深入群眾;只有工作務實,才能深入實際。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王梅同志用實際行動展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用生命書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扶貧之歌。

記者:李天然 通訊員:鄭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