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对中国球迷来说,世界杯可以没有中国队,但一定会有他

嘿嘿,嘿嘿。

有的球迷喜欢这样总结他的风格。

在中国,没有球迷不知道张路。

在过去的那些年中,张路和张慧德,就代表着黄金年代的意甲。

对中国球迷来说,世界杯可以没有中国队,但一定会有他

可以说,张路是很多中国球迷的足球启蒙。

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他都坚持用自己专业的足球知识,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球迷。

尤其是世界杯。从1994年美国世界杯开始,中央台就一直少不了他的身影。

张路出身名门。

对中国球迷来说,世界杯可以没有中国队,但一定会有他

1951年,张路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来自北京大学,尤其是他的父亲,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沈勃。

"沈勃"是因地下工作而改的化名,原名张豫苓。

北京工人体育场,就是沈勃参与建造的。

对中国球迷来说,世界杯可以没有中国队,但一定会有他

沈勃是球迷,他把儿子张路带进了足球的世界。

1969年,18岁的张路到陕西插队,然后入选了陕西省足球队,守门员。

对中国球迷来说,世界杯可以没有中国队,但一定会有他

后来,他被北京体院录取,继续踢球,然后进入了北京队。

在北京体院期间,张路选修了英语,堪称那个年代最后文化的足球运动员。

有文化,爱动脑,张路虽然在球场上没有太大的造诣——28岁就退役,但他关于足球的论文,还是在业内引起了轰动。

叫做《防守不等于保守》。

其实,早在1980年代,央视开始转播世界杯等足球比赛时,张路就参与其中。

他的任务,是一边看比赛,一边给解说员递条子,上边写着对比赛进程的见解。

毕竟,当时的解说员,大多是播音员出身,专业的知识,远不如科班出身的张路丰富。

到了1991年,央视开始转播意甲,张路成为第一代解说嘉宾。

对中国球迷来说,世界杯可以没有中国队,但一定会有他

毕竟口才也不错,不光是会嘿嘿。

话题回到世界杯。1990年世界杯时,张路在《中国体育报》开设了专栏。

1994年,他开始在电视上解说世界杯。

一晃,就24年过去了,7届世界杯,他一直在。

尤其是2002年,世界杯终于有了中国队。

人们还记得中国与巴西的那场比赛,解说嘉宾正是张路。

对中国球迷来说,世界杯可以没有中国队,但一定会有他

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张路平静地说完了那场0:4。

但谁都知道,张路作为老资格的足球人,比谁都希望中国队踢出好的成绩。

他的专业、幽默与精湛,成为很多球迷的习惯。

如果有一次世界杯少了张路,会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

对中国球迷来说,世界杯可以没有中国队,但一定会有他

到今年,张路已经67岁,年近古稀。因为年龄和身体,他很少再解说后半夜的比赛,俄罗斯世界杯,他也留在了北京。

但还是那个豪门盛宴,人们依然能听到张路的见解。

有些场次,他依然与黄健翔合作,在另一个平台解说。

对中国球迷来说,世界杯可以没有中国队,但一定会有他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世界杯没有中国队正常,没有张路,就不那么正常了吧。

24年,张路身边的解说员,从宋世雄到黄健翔,从刘建宏到段暄,这些人都已经不在央视,张路却还是那个张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