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殲20到底用的什麼發動機?

阿爾法軍事


試飛用的三姨夫,目前試配了“太行”,裝配目標渦扇-15,WS-15正在研製當中。上個月,俄羅斯蘇-57換裝了產品30發動機,土星製造,加力推力18噸,此前所用117S,存在推力不足,給蘇-57量產帶來性能障礙,現在看來沒事了,再飛段時間,即可入役。F-22所用F-119-PW-100,加力推力15.9噸,推重比為11.6,兩臺發動機實現了超音速巡航,實現了設計目標。查閱公開資料,WS-15的推重比為10一級,亦可滿足殲-20設計指標,未來成熟和改進以後,想必性能是不俗的。一步到不了天涯,考慮問題應現實,不能跨越技術基礎。發動機工業發展到渦扇-15,正能說明我們的努力有成,為了明天蠻拼的,一詞白加黑,帶給世間的感動,感天動地。

說說F-22。一架飛機設計至少能保證10年之內不落後,而F-22當時的目標是蘇-27和米格-29,空優考慮的很多,還是老思維,打掉了你的飛機,即可保證轟炸機突進去。蘇聯不在了,解體,然而F-22項目繼續,所以出來設計目標就丟失,不再是需要的飛機,難怪造得不多,區區187架就關了生產線,其原因在此。不生產,並不等於其它技術指標全都落後,比如隱身,比如機動性,憑其強大的科技實力,其某些性能已經到了非常厲害的程度,這也是此一戰機生存的重要基礎。或說F-22打遍天下無對手,因此不用造得太多,簡直就是自欺欺了,正是根本不瞭解美軍戰鬥機發展思想。不能對海對地攻擊,所謂隱身和機動性,也是可以討論的,全球反隱身技術發展蓬蓬勃勃,機動性再高,比不了導彈,所以設計思想很重要。

蘇-57最難。今年蘇-57到敘利亞飛了兩天,鹹說對陣F-22如何,看熱鬧者不嫌事大就是了,只是技術驗證性飛行,要能適應各種環境,應該說很難得的機會。現在的蘇-57換裝了新的發動機,只能說明一樣事,飛行性能自有所提高,除此而外,並不能改變其設計思想,彈艙狹小,隱身能力不足等,都是孃胎裡帶來的,無法改變,俄羅斯的想法,沒有讓其出境作戰的意思,憑其本土強大的防空體系,頑強地截擊,以確保自身安定,所以沒必要對蘇-57說長論短,應該說,蘇-57達到了設計目的。此機足矣,足可抗衡敢於挑戰威脅其空天安全的任何先進戰機,舍此無求,只是一樣,現在就裝備入役技術可能還存在點小問題,與印度合研的計劃,再次被打亂了節奏,印度有點小著急,著急歸著急,要問一樣事,此機是印度空軍真正需要的嗎?說不要可能正與此相關。

殲-20先練起來。自從2011年試飛,裝備入役,只用了6年時間,研製節奏堪謂有條不紊。都知道,試飛之時用的俄製AL-31-99M2,加力推力14.5噸,似不能保證殲-20超音速巡航,2016年亮相珠海,垂直爬升,極小半徑迴旋,大角度旋轉,連續空中翻滾,難度極高,一氣呵成,超機動飛行性能棒極了,有人以此猜測,肯定是矢推,不是的。今年根據公開的圖片,似乎換裝了“太行”矢推,性能提升的同時,也表明,WS-15還得等個一年兩載,否則這次換裝沒有意義,但至少可以說明,技術上不再受制於人了。致於發動機是不是最大的,一款戰機性能應全面綜合而定,綜合外媒各家的評論,可以見之,我們的殲-20現在的技術狀態已達到了使用條件,沒有說什麼,有了即可先練起來。一如它的總師楊偉寄語,子姑待之。


魂舞大漠


殲20目前已經換上了國產WS-10B型發動機,這是WS-15矢力發動機服役前的替代型號,最大推力在13~14噸之間,小於俄羅斯117S的14.5噸,整體性能比AL-31F型稍好一些。
WS-10B發動機

但這個推力在世界上還是不夠看,有些拿不出手。F-22使用的F-119發動機推力達到16噸以上,F-35上的F-135發動機更是達到18噸,據說增推型可以達到22噸,這都幾乎是WS-10B的兩倍了。
F-135矢力發動機

殲20的發動機目標型號是WS-15,設計最大推力18噸,基本達到F-135的標準。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確切消息能夠證實Ws-15已經裝備到殲20上。具體何時才能實現量產,依然是個未知數。
WS-15“峨眉”


矢力發動機

沒有WS-15,殲20就是一架不完整,有缺陷的五代機。缺少了大推力發動機,殲20就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整體戰力會有所折損。裝備WS-10B的殲20,一旦遇到F-22或者F-35這樣裝備大推力發動機的隱形戰機,如果無法在視距外解決掉,一旦進入近距離空戰,殲20在機動性和速度上將會很吃虧。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儘快讓WS-15穩定一下,並實現量產,裝備到殲20上,讓殲20具備完整戰力。
裝備WS-15的殲20CG圖


兵者詭道也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朱日和閱兵,殲20戰機編入空中作戰群通過檢閱臺,標誌著該型戰機正式列裝部隊。雖然炫酷的外形給讓大家看的熱血沸騰,但殲-20的關鍵參數、關鍵系統依然守口如瓶。在眾多的謎中,殲-20最大的謎之一無疑是採用的何種發動機。

軍迷們對殲-20的發動機大體有幾種猜測:

一是俄羅斯AL-31F系列渦扇發動機。俄AL-31F基本型推力為123kN,為殲-10B研製的Series3的加力推力已經增加到134.3kN。為新版蘇-30、蘇-34研製的M1是135kN,但最新的M2則增加到145kN。蘇-35和蘇-57的AL-41有時直接稱為AL-31-117或者AL-31-117S,推力在142-147kN級。蘇-57的發動機則是“項目30”,目標加力推力達到178kN。

二是FWS渦扇-10B“太行”發動機。國產FWS渦扇-10B“太行”發動機採用一系列新結構、材料和工藝,提高發動機的性能,配備了FADEC系統,進一步增強了發動機性能,在國產發動機中首次實現了“優於進口發動機”,國產殲-16、殲-15和殲-10C都採用了該型發動機。渦扇-10的推力在122-138kN,最好的型號達到140kN。122kN和138kN可能是基本型與增推型的差別。

三是國產渦扇15峨眉發動機。國產渦扇15峨眉發動機:由瀋陽發動機研究所研製,殲-20配裝的目標發動機,2011年完成工程驗證機,2015年進入科研試飛階段,目前進入設計定型階段,即將定型。渦扇-15是推重比10級的先進渦扇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可能為160千牛,有說法均推達到110kN左右,加力推力達到180kN(一說197kN)。

去年珠海航展,央視報道《殲-20閃亮航展 將如何提升空軍戰力》,軍事專家尹卓少將證實殲-20已經交付部隊四五個月,採用的就是國產發動機,而渦扇-15正在研製中,等渦扇-15服役後,將更明顯提升殲-20戰機的性能。

但是5月初,《中國日報》援引中國航發集團代表,航發專家陳祥寶的話:“我國第五代戰鬥機(即殲-20)配備國產發動機已為期不遠,發動機研發過程進展順利。”

2011年初,中國向俄羅斯訂購了150臺AL-31F-M1發動機,用於進口的蘇27、蘇30MKK和殲11A的舊發動機換裝。殲-20在2011年首飛和去年進入中國空軍領先試用,殲-20使用的都是利用了國產技術進行局部改造後的俄羅斯AL-31F渦扇發動機。但未來的殲-20定型版一定會配備國產渦扇15峨眉發動機。


阿爾法軍事


在2017年的3月,央視的一則新聞引起了國人的關注,那就是我軍的5代機殲20正式服役,這也意味中國空軍成為亞洲第一個裝備5代機的空中力量,這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都是一個振奮的消息。但殲20的入役也使軍迷產生疑問,那就是我們有沒有導彈能夠匹配這款戰機,具體有哪些導彈。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事情,那就是殲20是一款空優戰機,奪取制空權是它的第一任務,所以殲20主要攜帶的是空對空的導彈。具體來說主要有四款。遠距離是PL21導彈,這個導彈是中國自研的超遠空空彈,射程甚至比美國的AIM120還要遠,能打超過200公里外的物體,巨大的配藥量可以一發就幹一架重型的轟炸機。中距離的是PL12導彈,可以打擊80公里外的戰機,是作為殲20的主要配彈,一次可以在機腹攜帶4枚,主要是用來在超視距的情況下和敵人的戰鬥機作戰。近程的武器是PL10導彈,這款武器就類似美軍的響尾蛇導彈一樣,是用於50公里以內的戰鬥設計的,從性能上來看,水平是超越米卡導彈和AIM9的。最後就是PL8格鬥彈,這款武器就如同戰場中用匕首搏鬥一樣,是殲20最後的手段,射程也只有15公里。

當然不是說殲20是空優戰機就意味著它不能對地攻擊,在對地面的打擊上,殲20可以攜帶雷石6炸彈,這是一種滑翔武器,可以飛行65公里,誤差不超10米,一枚可以帶500公斤的炸藥,威力十分巨大。


霹靂火防務


網絡上的說法是加力推力135千牛(13.7噸)也有說145千牛(14.7噸)的,但這個說法“天真”目前還沒有看到可靠的資料支持,中航瀋陽動力所的消息很嚴,所以這個不好做評價。

不過殲20用WS10B還是可以確信的,不過不是網絡上說的那麼晚(2017年9月19日首飛)。
圖注:網絡上第一次裝備WS10B首飛的殲20。

因為儘管WS10真正解決一切問題大規模應用是在2015年,並且去年末的《鑄國防空疆之重器--記中航工業發動機研究所、動力所總設計師劉永全》文章中也說,WS10B的實驗成功是在“十二五”期間,按照成熟度來說,殲20裝備WS10B應該會晚一些,所以2017年9月19日首飛應該是很可靠的。

但是……天真在2016年就看過一張殲20適配WS10B的圖片,也就是這張;



當時“天真”還以為是P的,也就沒在意,直到後來17年末,“天真”一個北方好友和“天真”說起這事,“天真”才發現“天真”那時想的真是太“天真”了。

而2017年12月25日,矢量版的WS10B也已經試飛了,相信不久過後就會適配給殲20,雖然不是“天真”期望的“二維矢量”,但是“三維矢量”也是矢量不是。
圖注:首次裝備矢量版WS10B試飛的殲十。

再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WS10B的三維矢量並不是毛子的“軸對稱噴管”,而是我們自己自研的“改良”產品,名字類似,但性質已經不同了。
圖注:這是普京參觀毛子“產品30”
時,毛子媒體的幾張配圖,後來被我們一些自媒體當成了矢量WS10B“軸對稱噴管”,但實際根本不是,(其中有個數據達人還被我嘲笑了好久)

大家可以有興趣的可以搜索一下“中航動力所趙春生”,官八股可以解釋的更全面些。

而至於大家期待的WS15?再等幾年吧,就算上了高空臺也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出來的,而且我們在航發的問題上一直就是有問題解決、沒有問題發現問題再解決(我們在先進航發上的問題,真的是“千奇百怪無所不包”)。

最後,也相信大家是最關心的問題,那就是殲20“超巡”的問題,“天真”可以給大家打包票殲20“超巡”從來都不是問題,詳細的原因可以翻閱一下本人“關於殲20超音速巡航”的問答,那裡有詳細的解釋。

最後這些大家都閱讀。


武備趣科普


殲20的任何問題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而發動機始終是阻礙我國戰機發展的絆腳石。發動機,被稱為戰機的心臟,因我國發動機技術始終落後於西方國家,網友戲稱為:心臟病。

殲20驗證機,據相關消息稱:採用俄製進口的AL—31F改進增強版(99M1型),包括小批量生產過程中先生產出來的部分殲20,用的都是這款發動機。依靠進口,終歸受制於人,在引進的同時,我國科研人員經多年努力,太行發動機改進型(渦扇10B)終於通過驗收。並且相關性能、使用壽命較俄羅斯進口的99M1型,略有提高。



渦扇10B型發動機順理成章的取代了99 M1型發動機,也使得殲20獲得了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具體是短時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還是可做長時間超音速巡航,央視未報)。

然而,渦扇10B仍只是過渡型:推力不足,無矢量技術。殲20相配套的發動機:渦扇15,已研製成功。卻始終未公佈其已定型批量化生產,說明其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可靠性、使用壽命、矢量技術等。


渦扇15是專門為四代機(俄羅斯標準:五代機)研製、開發的發動機。推力大、矢量技術的運用、使用壽命高等是其必須具備的性能。已有相關報道,證明殲20已試裝渦扇15,然卻未見後續跟進報道,說明其還存在一定問題。估計渦扇15真正成熟的那天,就是殲20進入大批量生產的時刻。


儒道之主


有兩種,AL31F和太行WS10A/B發動機。殲20作為目前人民空軍最先的戰鬥機,性能優越,但是長期以來受制於沒有第四代航空發動機,也只能先使用第三代航空發動機,這是殲20戰鬥機目前唯一的短板了。

殲20的發動機未來必須要換裝為WS15才能保障性能。


作為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三款已經服役的五代機之一,殲20戰鬥機作為美國以外唯一服役的五代機,美國以外唯一的重型五代機,他身上的每個子系統都讓人感興趣,尤其是決定飛機基礎性能的發動機,更是引起人們的關注。首先,殲20在一開始驗證機階段,在2001和2002號驗證機上就出現了白色尾噴口的發動機,該發動機更像是AL31F發動機帶了一個罩子,因為發動機尾噴口的葉片數量和關節分佈都是一致的,而且發動機內沒有引射噴管,根據聲紋分析也是AL31F發動機的特徵。

圖為太行發動機,圖中清晰可見其尾噴管內的引射噴管佈置。


此後在殲20測試階段,也一直是使用AL31F發動機測試,但是其中有一架原型機採用了太行發動機。此後,殲20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量產型殲20一開始以AL31F發動機服役,作為服役狀態交付空軍使用,此後我國新的紀錄片中聲稱,殲20採用了國產發動機,這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可是找不到此外的任何證據。

圖中這架殲20的發動機尾噴內清晰可見引射噴管,必定是太行發動機。


後來,殲20使用太行發動機版本的飛機大量出現,原來殲20現在使用的國產發動機就是太行,太行發動機經過測試和改進,目前推力已經達到了14噸級,WS10B發動機在推力級別上已經很接近美國的F119發動機的15.5噸了,距離俄羅斯五代機使用的117S發動機的14.5噸推力也已經基本處於同一水平,所以他的使用對於殲20戰鬥機改善性能很有幫助,但是他仍然不是目標中理想的發動機。

殲20未來必須要換裝WS15這款推力達到18噸級別的發動機,這樣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發動機推力的問題。


海事先鋒


目前來看使用太行WS10B比較靠譜,後期隨著峨眉WS15技術成熟穩定,就會使用WS15,到時候殲20應該叫殲20B。網傳殲20使用的是毛子的三姨夫,這個可能性幾乎為零,一是性能不夠殲20用,二是殲20這種尖端戰機一定會立足國產,不然會被卡脖子的。


中國強傳遞正能量


2011年首飛和去年進入中國空軍領先試用,殲-20使用的都是利用了國產技術進行局部改造後的俄羅斯AL-31F渦扇發動機。目前殲-20安裝的是俄羅斯製造的AL-31F-M1發動機。2011年初,中國向俄羅斯訂購了150臺AL-31F-M1發動機(也稱為99M1發動機),用於進口的蘇27,蘇30MKK和殲11A的舊發動機換裝。目前來看,殲-15艦載機也裝備了99M1型發動機。AL-31F-M1發動機是俄羅斯禮炮聯合體的最新產品,2007年通過俄國家鑑定,推力13.8噸,優於基本型的12.5噸。俄羅斯軍工綜合體曾公佈消息,中國用於領先裝備試驗的首批量產型殲-20,配裝兩種發動機,分別是推力13.8噸的AL-31F-M1發動機,或推力14.3噸的AL-31F-M2發動機。AL-31F-M1發動機型是俄羅斯禮炮聯合體在AL-31F發動機上進行小幅度優化改進的產品,加力推力從AL-31F的12500公斤增加到13800公斤,耗油量進一步降低,使用壽命增加到4000小時以上,具備了3500米以上高原啟動性能,非常適合中國空軍的使用要求。下一步將安裝渦扇-15峨眉發動機,由瀋陽發動機研究所研製,殲-20配裝的目標發動機,2011年完成工程驗證機,2015年進入科研試飛階段,目前進入設計定型階段,即將定型。渦扇-15是推重比10級的先進渦扇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可能為160千牛,而美國F-119發動機為155千牛。


夜觀星象的憨憨


殲-20是成飛集團為我國空軍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國際標準),它是當今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在戰場上對第三代戰鬥機有著壓倒性的優勢。隨著殲20的一次次亮相,軍迷朋友們對它也越來越瞭解。然而媒體報道的它的發動機卻常常變化,有時候是俄製AL-31F系列發動機;有時候是渦扇-10B,又有時候是渦扇-15。那它的發動機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最早殲-20是使用俄製AL-31F系列發動機的,因為在殲20研發時,計劃配套研究的發動機並沒有研製成功,但殲20不可能為了發動機而推遲研製,在當時可供選擇的渦扇-10發動機和俄製AL-31F系列發動機間,最終選擇了俄製發動機,這是因為這款發動機的可靠性和成熟性都比較好,能夠保證試飛時發動機不出問題。但俄製發動機確實難以滿足殲-20的需要,又是進口的發動機,來源不穩定並且價格上也比較昂貴。因此國產發動機的研製勢在必行。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vname": "G-222 \\u6b7c20\\u7684\\u53d1\\u52a8\\u673a\\u5230\\u5e95\\u662f\\u4ec0\\u4e48\\uff1f\\u5b8c\\u6574\\u7248.wm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