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粽情端午——时间的流沙

时间过得可真快,过年仿佛还像在昨天,一转眼的功夫,已经到了年中了。时间,就在眨眼之间。

粽情端午——时间的流沙

小时候,喜欢端午节,是因为可以吃着妈妈亲手给包的粽子,个个分量十足,糯米里面包裹着大颗蜜枣,一大口咬下去,那个满足劲儿,也不管把米粒糊的满身都是。端午节那天,还可以戴上妈妈亲手缝的香包,它有避邪驱瘟之意,那时候戴上,恨不得到处去炫耀。当然,还会在家里的大门上挂上艾草。最后到了晚上,一家人在一起高高兴兴的过端午,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粽情端午——时间的流沙

依各地域而有所不同,端午习俗主要有:

(一)吃粽子

(二)喝雄黄

(三)挂艾草、菖蒲、榕枝

(四)悬钟馗像

(五)划龙船竞赛

有些地方还会:

戴香包、栓五彩绳、木兰汤等等…

粽情端午——时间的流沙

现在啊,我们身边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过节越来越没有了当初的那个氛围,由于我们的长大,在外打拼也是和家人聚少离多,当我们放假回到家时,大多数也是对着手机的时间多,每次在家都基本是对着手机,然后呢,过节的时候,大家在饭桌上也不忘了抢节日红包。对于粽子,现在随时都可以吃到,已经缺少了当初的感觉。长大后的我们可能端午节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放个假,出去玩玩而已。传统的习俗丢失的,很多很多……

因为难得,所以更要珍惜!

粽情端午——时间的流沙

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间的缝隙里,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抹不走的,是那份心底里的柔情……

粽情端午——时间的流沙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让小编带大家一起先来复习一下我们端午的由来吧~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粽情端午——时间的流沙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伤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粽情端午——时间的流沙

小编在此祝愿大家端午安康!开心度过每一天!

粽情端午——时间的流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