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走马观城——卑尔根

走马观城——卑尔根

一、城市概况

卑尔根(Bergen),倚着七座山头和港湾,坐落在挪威西海岸陡峭的峡湾线上,频临直通大西洋的碧湾(Byfjord),海路东距奥斯陆港(Oslo)380海里,南距斯塔万格港(Stavanger)102海里,鹿特丹港(Rotterdam)532海里,距多弗尔港(Dover)588海里,是挪威第二大城市和文化中心,是挪威西海岸最大最美的港都,是风光明媚的港湾之城。因受墨西哥暖流影响,这里气候温和,也常被人们称作“雨城”。面积465平方千米,人口 24.3万(2017年),经纬度坐标:60 ° 20'N,5 ° 19'E,时区:UTC/GMT +1。

走马观城——卑尔根

一、历史沿革

卑尔根古城,由国王奥拉夫三世•哈罗德森(Olaf III Haraldsson,1066—1093在位)建于1070年,12~13世纪曾是挪威首都,也是挪威国王最早奉行加冕典礼的地方。在整个中世纪期间,它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Scandinavian Peninsula)上最大的港口和贸易中心,北方的咸鱼、黄油、毛皮等产品运到卑尔根,从这里装船运往欧洲他国;外运而来的谷类、红酒和蜂蜜等由此运抵北部山区。

走马观城——卑尔根

早在千年之前,卑尔根由于干鳕鱼交易而闻名一时。自14世纪中叶开始,汉萨同盟(Hanseatic League,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和政治联盟)中的德国商人,在位于卑尔根以西3千米的海岸建立德国商馆和居住社区,德商独享与北部渔民的交易特权,北欧的商业得到繁荣与发展。这里过去被挪威人称为德国码头(Tyskebryggen),二战后改称为布里根(Bryggen)。

走马观城——卑尔根

一排式样别致、屋顶尖峭、古色古香、风格独特,带有顶层阁楼的3层木屋,正面入口向内延伸数倍于山墙的宽度;面向港口一侧是一面等宽的、由五颜六色木条拼成的山墙,肩并肩地连为一体;楼内二层为住所,一层是货仓,还有石砌的地下室;内部走廊、内外墙壁和地面也都用厚厚的长条木板拼接而成;在每栋木屋楼顶之上,还装有吊装货物用的滑轮(当时的小街都是一条条可以行船的水渠,小船载着货物驶进来之后,屋顶上的滑轮将空货篮放下,再将货物吊上来),货栈或仓库的功能凸显。

走马观城——卑尔根

在这一排木结构建筑群的最前方,有一幢“汉萨博物馆”。据说是根据资料记载的16世纪商人居室、仓库和办公室的样子复原的。在馆内二楼的会计室里,至今仍保留有着当时的账簿;木屋的天花板上挂着晒干的鳕鱼;隔壁的房屋是一间贮酒室,里面装饰着一个鳕鱼王的标本;三楼是商人的卧室以及员工们住的宿舍。

走马观城——卑尔根

1702年的一场大火将建筑物化成灰烬;后来每50~100年就发生一次火灾,旧貌不复;1955年末的一场大火将布里根再次烧毁。人们根据老屋图纸和传统的建造方法进行了重建,使老宅的主体结构得以保存,并充分还原了北欧地区历史上一度非常普遍的木制城市住宅。现在,这里约有62幢房屋,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城镇风貌。

布里根木屋建筑群,主要以中世纪“汉萨同盟”时代的建筑著称于世,给予了这座海滨古城旖旎而古朴的魅力,因此于1979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走马观城——卑尔根

三、城市观光

圣玛丽教堂(St Mary's Church)是卑尔根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同时也是挪威最著名的罗马式教堂,于12世纪中叶开始建造,现城市音乐会时常在此举行。

走马观城——卑尔根

范托夫特教堂(Fantoft Stave Church)建于从北欧神话转向信奉基督教的双重信仰并存时期的1150年,是挪威仅存的39处木结构(在地基直立的木柱上层层加盖屋顶)教堂之一。原建筑位于松恩峡湾沿岸,1883年被迁移至现位置,1976年6月毁于火灾,1997年5月重建。

乘坐单箱缆车登弗洛扬山(Flyen)。在蜿蜒的轨道上可逐步登高到海拔300多米的山顶,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卑尔根城市全景:碧绿的森林,红顶白墙的房舍若隐若现;远处碧波浩淼,白帆点点,巨轮穿梭;如果是清晨,朝阳将穿透山谷中飘移的云雾,俯瞰金色的山城如同仙境,给卑尔根古城增添了几分神秘。

走马观城——卑尔根

走马观城——卑尔根

走马观城——卑尔根

走马观城——卑尔根

走马观城——卑尔根

走马观城——卑尔根

(文+图:王永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