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富士康再次入股品牌企业:却难以摘掉代工厂的大帽子

富士康再次入股品牌企业:却难以摘掉代工厂的大帽子

代工大王富士康,最近几年来一直想从制造商向品牌商转型。原因很简单,就是制造环节的利润越来越低,只有品牌才能带来增值业务。但是,在成为日本夏普大股东后,又入股美国电视企业Vizio,希望可以赚到品牌商的高利润。却一直拿低价格主导品牌企业的市场竞争,本末倒置。

池梅||撰稿

一向重资产的硬件代工企业富士康,正在谋求新一轮的转型。继投资日本面板、家电厂商夏普、美国网通大厂Belkin(贝尔金)之后,富士康再次出手入股品牌厂商。这一次,他瞄上的是,此前乐视收购未果的美国本土彩电企业Vizio。

近日,富士康公告称,透过子公司AFE以及群创光电投资北美电视领导品牌Vizio,共计斥资约7000万美元,取得Vizio约7.24%股权。其中AFE以每股48.52美元取得Vizio普通股51万5251股,交易金额约2500万美元,持股约3.1%。群创光电以相同价格取得Vizio普通股92万7452股,交易金额4499.99万美元,持股约4.14%。

Vizio是北美前两大电视品牌之一(另一家是三星),曾吸引了乐视收购的动作。2016年7月乐视宣布拟斥资20亿美元收购Vizio,但因爆发资金短缺危机于去年4月放弃收购。乐视之后的富士康,看中的显然是Vizio在北美的市场影响力,以及完备的电视产业链体系。

其实就到今年初,富士康在美国威州投资100亿的建设液晶面板厂。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红海集团入股Vizio是为未来美国新面板厂的发展预留伏笔,补足全球电视生态圈发展。确实,富士康收购Vizio与威州工厂相连,可以更快、更便捷的整合上游面板和下游品牌,形成电视产业链竞争新优势。

可以说,富士康的这步棋意义深远,特别是在旗下虽然拥有的夏普品牌,但夏普北美市场使用权还在海信手中的竞争环境中。富士康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以及Vizio本身在当地的品牌效应,能够为下一步其在北美电视市场的加速扩张打下基础。

另外,对整个彩电市场而言,面板价格和景气程度极不稳定,市场波动对企业影响很大。从面板向整机发力,如果富士康能使上游面板、Vizio、夏普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以及8K、5G等领域产生协同运作联动效应,未来大有可为。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市场却是多变的。尽管富士康在全球产业加速布局,“全产业链”优势也在加速扩张。但要知道,就当前来看,彩电市场的显示技术也呈现多元化,液晶面板甚至面临被OLED和激光取代的风险,富士康能否赢得未来未知因素很多。

实际上,多年来“代工厂”这顶帽子是富士康一直想甩掉的,转型之路也探索了一轮又一轮。“门店+网站”的体系构想,“实体+互联网转型”等等,其中最直接的手法就是入股和收购,其中指向的都是国际化大品牌。不缺钱只缺品牌的富士康将其作为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包括,近日流传的夏普已经收购了东芝PC业务。

一边想转型成为品牌商;另一边却又拿着低成本制造思维主导市场竞争,急于想从代工大王转向成为品牌商的富士康,左右失调下,陷入一轮发展的新泥潭之中。不可否认的是多年下来,富士康的“代工厂”形象不可能一夕之间逆转,富士康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