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20多萬噸水果集中上市 倒逼水果種植業轉型升級

初夏好時節,蓬溪縣任隆鎮一條正在開挖的大馬路兩旁,到處都是讓人垂涎欲滴的仙桃。

沿著這條正在開挖的大馬路,記者來到了任隆鎮黑白溝村,見到漫山遍野的桃樹上,掛滿了紅豔豔的仙桃,將一根根枝條壓得很低,似乎在向遠方客商招手,期待前來採摘。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蓬溪的桃子約佔全市桃子種植面積的一半,達到6萬畝。全市水果種植面積約為70萬畝,總產量20多萬噸。

20多万吨水果集中上市 倒逼水果种植业转型升级

談心聲:水果扎堆上市期待進村掃貨

走進村莊,處處可見的桃樹成了黑白溝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的標配。

“大個好吃,又脆又甜,一挑要賣一兩百塊。”正往任隆街走的蔣大爺,放下肩上兩筐沉重的仙桃說,現在村裡有一部份桃子已經成熟,如果有人來村裡收購就好了。

其實,村上早已與合作方聯繫了進村收購仙桃一事,“全村產量有100多噸,以前村民自己賣,很多都爛在樹上。今年已經談好了,等到他們來收。”黑白溝村村主任蔣方勝表示,為了解決村裡水果銷售難題,村上已與合作方聯繫收購事宜。

“下個月初,我們就要去收,已與村上聯繫。”蓬溪圓通快遞總經理劉威成說,黑白溝村與遂特電子商務公司、圓通快遞、郵政快遞合作,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讓水果變現,不用再起早摸黑,更不用翻山越嶺跑到街上去賣,村裡水果銷售渠道一下子就暢通了。

相比黑白溝村,蓬溪縣大石鎮雷洞山村的村民就沒有那麼幸運。“大概5年前,村民們開始大量種植仙桃,我們也主動聯繫人進村收貨,解決村民水果銷路,但效果一直不好。”雷洞山村村主任李啟明表示,桃子是全村種植面積最多的果樹,種植面積約500畝,產量約有20噸。

20多万吨水果集中上市 倒逼水果种植业转型升级

析原因:多方面原因致水果銷售瓶頸

是什麼原因讓村裡水果滯銷呢?

“散戶大多數沒有改良,大多數在六七月成熟,只有公司、基地和合作社的部分已改良。”市農業局經作站農業推廣研究員張方學說,水果集中上市,難免出現賤賣,甚至滯銷。

目前遂寧本地共種植了70多萬畝水果,其中以柑橘、桃子、梨子為主。種植面積以柑橘和桃子最多,分別為40萬畝、11萬畝、10萬畝,“散戶主要是供給本地市場,公司化經營的很多已外銷重慶、成都等地。”張方學說,水果集中上市,再加上外地水果擠壓市場空間,導致水果賤賣甚至滯銷,受影響最大的主要是散戶。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水果產能過剩,致供大於求。

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瞭解到,交通不便也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水果的銷售。果蔬出現滯銷的原因不盡相同,但大多與品種質量、經營情況、銷售方式、自然因素等有關。

究其深層次原因,果蔬滯銷主要是種植戶不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和科學技術引領、支撐不到位、農業生產主體及經營方式落後所致,大量新鮮水果集中上市,銷售渠道單一,從而影響銷路和價格。

破怪圈:引導農戶調節品種避峰上市

如何走出“豐產不豐收,豐收不增收”的“怪圈 ”,破解滯銷的難題?

“延長銷售期,避峰上市!”市農業局經作站工作人員龍行春說,推廣農戶對產品進行改良,根據市場變化,合理搭配早、中、晚熟產品,促進水果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農業部門的引導下,目前蓬溪任隆鎮、船山區羅家橋的桃子,已有部分實施了改良,根據種植實際,搭配了早、中、晚熟產品,預計一至兩年可掛果。還有大英縣卓筒鎮、河邊鎮、蓬萊鎮,及射洪縣部分鄉鎮的柑橘也進行了改良,由早熟的甜橙改為晚晚雜柑,“甜橙一般在12月成熟,雜柑則要在次年的三四月才成熟,避開上市高峰。”張方學建議,遂寧市種植大戶、業主、農戶等,在選擇特色果品種植之外,還應儘量避開成熟高峰期,實現早、中、晚熟品種配套,以拉長產品的銷售期,以防出現賤賣、甚至滯銷的現象。

對於種植大戶和公司來說,要做好調研規劃、風險管控,從種植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儘可能地減少損失,擴大產業的經濟效益。對於散戶來說,就需要抱團取暖,創新銷售方式,利用“互聯網 +”為產品找銷路,打開新的銷路。

遂寧市為了促進產品銷售,實現增產又增收,近年來還通過項目支持、財政補助的辦法,支持農場主修建冷藏庫,以延長產品的銷售期。(杜林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