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少年凯歌》:好好看这部书,才能明白,霸王别姬真是他拍的

《少年凯歌》:好好看这部书,才能明白,霸王别姬真是他拍的

《少年凯歌》:好好看这部书,才能明白,霸王别姬真是他拍的

以前看过他的《黄土地》,那时侯年轻,就觉得延伸无边的黄土地旷远而宁静,行走其中的八路军战士的身影很渺小;后来又看过《霸王别姬》,印象最深是张国荣的绝代风华和结尾宝剑落地的“呛啷”一声,仅此而已。一个电影杂志的记者说,和陈凯歌谈话,感觉好象是两个阶级,大师和平民的差异。陈凯歌就是给人那种感觉,挺装的,肩膀端着,高高在上,即便他的电影,你知道是好东西,但永远和你有一段距离。

有天晚上,拿着遥控器拨来拨去换频道,有个台正放《荆轲刺秦王》,就跟着看了下去。虽然没看到开头,眼睛却被那一场场冷兵器时代的惨烈杀伐拽了进去。当秦军攻破赵都邯郸,赵王下令城中所有孩童全部自杀,不留一个子孙做秦国臣民。高高的城墙之上,一边是殊死的搏杀,残存的几个赵国兵将拼死抵挡潮水般涌来的秦军,另一边仿佛祭祀的仪式,头扎白绫的孩童排着队从城墙的豁口跳下去,一个大概只有四五岁的小孩,跳的时候还不忘拿回自己的拨浪鼓——这样的场景让我震撼,说这愚蠢也罢,说这残忍也罢,我只体会到一种庄严,你可以为之流泪,但不是因为悲伤。

陈凯歌把《荆轲刺秦王》拍出了王者之风,而且深具侠客气质,无论是荆轲,赢政,还是赵女,天下就是他们的江湖,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草莽之中,每一次对决都是高手之间的堂堂正正之战,连卑鄙都透着一种坦荡的味道。当心爱女人漠然离去的时候,赢政终于斩断了人间的一切情丝,成为了王,“赢政,你忘了一统天下的大愿了吗?”空旷仿佛没有边际的大殿上,回荡着寂寞而疯狂的声音。

《少年凯歌》:好好看这部书,才能明白,霸王别姬真是他拍的

因了这部电影,我开始了解另一个人的内心,我相信所有人心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情感,所有的寂寞、忧伤、快乐的感动,最终都会殊途同归。看完了《少年凯歌》之后,我更加相信这一点。

《少年凯歌》是一本自省的书,一个逼近不惑的男人,突然想梳理一下自己的过去,想知道我为什么成为了今天的我。

在自序中,陈凯歌说,“我常常喜欢坐在我们在曼哈顿的公寓浴室门外的地上,抱着膝梦游一样的想。。。。。。我听见我自己儿时的歌声,嗅到那个年代北京晚秋的空气,我竟能回味此生第一次吸烟的滋味,隔着烟雾我看到了死去朋友的脸——我重温了我的生命。”想不到陈凯歌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竟然好过大多数在中国被称之为作家的那些人。这样的文字,让你无法有理由讨厌作者。

陈凯歌谈到了很多人的死亡,有朋友,朋友的父母,有听说的,有亲眼目睹,他看到了自沉的老舍湖边久徘徊的身影,更为傅雷夫妇安详的投缳自尽震撼,死亡的情结,会始终纠缠于敏感的心灵,“古之慷慨悲歌之士,为自由或信仰,更多为尊严荣誉的缘故,不能立身便自毁其身。”也许,《荆轲刺秦王》就是这样产生的。

《少年凯歌》:好好看这部书,才能明白,霸王别姬真是他拍的

我喜欢《少年凯歌》这样的文字,它不是一本深刻伟大的书,作者并没有像卢梭那样勇敢,向世人袒露自己的全部灵魂,赤裸裸的丑陋与美丽,那是圣者做的事情,而我们是普通人。但那些文字让人沉思,在沉思中回忆欢欣或者悲伤,这是我的隐秘的快乐,无法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