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誠軒18春·瓷雜:擷韻中國白——德化瓷珍賞

德化制瓷歷史悠久,尤其所產白瓷如脂似玉,被譽為中國白瓷的代表,名滿天下。在元明清三朝以景德鎮為主流的瓷器燒造格局下,德化窯白瓷豐富了中國陶瓷器的面貌,後世評價甚高。清代蘭浦《景德鎮陶瓷錄》贊曰:“本泉州府德化縣······稱白瓷,頗滋潤。但體極厚,間有薄者,惟佛像殊佳。”

誠軒18春·瓷雜:擷韻中國白——德化瓷珍賞

誠軒18春·瓷雜:擷韻中國白——德化瓷珍賞

Lot 899 明晚期 何朝宗制德化窯白瓷布袋和尚

款識:“何朝宗”葫蘆形篆書印款

17.1cm。 High

布袋和尚題材在何朝宗作品中較為少見,拍品與泉州博物館藏何朝宗制布袋和尚相似,均鈐葫蘆形印款。 布袋和尚身著寬袍,倚布袋而坐,通體施象牙白釉,素靜殊常。

誠軒18春·瓷雜:擷韻中國白——德化瓷珍賞

泉州博物館藏何朝宗制布袋和尚

誠軒18春·瓷雜:擷韻中國白——德化瓷珍賞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 何朝宗款白衣觀音坐像

誠軒18春·瓷雜:擷韻中國白——德化瓷珍賞

故宮博物院藏 明白釉何朝宗款壽星像

誠軒18春·瓷雜:擷韻中國白——德化瓷珍賞

上海博物館藏宋佚名《布袋和尚像》

上海博物館藏有一幅宋代《布袋和尚像》,笑眼細長,與拍品有神似之處,可見這一形象淵源甚早。

誠軒18春·瓷雜:擷韻中國白——德化瓷珍賞

Lot 902 清晚期 德化窯白瓷獅吼觀音

款識:“博及漁人”篆書印款

紀錄:倫敦佳士得,1994年6月6日,編號198(其中之一)

23.7cm。 High

德化窯白瓷中,尤以觀音像最受歡迎。拍品觀音法相慈祥,胎質細膩,白釉溫潤,姿態優美,為同類器中之佳作。 《法華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相,獅吼觀音為其中之一。此一形象在民間頗為流行,筆記小說中亦多以獅作為觀音坐騎,威猛無比。

誠軒18春·瓷雜:擷韻中國白——德化瓷珍賞

Lot 901 明晚期 德化窯白瓷獅耳爐

款識:“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收藏:意大利塔裡安利·馬基奧侯爵和奧地利瑪格麗特女大公伉儷舊藏

15.8x7.7cm。 Wide x High (不含座)

拍品器形、款識均與兩岸故宮博物院藏品相同,通體施象牙白釉,釉質滋潤如凝脂,為明末清初德化窯白瓷之典型特徵。收藏者塔裡安利·馬基奧侯爵(1887-1968)是廿世紀前半意大利外交官,曾兩任駐中國大使,與北京、上海的古玩商號有著密切的交易往來。

誠軒18春·瓷雜:擷韻中國白——德化瓷珍賞

故宮博物院藏明白釉大明成化年制款獅耳簋式爐

誠軒18春·瓷雜:擷韻中國白——德化瓷珍賞

Lot 900 清早期 德化窯白瓷獅鈕方章一對 3.4x3.4x6cm。(2) Long x Wid

拍品風格與同時期壽山石印相類,時代特徵明顯。獅鈕形象生動,肌骨分明,印身方正,線條挺括。印面澀胎,施白釉處釉面光潤,為德化窯白瓷文房用器精細之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