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永恒和一日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主演:布鲁诺·甘茨

上映日期:1998年5月23日

事件:上映20年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1998年,

永恒和一日上映

该片是希腊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巅峰作。

永恒和一日中,安哲电影中一以贯之的时间」寻找」两大主题的契合到达顶峰。

这种完美的契合度来自于虚拟现实的结合。

虚拟与现实之间有一扇门。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仿佛一把钥匙。

随意开关链接虚拟与现实的任意门。

纵观整个电影史,他是最棒的那个开门人。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穿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

电影与其他艺术不同,电影缺乏直接的想象。

绘画与小说的表达方式是后天创造,文字与图画本身就是传递想象的介质。

电影的表达是真实的记录,镜头中的东西即使变形,也是曾存在于某一时空当中的具体事物。

画面中充斥着周遭常见之物,难免禁锢了想象力。

绝对的自由并非自由,自由要有限制作为前提。

绝对的想象空无一物,想象须有现实作为基础。

因此,电影制造间接的想象。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中,禁锢消失,带走的是自由

这种制造出的想象常常让人心生疑惑,分不清哪些是角色的幻想,那些是真实的场景。

《特写》中,电影中的角色表演曾经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真事儿。

戈达尔看后惊呼: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永恒和一日里,安哲用了一个时辰,拍摄年迈主人公生命中最后的一天。

这是一日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亚历山大罹患癌症,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天

当童年与青少年的梦境与回忆完美融进了现实,影片展现的,原来是他的一生。

这是永恒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这一天中他回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天已成永恒

电影伊始,虚拟与现实就以混沌不清的形式呈现。

影片开头,是两个小男孩秘密的谈话。

谈话以旁白的形式出现,画面则是固定的空镜头。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旁白对话期间,一直是这个固定空镜头

这是男主角亚历山大的童年回忆。

人脑会对记忆进行改造,这让回忆充满暧昧与不确定性,因此安哲并没有拍摄孩子。

少年时代的亚历山大,就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他对同伴说:

当辰星思念地球,停止转动,它就会浮于海上。

同伴充满好奇,向他索求更多:

什么是时间?

充满哲思的亚历山大却又充满童真:

爷爷说时间是一个小孩,在海边玩沙包。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随着起海伦·卡兰德罗轻快的钢琴声,固定镜头开始缓缓推进,屋中的孩子瞒过父母,奔向海边。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孩童游向海的深处,镜头中却突然响起母亲的呼唤。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当呼唤声退去,镜头拉回的时候,海面没有任何变化,亚历山大却已到了耄耋之年。

这种手法在当时算不上十分新颖,库布里克就让猿人扔过骨头,姜文也让马小军扔过书包。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但这些影片中,时空剪辑都只是影片中的配角,昙花一现。

永恒和一日里,无数意象都像是被安哲施了魔法,成为如今与往昔的引渡人。

亚历山大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去女儿家同她告别。

清晨,当他打开女儿家阳台的门,出现的却是早已在天国守候多年的妻子安娜。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午时,当他和阿尔巴尼亚儿童漫步于湖边,几个世纪之前的诗人与婚礼出现在湖对岸。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落日熔金,他凝望海中的孤舟,孤舟之上,竟是他和妻子曾经起舞的韶华。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夜幕降临,他置身公交车之上,与他同乘的居然是那位传说中的前朝诗人。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黎明破晓,亚历山大的肉体早已随初生的阳光开始腐朽。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他的灵魂却十分倔强,飞回了童年那座早已空无一物老房子。

当他推开门的刹那,年迈的母亲静坐在阳台,轻轻摇曳着婴儿车,眉目如画的安娜面带笑意,从海边缓缓向他走来。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时光裂缝中的希腊神话

希腊这个词汇的能指,常与神话诗歌哲学联系起来。

口述历史的远古时代,盲诗人荷马以短歌谱写史诗,从伊利亚特[[奥德赛

视听语言的流金岁月,希腊电影之父安哲用镜头创造神话,自

重建时光之尘

1969年,冬,西奥·安哲罗普洛斯34岁

他靠写影评维持生计,已历10年。

这种生活让他觉得不安,他辞去工作,走遍希腊每一寸土地。

旅行让人获得灵感,安哲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浓缩成剧本。

于是,1970年,有了重建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群像也是安哲颇为喜欢的表现手段,图为《重建》

影片讲述小山村中发生的命案及审判过程。

重建像是大河的源头,安哲作品中时间与寻找两大主题已经显现。

群像的拍摄手法也贯穿从重建开始的每一部影片

安哲坦言,之后的作品,都是对重建的重建。

重建之后,安哲开始拍摄他的四个三部曲

他善于拍长镜头,极善在人群中表达孤独,这种手法在永恒和一日中达到顶峰,并贯穿他的每一个三部曲之中。

此外,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的任何一个三部曲,离不开他的故土——希腊。

希腊近代史三部曲

重建之后,1972年,安哲开始拍摄希腊近代史三部曲。

它们分别是,19721936年的岁月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1936年的岁月》中的群像

1975[流浪艺人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流浪艺人》中的群像

以及,1977[猎人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猎人》中的群像

[重建确定了主题,希腊近代史三部曲开始确立拍摄手法。

1936年的岁月结尾出现了720度的旋转镜头。

安哲在电影学院的时候,曾与老师发生争执而退学。

争执的起因来自于一个360度的长镜头。

安哲坚持认为这样的表达手法更能体现风格,老师却认为过于实验,不够传统。

他年轻气盛,认为在电影学院也学不到东西,一气之下退了学。

学习不让玩360度,等到自己拍电影,干脆将它乘以二。

猎人中,既有的自雷诺阿的360度换摇,也有来自杨索的政治音乐剧调度。

超现实主义的东西也开始显现,在《猎人》的结尾,游击队员的幽灵还魂。

而群像,一直贯穿于每一部片子。

在人群中,才能表现孤独。

沉默三部曲

80年代开始,安哲摒弃了拍摄具有象征意义的政治片,不再痴迷于结构美。

他将镜头拉远,使每一小片段的真实都能通过镜头成为自己的东西。

基于这样的转变,1982年,安哲带来了[亚历山大大帝]。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亚历山大大帝》中的群像

亚历山大大帝直指斯大林主义,苏联左翼对希腊的影响,从少年时代就在他的心中留下划痕。

安哲说,这将是他最后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

巧的是,如此同时,遥远的台湾,另一位年轻人也悄悄将镜头拉远,让中近景镜头成为非常规武器,以表现淡漠。

1980亚历山大大帝一年之后,这位年轻人拍出了自己的处女作,并在日后成为了不输安哲的电影大师。

那部影片叫海滩的一天,年轻人名为杨德昌。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杨德昌《海滩的一天》

安哲履行了他的诺言,亚历山大大帝之后,他回归了现实主义,带来了沉默三部曲。

1984[塞瑟岛之旅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赛瑟岛之旅》中的群像

1986[养蜂人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养蜂人》中难得见到的,中景镜头群像

以及1988雾中风景]。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雾中风景》中的群像,人群在下雪的时候静止了

安哲一直在转变,

赛瑟岛之旅开始,摄影机成了游魂,记录漂泊,让其成为孤独者最美丽的风景。

雾中风景里,历史开始被淡化,平民主义史诗显现。

安哲有逆天的本领,他可以将学到的东西转变得不露痕迹。

他曾说启发自己学习电影的是戈达尔的筋疲力尽,然而他拍的却是雾中风景

戈达尔的东西多快啊,人物动作与剪辑都快,安哲的电影却慢的能看到空气中灰尘的轨迹。

安哲透露,大海,水就是他设计景色的方法,到了

雾中风景,又多了雾。

之后的影片,似乎每一部都笼罩在朦胧的雾气之中。

巴尔干三部曲

安哲的巅峰,是「巴尔干三部曲」。

一位导演能有一部影片被人记住,就十分了不起。

而巴尔干三部曲,成为了安哲的巅峰,部部在影史享有盛名。

它们是1991鹳鸟踟躇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鹳鸟踟躇》中,将个人与群体分开,更强烈地展现孤独

1995[尤利西斯的凝视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尤利西斯地凝视中》,打伞对峙地人群,群像有了崇高的一面

1998

永恒和一日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永恒和一日》里,镜头地推拉变得灵动,节奏感达到最强

这其中的佼佼者自然是永恒和一日

两部影片中,安哲的长镜头已经达到神乎其技的地步,仿佛拍摄的时候,上帝握着他的手。

从后面的历史看,巴尔干三部曲传达了一种信息,这是一位电影巨匠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而当安哲厚积薄发,惊人之作频出,曾经无比辉煌的欧洲电影却已趋于死寂。

希腊三部曲

希腊三部曲分别是2004年哭泣的草原]。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哭泣地草原》中,群像的运用已经无人能及

2008时光之尘

如果明天就死了,你今天最想做什么?

△《时光之尘》中,安哲罕见地不再使用群像

以及未完成的

另一片海

拍摄希腊三部曲的时候,安哲已年近七旬,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就像永恒和一日中的亚历山大一样,步入古稀。

然而,岁月的洗礼没有消退他的意志,哭泣的草原每一个镜头都像一首诗,当镜头摇起来,仿佛高潮一般,全身瘫软。

在老年安哲的手上,视听语言却展现了比兴奋剂更强大的功力。

就如同安哲的电影一般,人生充满苦难和遗憾。

安哲曾寓言自己死于车祸。

2012年1月25日,雅典。

另一片海的拍摄现场,午饭时间,一辆突如其来的摩托车夺取了安哲76岁的生命。

随口一说的预言,一语成谶。

最终,这位希腊电影之父的影片总数,停留在13这个西方人看来不吉利的数字上。

不知在生命的最后一日。

安哲是否也像他镜头下的角色亚历山大一样。

悟到了生命的永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