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殲15飛機採用“電子束沉積快成型技術”減重

近日據報道了殲-15在製造中使用的一些新技術,減輕飛機重量。其中一種被稱為電子束沉積快速成型的技術。

所謂的電子束沉積快速成型技術,實際指的是在真空環境中,高能量密度的電子束轟擊金屬表面形成熔池,金屬絲材通過送絲裝置送入熔池並熔化,同時熔池按照預先規劃的路徑運動,金屬材料逐層凝固堆積,形成緻密的冶金結合,直至製造出金屬零件或毛坯。這種技術的優點,是大型金屬結構成型速度快、部件內部質量好、能夠實現多功能複雜加工。相比傳統航空金屬加工,這種技術能減少鈦金屬構件重量和成本,完成大型複雜金屬零件的直接快速製造,實現效益最優化。

例如洛馬公司使用電子束沉積快速成型技術,建造F-35戰機的襟副翼梁等部件,成本降低 30%~60%。另外美國海軍的“無人戰機金屬製造技術提升計劃”,也選定該技術作為未來大型結構低成本高效製造的方案。

殲15飛機採用“電子束沉積快成型技術”減重

殲15飛機採用“電子束沉積快成型技術”減重

實現了製造鈦合金零件在殲-15上的應用,為殲-15戰機的減重、減少製造成本做出了貢獻。

殲15飛機採用“電子束沉積快成型技術”減重

殲15飛機採用“電子束沉積快成型技術”減重

該技術已經成為殲-15減重的重要突破口,使得殲-15的結構重量比。從國際同類戰機的28%降到26.8%。所謂的結構重量比,是飛機機體結構重量佔飛機起飛的重量的百分比。按照30噸的起飛重量來計算,新技術使得殲-15結構重量比類似的蘇-33降低360公斤之多。在戰鬥機領域有一克重量一克金的說法,因此這一減重成果,能為每架殲-15戰機綜合使用成本節省將近1億人民幣!新一代飛行器不斷向高性能、高可靠性、長壽命、低成本方向發展,越來越多地採用整體結構,零件趨向復 雜化、大型化,從而推動了電子束沉積成形等3D增材製造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殲15飛機採用“電子束沉積快成型技術”減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