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張莉教授:肺癌治療之靶向治療

更多腫瘤科普,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360癌友之家”

癌症中最厲害的非肺癌莫屬。因為肺癌比較特殊,它的發生起初很隱秘,臨床症狀和其他肺部疾病的症狀區別不大,所以近80%的患者不知不覺就發展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手術機會。到醫院就診時,僅能進行姑息治療,致使生存時間很短。有一些患者認為既然病情已經發展到中晚期,治與不治活的時間都差不多,乾脆不治了。其實不然。雖然被確診了晚期肺癌是個壞消息,但是隨著靶向治療的出現,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已經被大大延長了。那麼今天我們就和張莉主任來詳細聊一聊肺癌的靶向治療是怎麼一回事。

張莉教授:肺癌治療之靶向治療

360健康:目前在肺癌治療領域有哪些治療方法呢?這些方法適用於什麼階段的患者呢?

張莉教授:首先我們要知道肺癌現在有多少種治療的方法,同時每一種方法是適合什麼樣的患者。我們在傳統肺癌治療領域有三大手段:手術、放療、化療。目前還有兩個新的方法就是分子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下面我們細分來說,手術治療是適合早期或中期的患者,手術的原則是能通過手術將腫瘤完整切除。因為有的患者如果說腫瘤並不大,但是它生長的位置和一些重要部分黏連在一起了,手術切不乾淨、有殘留的,我們都不推薦手術治療。放射治療現在適應的人群也有早期的患者,對於一些患者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的,可以來選擇放射治療,效果可以和手術治療相媲美,因為它們都有一個特點叫局部治療,現在的放療設備比以前的放療設備先進很多,比如它的定位非常準,哪怕肺部呼吸在活動,腫瘤在移動,現在的放療可以明顯跟蹤到腫塊進行照射,從而將周圍的肺正常組織保護得非常好。

360健康:那麼對於晚期不能使用手術治療的這一部分患者,還有哪些治療的方法呢?

張莉教授:我們國家在非小細胞肺癌來就診的患者看來,大部分還是晚期的患者。在十年前這個比例可以達到四分之三,也就是說75%的患者都已經出現了明顯症狀,有其他轉移病灶才發現的,當然這幾年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高,體檢篩查越來越普及,這個比例在下降,但仍然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去醫院檢查發現已經不適合手術了,所以晚期的患者就不應該採用剛才介紹的局部治療的原則為主了,即手術和放射治療不再成為他們主要的治療手段,而應該以綜合治療為主,這個綜合治療裡面又以藥物治療為第一位,這個藥物治療就包括傳統治療裡的化療藥物,靶向治療和新的免疫治療都是屬於藥物治療,都是屬於全身治療。

360健康:靶向治療近些年來很火熱,特別是在肺癌的治療領域運用的非常多,張主任可以幫我們介紹一下什麼是靶向治療?

張莉教授:靶向治療是相對化療而言的,它是有選擇性的殺傷腫瘤細胞而不殺傷其他正常細胞。就像射擊場裡的靶標,靶向治療的藥物就相當於射擊的箭,可以直接射擊到靶標的紅心中間,這是靶向治療最理想的狀態,直到目前最先進的靶向治療依然有副反應,只是相對而言比化療的副反應要輕一些,最重要的是它的治療選擇性非常高非常精準,因為化療藥就像飛機打炮一樣,它會進行大面積的殺傷。所以靶向治療的重點就是如何來尋找這個身體裡的靶點,我們知道最常見的幾個靶點有三個,其中兩個是要通過基因檢測檢查出來的,即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和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這個檢測是從患者腫瘤細胞裡檢測出來的,還有一個靶點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它不用做基因檢測,因為這類的靶點是常常廣泛存在腫瘤血管內皮當中的,它本身也不是殺傷腫瘤的,它是將腫瘤的血管進行阻斷,就像我們把敵軍的糧草切斷了,因為腫瘤之所以長得快,是因為它不斷有新生的血管供應能量,將人體正常供應給自身的營養被它的血管吸收掉了,所以要將腫瘤的血管阻斷掉。

360健康:肺癌患者使用靶向治療的優勢在哪裡?

張莉教授: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療為什麼在近些年這麼火熱,就是因為它具有“高效低毒”的優勢,它能快速地將特定的腫瘤細胞進行殺滅而對正常的細胞達到最低。而且它的療效明顯要比化療藥要好,所以在肺癌領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方法。那麼要想精準地找到腫瘤的靶點,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穿刺活檢,把腫瘤的一部分組織取出來做靶點的檢測是最準確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如果位置比較偏無法將腫塊取出來,也可以抽取外周血來檢測,通過現在先進的技術可以將血液裡遊離的腫瘤細胞聚集起來,從這個聚集起來的腫瘤細胞中再去尋找靶點,通常晚期的患者和腫瘤散發部位比較多的患者檢測會比較精準。靶向治療最大的特點就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很多患者都不需要在醫院進行靶向治療,而是在家裡規範口服藥物就可以,隔一段時間再去醫院做檢查確保服用藥物後效果,所以從治療的角度,不管是從患者的心理壓力還是對於家屬的負擔而言都會有所減輕。

專家介紹: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翻譯小組成員

湖北省臨床腫瘤學會委員

湖北省抗癌協會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誌》審稿人

《Oncotarget》審稿人

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吳階平醫學基金會項目;發表SCI論文8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